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选择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01:28   新浪考试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还有一定的市场,还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是因为

  A.形而上学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认识方法

  B.形而上学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有其存在的理由

  C.形而上学如实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D.形而上学所执著的那个“片面”确实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存在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形而上学存在根源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人们的认识停留在某一局部或阶段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就是,否就否”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桎梏。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定的市场,还能被一部人所接受,这不是因为形而上学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认识方法,更不是由于形而上学如实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而是由于形而上学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有其存在的理由,尤其是形而上学所执著的那个“片面”确实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存在,使得这样片面认识似乎是合理的、有效的,这样使得形而上学还有一定的市场。分析题中的四个选项,正确答案为BD。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分析题。

  2.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因为

  A.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B.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

  C.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D.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和唯物辩证法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表现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面关系的辩证法方式;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因此ABCD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分析题。

  3.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

  B.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C.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D.一切事物都是前进性的发展过程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唯物辩证法过程论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理论主要是指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则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过程,而决非是直线前进的发展过程。所以ABC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基本内容,为正确答案,D项明显是错误选项。该知识点非常重要,必须全面掌握。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大型分析题。

  4.联系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普遍联系的观点

  A.不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B.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

  C.不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

  D.否认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BC

  【解题思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和现象,任何事物都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每一个事物都是普遍联系整体上的一个纽节、一个环节,并通过这一个个纽节、环节体现出世界的普遍联系。但是辩证法所讲的普遍联系,不是一模一样相同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而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联系,又是不把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界限绝对化的联系。这是非常辩证的观点。题中的四个备选答案AD项是明显的干扰项,所以B项和C项为正确答案。本题也是深层问题,有一定难度。但由于基本都是以否定形式的选项,还是可以作出正确答案的。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单项选择题。

  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个成语所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中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B.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C.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

  D.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题中成语中的“道”和“魔”是一对矛盾。“道”和“魔”作为矛盾的双方在斗争中,使一方的发展(高一尺),促进另一方的发展(高一丈),矛盾的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获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道”和“魔”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借鉴吸收对方的合理优势之处为己所用,才能轮流胜出,最终获得共同提高。题干的成语既不是说矛盾双方中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也不是指矛盾双方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这样排除AC两项,正确答案为BD。

  【举一反三】此题可出分析题。

  6.《东周列国志》记载,荆轲在宴中看到捧酒的美人“双手如玉”,便啧啧赞道“美哉手也!”太子便令断美人手送荆轲“欣赏”。而“从人身上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这主要说明了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题中所讲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部分依赖于整体、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展各部分的功能。但整体却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总和。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举一反三】此题可出分析题。

  7.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C.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是否承认偶然性、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

  【参考答案】CD

  【解题思路】回答本题首先要懂得决定论和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界定及观点,然后才能将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相区别,找出正确答案。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决定论承认,非决定论否认。决定论又分为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是否承认偶然性、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等辩证法问题。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实质上就是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中,A和B项是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区别,不符合题意应当排除。CD项正好反映了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是正确答案。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哲学基础较差复习又不太全面的考生来说,是难以得分的。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8.否定之否定过程的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较

  A.具有质的差别

  B.是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C.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

  D.没有任何差别和任何相似之处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考生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周期性和“回复”性特点的确认和掌握。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完成的,这就是周期性。而当事物的发展完成一个周期后,第三阶段即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又回到了起点的第一阶段,这就是“回复”性。但是第三阶段不是完全重复第一阶段,它们有着质的区别,不是没有任何差别之处;是重复第一阶段的某些特征,不是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是更高阶段上的重复。所以ABC三个选项为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9.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参考答案】ABD

  【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矛盾同一性的理解和掌握。

  【解题思路】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四个选项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提出的富有哲理的名言。其中ABD三项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矛盾同一性的思想。而C项体现的则是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ABD。

  【举一反三】此题可命制分析题。

  10.下列成语说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有

  A.“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水滴石穿

  D.量小非君子

  【命题目的】本题是考查对量变与质变关系特别是对量变引起质变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这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都是从古到今人们总结的经验教训,具有普遍的借鉴作用。只要读懂了题中选项的具体内容,就可以准确地选出ABC正确答案。D项虽然说的事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所以是不合题意的错误选项。

  【举一反三】本题变换后可命制单项选择题,也可命制分析题。

  11.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表现在

  A.前者认为发展的主体是事物;后者认为发展的主体是精神

  B.前者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后者认为发展的实质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

  C.前者认为发展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后者认为发展的过程是单纯的量变

  D.前者考虑到发展的各个方面;后者只抓住发展的某些方面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关于发展问题的对立和区别。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的对立的发展观,表现在对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发展的过程和形式以及发展所包括的范围等方面的看法上,二者都存在着尖锐对立和分歧。题中的四个选项中,BCD选项正是在发展问题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之点,因此为正确答案。A项反映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唯心主义辩证法两种辩证法的区别,明显不符合题意要求,因此是错误选项。本题形式上很复杂,但只要观点明确、清楚,还是容易答对的。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12.下列说法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有

  A.水中捞月

  B.海底摸针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向其他星球移民

  【命题目的】本题是对抽象可能性的事实判定。

  【参考答案】BD

  【解题思路】根据抽象可能性的特点去分析题中所给出的四个事实和现象:A项“水中捞月”是根本不可能的。C项是现实的可能。而B和D都具有变成现实的根据,只不过在当下不能马上实现,所以都属于“抽象可能性”范畴,因此B项和D项为正确答案。像这种命题的方式在考研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考生必须牢牢把握。

  【举一反三】可命制分析题。

  13.承认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C.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D.某些唯心辩证法观点

  【命题目的】本题的目的是考查对转化思想有哪些哲学认同的把握。

  【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转化”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所谓转化概括说就是指生成和消灭。转化的实质就是事物的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过渡和飞跃。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转化具有普遍性。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作转

化工作。在哲学史上承认转化的观点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而且有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们也承认,比如黑格尔,他是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转化概念的。所以题中的A项和D项为正确答案。解答本题必须搞清楚,“转化”是辩证法问题,而承认辩证法的观点不仅有的唯物主义(不是所有的唯物主义)承认,也包括有些唯心主义者(但不是所有的唯心主义者)也承认,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有的考生可能会误认为“转化”是一切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而选择A项和B项。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分析题。

  14.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人主张“绝对否定”,认为任何肯定都是对辩证法的“背叛”;经过否定,一切对立面都将消灭,剩下的仅仅是“衰落和虚无”。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把否定和肯定绝对对立起来

  B.把否定的结果看作发展的消灭

  C.把否定看作联系环节

  D.把否定看作是扬弃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形而上学否定观错误实质的掌握。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本题是最基本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点。一般考生都会准确认定AB项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观点,也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实质。而C项和D项恰恰是辩证法否定观的观点。所以A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本题可命制大型分析题。

  15.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

  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

  B.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C.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在自然界中是确定的,在社会中则是不确定的

  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

  【命题目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题中AB和D项的内容全面说明了原因和结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所以ABD项为正确答案。题中的C项明显是干扰项,排除掉。本题又是一个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考点。

  【举一反三】题干本身可直接命制分析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