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8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模拟题之分析题10-18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7:02 考研教育网
10.以下是有关反恐的材料。 材料1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11月至2007年9月,全球发生的重大恐怖事件有:(1)伊拉克自杀式袭击死伤惨重:2006年11月2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东的萨德尔城遭连环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215人死亡,257人受伤,这是自2003年美国入侵以来,伊拉克发生的伤亡最为惨重的单日袭击事件。2007年2月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一个繁忙的市场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30人死亡,200人受伤。这是今年以来在伊拉克发生的伤亡最惨重的爆炸袭击事件。2007年8月14日,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发生4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事件,造成至少400人死亡,300多人受伤。这是自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造成人员伤亡最为惨重的袭击事件。(2)土耳其客机遭劫持。2007年8月18日,一架属于土耳其一家私营航空公司的客机在从塞浦路斯飞往伊斯坦布尔的途中被恐怖分子劫持,机上共有136名乘客和6名机组人员。客机被迫在土耳其南部的安塔利亚机场着陆后,经过4个小时的谈判,两名劫机者最后向。土耳其警方投降。(3)据印度媒体2007年8月26日报道,印度南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8月25日晚发生的爆炸事件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升至42人,另有约50人受伤。(4)英国恐怖事件:英国警方2007年6月29日凌晨在首都伦敦市中心一个繁华街道发现一辆装载炸弹的汽车,并立即予以拆除。警方事后说,如果没有及时拆除的话,炸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2007年6月30日下午一辆燃烧着的汽车在行驶中撞向英国北部格拉斯哥机场大楼。英国警方30日晚确认,当天发生在英国北部格拉斯哥机场的汽车撞击事件与29日发生在伦敦的汽车炸弹案有关联。英国内政部30日宣布,将国家安全警戒水平提升至最高级“临界”状态。(5)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人员2007年7月19日在阿富汗中部一条公路上绑架了23名韩国人。此后,塔利班先后杀害了两名男性人质。在韩国政府与塔利班谈判后,塔利班武装组织先后释放了其余21名韩国人质。(6)巴基斯坦从2007年初开始出现“红色清真寺”问题,7月10日,巴基斯坦特种部队向“红色清真寺”发起三面猛攻,救出134名人质,打死70多名武装分子。 材料2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逢惊天大袭击,恐怖分子劫持4架客机,两架客机撞向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一架撞向国防大楼,另一架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造成2700多人丧生。6年过去了,美国人从“9·11”袭击中活过来,世贸遗址附近比以前更繁华兴旺;但在地球另一边、美国总统布什当年打着反恐旗号入侵的伊拉克,炸弹袭击和教派冲突无日无之,死亡人数比“9·11”袭击高出数十倍,有平民无奈慨叹:“我们这里每分钟都是‘9·11’。” ——中国新闻社消息 材料3 由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和美国进步中心合作编写的调查报告《第三次恐怖主义指数》收集了100多位对外政策专家的意见,84%的美国对外政策专家认为,美国正在输掉反恐战争,91%的专家相信,对美国来说,世界变得更加危险。 ——2007年8月20日 材料4 只要这场反恐斗争被视为是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赢的一场战争,那么它就注定会失败。西方越强调对抗,那么它就越会压制穆斯林世界中那些想要大谈合作的人。 ——英国《卫报》2005年7月8日英国前外交大臣罗宾·库克文章: “通过军事手段不可能打赢这场反恐战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2,3所反映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为什么说只要这场反恐斗争被视为是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赢的一场战争,那么它就注定会失败? (3)用有关辩证法原理分析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4)应如何消除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 【参考答案】 (1)材料1,2,3反映由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斗争成效不大,甚至“越反越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对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认识不正确,将它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反恐的方法不对,不是全球合作,而是采取单边主义的办法;不是综合治理,各种方式的配合,而是单纯的军事手段;加上美国反恐动机不纯,往往以反恐为名行霸权之实,且奉行双重标准,助长了恐怖主义的气焰。 (2)恐怖主义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反对恐怖主义必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武力反恐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认为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赢反恐战争,它就注定会失败。 (3)根据辩证法关于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现象无不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当今恐怖主义的产生也是如此,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背景。它与和平与发展问题长期未能得到解决,尤其是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尖锐以及极端宗教势力、民族分裂主义的抬头有密切的关系。而单纯的武力反恐、反恐中的双重标准及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更引起强烈反弹。 (4)对恐怖主义,要坚决反对,严厉打击,加强合作,综合治理,标本兼治。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加强反恐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的同时,要着手解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发展的问题,重在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同时,应以国际法为准绳,以确凿证据为基础,不伤及无辜平民。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或宗教或文明混为一谈;不能搞双重标准;更不能借反恐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稳定的别的政治意图。 11.以下是有关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材料。 材料1 “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下的发展成为美国的政策,其最终目标是结束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暴政。” ——布什2005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 材料2 正在卢森堡出席第30届非训、加勒比和太平洋(非加太)地区与欧盟成员国理事会会议的欧盟及非加太国家的部长25日签署了《科托努修改协定》。这是自2000年《科托努协定》签署以来双方首次按规定对协定进行修订。 《科托努协定》是非加太地区78个国家与欧盟于2000年6月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正式签署的。这一协定的有效期为20年,每5年修订一次。协定的主要内容是欧盟向非加太国家提供经济援助,双方进行全面政治对话,及时解决在消除贫困和防止地区冲突方面的问题,扩大经贸合作以及进行财政援助改革等。经过修订的《科托努协定》在加强政治对话、实现新千年目标、消除贫困、加强经济和贸易联系等方面增加了新的内容。 ——新华社2005年6月25日卢森堡电 材料3 《纽约时报》(2003年)7月6日文章说,美国总统布什将于7月7日启程对非洲五国进行访问,这是布什入主白宫以来、也是历史上共和党总统首次访问非洲。布什政府越来越把非洲看作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之地,认为再也不能把这片大陆放在美国外交政策处理顺序的末位了……非洲压力集团DATA负责人德拉蒙德说,真正的考验是,总统是否能够说服议会完全支持他赞助其非洲政策的两个项目,一个是5年内拨款150亿美元援助14个国家防治艾滋病,其中12个国家在非洲;另外一个项目名为“千年挑战账户”,保证在未来3年里向“在民主和资本主义进程中”取得具体进展的贫困国家提供100亿美元。据悉,美国国会有可能削减这两个援助项目的金额。 材料4 关于发达国家过去几周宣布免除一些最贫困国家债务的决定,希拉克表示这一决定未能彻底解决贫困国家的债务问题,希望即将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能够进一步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希拉克还表示,全球经济正在继续增长,但是深层次的不平衡将使这一增长变得脆弱。法国认为,石油价格、汇率变化、原材料市场等问题急需全球化的和谐管理。 ——新华社2005年6月28日巴黎电 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并分析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南北关系的根本途径。 【参考答案】 (1)冷战后南北关系的新变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第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现了与冷战时期不同的特点。南方国家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已经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国际经济、政治领域。债务问题已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国家和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以缓解债务危机。国际资金流向出现了从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回流的变化,使南方国家更加缺少发展资金,并承受着来自北方债权国的沉重压力。南北贸易摩擦增加,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二个突出的新问题。第三,南北对话与合作关系加强。第四,区域内或集团内的南北关系有所发展。 (2)冷战后南北矛盾加剧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南北政治经济关系不平等,特别是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加紧推行强权政治和经济霸权。 (3)解决南北关系的途径,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第三,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1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戈尔巴乔夫2006年初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吐露了他对苏联改革往事的反思:“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戈尔巴乔夫说:“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谈到苏共垮台,他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使苏联社会大开放。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下,国内工业受到了致命打击。极少数人一夜暴富,敛财数额之巨仅次于美国的大亨,而赤贫的人数却远远超过了苏联时期。” ——《戈尔巴乔夫后悔了》,《环球人物》,2006年第五期 结合材料阐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及改革应吸取的历史教训。 【参考答案】 (1)苏联解体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是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互相作用,形成一种总的合力的结果。既有深刻而复杂的国际背景,又有苏联、东欧国家内部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又有80年代现实存在的多种原因;既有政治的原因,又有经济的原因。 首先,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 其次,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 再次,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大大的加重了苏联的沉重负担。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援外开支使国家的经济不堪重负。 最后,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剧变的强大助推力。 (2)苏联解体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主要有:第一,必须坚持改革,改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第二,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领导,同时,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第三,必须集中全力发展生产力,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五,必须对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和颠覆活动保持高度警惕,并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第六,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1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07年,俄罗斯在外交上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言行:2月10日,普京在慕尼黑参加第43届安全政策会议时,当着西方领导人的面,抨击美国“几乎无节制”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这种“不受节制滥用武力”的政策是很危险的,它将促使更多的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他说,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只有联合国才能合法使用武力,他批评北约东扩“具有挑衅意义”。这个讲话被称为“慕尼黑讲话”。5月9日,普京在红场阅兵式讲话时把布什外交喻为纳粹德国外交的翻版。5月29日,俄战略火箭部队成功试射了两枚具有特别意义的导弹。5月31日,普京在记者招待会上给美国贴了“帝国主义”的标签。6月4日,普京说如果美国执意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欧洲可能重新成为俄导弹瞄准的目标。7月14日普京签署命令,决定俄罗斯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以及与其相关的国际协议。8月17日普京宣布,俄已于当天开始恢复中断15年之久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 请回答: (1)分析俄罗斯这一系列言行反映的问题并指出其原因。 (2)俄罗斯2007年的一系列行动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反映了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加剧。原因在于俄罗斯与美国之间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不同。一方面,美国在总体上要利用俄罗斯参与解决许多国际问题,同时又要遏制和削弱俄罗斯,全方位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防止俄罗斯再度崛起,威胁美国的全球霸权。这是美国与俄罗斯关系起伏、非敌非友的根本原因。俄罗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局的稳定,不再甘心继续充当旁观者角色,要为俄罗斯打开更广阔的政治回旋空间。俄罗斯的这一系列言行是对西方一再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所作出的有限回应。 (2)俄罗斯的这一系列言行说明,多极化是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美国构建单极世界的图谋是不可能得逞的。 14.下面是几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材料及评论。 材料1 不出几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它正朝着一个令人生畏的军事大国的方向前进。中国是一个未得到满足的、雄心勃勃的大国,它的目标是支配亚洲,其办法不是入侵和占领邻国,而是使自己远比邻国强大,从而使东亚发生的一切都必须至少得到中国的默许。 ——伯恩斯坦、芒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 材料2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直言不讳地声称,中国增加军费开支是对地区安全构成的一个威胁。拉姆斯菲尔德上周六在新加坡所说的这番话只不过是恢复了无法实现的美国外交政策——至少是布什政府任内的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而已。早在“9·11”事件之前,拉姆斯菲尔德和其他保守的鹰派人物就忙于制定一项旨在把中国描绘为美国竞争对手的政策。如今,这场反恐战争似乎已接近尾声,华盛顿又格外引人注目地改变了调子,重新把中国视作对自由贸易和安全的一种威胁。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005年6月7日文章《美国重新瞄上中国》 材料3 “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而且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也广泛得多。”“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世界的决策者应该如何应对?试图通过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中止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如美国的许多国会议员希望的那样——将是一场灾难,因为那会关闭未来全球繁荣的一个强大源泉。”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5年7月30日一期社论 材料4 中国的经济增长给世界——尤其是给美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巨大好处。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报告说,过去十年,廉价的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另外,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一起购买美国国债,因而使得美国人及其政府能够不断借款消费,进而使得世界经济得以持续增长。 ——美国《新闻周刊》2005年5月9日一期文章《未来属于中国吗?》 材料5 自1996年以来,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2004年,中国同亚洲的贸易额达6650.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7.6%。 ——李肇星《和平、发展、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旗帜》2005年8月22日 请回答:. (1)材料1,2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3,4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3,4,5评析材料1,2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材料1,2的主要观点是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国防力量也在增长,中国将成为地区安全的威胁。 (2)材料3,4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巨大好处,而且推动美国经济进而促使全球经济的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试图通过采取保护主义措施中止中国的经济增长,那会关闭未来全球繁荣的一个强大源泉,将是一场灾难。 (3)中国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世界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因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国家性质、历史文化传统、在近代的切身经历、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面临的任务决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很低。中国的发展绝不是威胁。 1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2006年2月访问尼日利亚时说:“中国今天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指英法老殖民主义者)在非洲做的。” 材料2 随着中国援建的非洲联盟(简称“非盟”)会议中心在亚的斯亚贝巴奠基、由国家开发银行出资并承办的中非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在北京开业、首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揭牌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去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的8项援非政策措施正逐一得到落实,中非合作取得可喜进展,赢得了非洲国家好评。 ——新华网内罗毕2007年7月10日电 材料3 中国在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对非洲8个国家的访问突出表明了这一点,而这一点也让西方一些意识形态上的对手感到恐慌。他们声称,一个新的殖民计划正在推行之中……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把今天的贸易模式与直到20世纪末期还在进行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剥削进行了肤浅的对比……中国不仅远未对非洲国家进行剥削,而且还在这里兴建工厂、修建铁路,并执行培训计划。更重要的是,北京没有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对非洲国家的产品关上大门。在最近访问非洲期间,胡锦涛主席签署了向南非的农产品开放中国市场的协议。此外,投资也不是单向流动的。面对来自更发达国家的竞争,磨砺了生存技巧的非洲公司,在争取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席之地时拥有了一定的优势。中国似乎在与落后于自己的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上开创了新的模式。 ——《印度教徒报》2007年2月21日文章《中国与非洲经济体》 材料4 “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绝对扣不到中国的头上。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遭受了大约110年的殖民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懂得殖民主义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深知要同殖民主义作斗争。我们长期以来之所以支持非洲民族解放和振兴,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里,我想强调,长期以来非洲人民也给予了中国宝贵的支持。我们说,非洲人民对中国有“德”。中国的先哲说过:“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温家宝总理2006年6月18日在埃及记者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2,3,4及中国外交的原则剖析材料1的观点。 【参考答案】 (1)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加强和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作为自己外交的立足点。新中国历来十分重视与非洲国家的关系,中非友好合作的历史已经有半个世纪。中国即使在自己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给予了非洲国家和人民宝贵的支持和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涉及各个方面,50年来中国为支持非洲发展民族经济,共在非洲实施了近900个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中国向非洲43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累计达1.6万人次,共救助疾病患者2.4亿人次。 (2)2006年1月12日中国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对非洲政策文件,也是继2003年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之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份对外政策文件。文件指出,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是:真诚友好,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相互学习,共谋发展。中国与非洲建立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 (3)在2006年11月初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为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促进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胡锦涛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将采取以下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第一,扩大对非洲援助规模,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第二,今后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第三,为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设立中非发展基金,基金总额逐步达到50亿美元;第四,为支持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和一体化进程,援助建设非洲联盟会议中心;第五,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第六,进一步向非洲开放市场,把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商品零关税待遇受惠商品由190个税目扩大到440多个;第七,今后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第八,今后3年内为非洲培训培养15000名各类人才;向非洲派遣100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在非洲建立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非洲援助30所医院,并提供3亿元人民币无偿援款帮助非洲防治疟疾,用于提供青蒿素药品及设立30个抗疟中心;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为非洲援助100所农村学校;在2009年之前,向非洲留学生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由目前的每年2000人次增加到4000人次。 (4)总之,那种把中国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说成是搞“新殖民主义”的观点,是别有用心的,是对中国的恶意中伤。 1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要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胡锦涛2005年11月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长萨沃里举行的欢迎晚宴上的演讲 请回答: (1)中国在当前为什么特别强调“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2)选择和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3)为什么必须和能够选择和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 (1)首先和主要的是针对国际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发展所散布的种种攻击和污蔑,尤其是针对“中国威胁论”,同时也是为了向不明真相的人做好解释工作;就国内来讲,也是为了对我国广大干部和人民进行教育: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威胁别人。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着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根源。第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也是从近代中国的切身经历中得出的结论。第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由中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绝不会发动战争去侵略和奴役别国人民,也决不愿像过去那样受别国的侵略。第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现在面临的现代化任务决定的。第五,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7年7月6日,日本在政府的防务报告中说:“我们对中国军力缺少透明度表示担心”;8月30日,日本防卫大臣高村正彦在会见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时,再次要求“中国军费透明化”。 材料2 美国国防部2006年5月23日公布了关于中国军力情况的最新年度报告,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报告称,中国与军事有关的总开支是中国公布的军事预算的“两到三倍”。 材料3 (中国)从1979年到1989年,国防费年平均增长为1.23%,与同期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上涨7.49%相比,实际年平均负增长5.83%。从1990年到2005年,国防费年平均增长为15.36%,扣除同期全国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上涨5.22%,实际平均增长9.64%。 中国国防费总额、军人人均数额,与其他一些国家特别是大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中国年度国防费相当于美国的6.19%、英国的52.95%、法国的71.45%、日本的67.52%。中国国防费军人人均数额为107607元人民币,是美国的3.74%、日本的7.07%。 材料4 2007年8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紧急约见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向其通报中国在增加军备透明度方面的两项决定:中国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并同时提交《2006年中国军费开支表》和《2006年中国常规武器转让情况表》。 请回答: (1)分析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为什么要在“中国军费透明化”问题上大做文章? (2)如何认识材料3所反映问题的实质? (3)材料4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目的是为了宣传“中国军事威胁论”,同时为自己增加军费和军事力量制造借口。 (2)中国国防费总额、军人人均数额,与美国、日本等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改善军人工资待遇和部队生活条件,加大武器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军事人才建设,平抑物价上涨因素以及增加非传统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费用。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远不称霸,不会走军备竞赛之路。 美国等国,为了实现自己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和平的保护者自居,借口受到威胁,不断扩大军费开支,以保持其军事优势。 (3)中国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并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是中国进一步提高军事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军事互信的积极态度,体现了中国奉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支持联合国在促进各国军备透明和安全领域互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愿继续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 1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地球气候变暖,世界还发生了一系列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有人说,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变得无能为力了。请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这种说法。 【参考答案】 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至今还不能准确预见地震、火山爆发和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的发生,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方面,通过对规律的认识,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防范和限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者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自然灾害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所以,认为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