不定项选择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1:26   新浪考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

  A.物质的本质是意识

  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物质范畴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D.物质范畴体现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所包含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必须清楚题干是要求回答物质观的具体观点和内容,而不是单单考“物质”是什么。这是一道典型的综合知识选择题。要求考生必须把握,而且真正理解了列宁给物质下的定义的全部内涵,才能保证选择的正确性。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A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B项是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C项阐明了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具体事物和自然科学上的物质概念的正确关系;D项是对列宁物质定义哲学意义的概括。这样将A项排除,剩下的BCD选项全面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所以为正确答案。本题有一定难度和深度。有的考生回答本题会由于没有全面、深刻理解物质观所包含的内容而漏选C项和D项。而这两个选项又恰恰是本题的难度和深度以及命题目的之所在。

  【举一反三】本题变换后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2.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

  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思维领域以外的一切变化

  D.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一般考生对运动的哲学含义都能掌握。答错本题的考生可能是误选A项。A项是发展范畴的含义。如果考生对运动和发展两个概念的区别不清楚的话,本题丢分也是不足为怪的。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3.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C.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考生对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综合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一原理的内容包括: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B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C项)。从这两个基本观点出发,推出结论: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D项)。所以BCD为正确答案。考生选择本题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A项。有的考生会由于将“存在”这个折衷模糊概念误等于“物质”概念而错选A项丢分。“存在”概念只有当它与思维相对应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条件下,才具有物质的含义,超出这个范围“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模糊概念,既可以指物质存在又可以指精神存在,所以A项内容是二元论的典型观点。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此诗句体现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题干是王安石的著名诗句,从哲学意义上分析该诗句体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上句“风定花犹落”是说“静中有动”,下句“鸟鸣山更幽”是指“动中有静”,两句合起来正是体现了动静相映成趣,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解答本题,必须首先理解诗句的含义,然后再分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此种类型题从形式上看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抓住答题的规律,得到这2分也还是较容易的。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5.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列宁对物质的概括和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科学的物质定义,是列宁概括和总结了哲学史上对“物质”探讨的成果,并依据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而得出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对“物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与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与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与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实际上,题干本身就蕴含了题中所给出的选项ACD。如果考生稍加分析题干,得分不难。但如果考生不认真审题,凭感觉去选,丢掉这2分也非常容易的。丢分的考生可能会因为误选B项。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6.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命题目的】通过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哲学问题上的分歧的把握。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这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它的形而上学性和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所限制,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否认意识有能动作用,更不懂得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些也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分歧点。如果考生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准确把握的话,选择本题不会有难度。在题中的四个选项中,A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排除这个干扰项,BCD项正好是符合题意的。如果有的考生失分,应该是由于漏选D项。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7.古希腊,欧几里德证明三内角之和等于180°;19世纪30年代,罗巴切夫斯基证明三内角之和小于180°;19世纪50年代,黎曼证明三内角之和大于180°。这三种几何学说明

  A.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

  B.空间特性是相对的

  C.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D.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时间空间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题干是一个科学事实,它首先说明人们的空间观念是不断变化的,空间的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随着物质状态的变化,空间的特性也是可以变化的,所以空间的特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同时题干中的科学事实还表明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就很容易选出ABCD四个正确答案。如果思路正确,解答本题不会遇到太大难点。

  【举一反三】本题题干可与其他材料相结合命制分析题。

  8.下列各项对无限的含义正确理解的是

  A.无限大和无限小

  B.在有限之外

  C.在有限之中

  D.对有限的超越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无限概念含义的确认。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无限和有限是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无限是指空间上的无边无际,时间上的无始无终。有限是指空间上的有边有际,时间上的有始有终。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并通过有限体现出来,无限又是对有限的一种超越。所以正确答案是ACD。选择本题必须将无限和有限放在辩证统一关系中去理解,否则离开有限谈无限或离开无限谈有限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9.实践结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

  A.对实践效能的评价B.对实践目的的评价

  C.对实践效果的评价D.对实践效率的评价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确认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最后一个环节是最关键的。因为人们为了认识实践结果及其意义,并通过实践结果反思实践目的和过程,就需要把实践结果作为客体加以评价。一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是对实践效果的评价;二是对实践效能的评价;三是对实践效率的评价。而“实践的目的”是实现实践结果的过程,该题问的是对实践结果的评价,实践的结果是无法用实践的目的进行评价的。因此排除B项,ACD项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此题可出分析题。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

  A.实践是人们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能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实践观的内容、特点及功能作用的确认和把握。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实践观是重要考点。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定了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功能。认为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的而不是孤立的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活动,因此它又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由于实践既不是纯粹的客观活动又不是纯粹的主观活动,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和纽带,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双重功能。所以题中的ACD三个选项正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为正确答案。B项将实践活动的能动性等同于主观性,是明显的干扰项,所以是错误的选项。考生回答本题,如果对实践的能动性特点把握得不准确的话,最容易将能动性与主观性等同而误选B项。也有的考生会由于不理解D项对实践功能的表述为何意而漏选D项丢了这2分。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11.操纵电脑的人要先学会一套和电脑交谈的文字,称为“计算机语言”。这些语言是用数字编码。当数字密码被输进电脑之后,就会被解码,然后由电脑去执行操纵者的指令,完成他所要求的工作。对计算机语言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有

  A.属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内容B.属于人类的主观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既非物质,又非意识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不仅表现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物质,还表现为要把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意识内容用一定形式固定下来,表达出去,这就是语言。不论是自然语言还是人工语言,比如题中所讲到的计算机语言,都是有语言的本质,即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计算机语言作为人制造的机器,它既不属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内容,也不属于人类的主观意识,更不是即非物质、又非意识的现象,而同人类语言一样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可见,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举一反三】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1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了

  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B.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

  D.限定和超越的关系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由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既和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也与一般的精神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一样,而是把这两种作用都包含于自身。这样,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具有物质性的特点,但又不能归结为一般的物质性,它正好体现了一般物质实体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即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创造者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也就是限定和超越的关系,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能力和需要,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举一反三】本题修改后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13.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

  B.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狼孩没有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作为人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它是社会的产物,无论是人类意识还是个人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D项),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无所谓意识。所以AB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考生回答本题的误点在C项上,该项有极大的迷惑性和干扰性,最容易被误选为正确答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生要非常仔细、认真地审题,不能半点马虎。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所以C项是错误的。

  【举一反三】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14.人类世界在内容上是指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

  B.劳动

  C.人的对象世界

  D.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人类世界所包含内容的确认。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人类世界是与自在世界相对应的范畴。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在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人类世界在内容上包括“人化自然”也就是社会化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本身、进入人的实践活动范围的对象,即人的对象世界。概括起来,人类世界也就是社会化的自然和自然化的社会的统一体。本题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不应构成难点,但由于题中所给出的A项、C项和D项的内容是考生不太熟悉的用语,会因不能直接理解其含义而影响正确选择。这些专门的哲学用语,考生在复习时要有意识的多接触,并弄懂它们的含义。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15.根据关于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的原理,应承认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C.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D.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命题目的】这是一道综合考题,涉及到有关意识的所有原理,是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综合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题中的四个选项除了A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其余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考生选择本题可能会由于不理解B项而漏选丢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随着自然界的长期发展,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环节,即从无机界的物理化学反应到植物低级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再从植物低级动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包括类人猿在内的高级动物的感觉心理,再从高级动物的感觉心理到人类意识,由此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B项)。

  【举一反三】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16.“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认识的辩证过程。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题干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去了解大自然是如何工作的;“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是说人不能违反大自然的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自然,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而认识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改造自然界,让它为我们所用。因此,正确答案为ABC。选项D的观点明显错误。

  【举一反三】题干的内容作为材料可出分析题。

  17.下面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运动内容的有

  A.天体的演化

  B.人类的产生

  C.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

  D.人的生、老、病、死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物质运动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选择本题必须首先认真审题,一定明确题干问的是“物质运动”的内容而不是“运动”的含义。“物质运动”和“运动”所包括的内容是不同的。如果搞清楚了这个前提,会轻松地选出ABD三个正确答案。如果不认真审题,最容易从“运动”所包含的内容出发进行选择,误将“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C项这一思维运动形式作为正确答案误选而遗憾丢分。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18.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A.按图索骥

  B.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C.意见支配世界

  D.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确认。

  【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本题是事实辨析选择题,是一种常命题的重要类型题。回答此类型题不仅要求对基本原理有熟练地把握,而且还必须能够运用原理去分析判断具体事物和观点的正误。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C项均为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选项需要排除,只有B项和D项为正确答案。回答本题,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对D项内容的陌生或不理解而漏选丢分。D项的内容是恩格斯在讲到自由和必然的关系的时候,从认识论上给自由概念的规定。

  【举一反三】本题可用任何一个选项命制分析题。

  19.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上来判断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纸上谈兵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实事求是

  D.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命题目的】本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CD

  【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论;同时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即意识具有能动性,这是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全部关系。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和B项的内容是唯心主义观点的表现,因此这两个选项是错误的。C项的内容是说坚持物质第一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项的内容正好说明了意识能动性的原理,所以C项和D项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