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开始退烧 研究生就业尴尬谁制造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4:53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张建是西安某高校的研三学生,今年7月份就要毕业,而学哲学的他目前对前途有些茫然。继续读博,竞争过于残酷;留校任教,那是只给尖子生的机会;找工作,专业、实践经验双双难过关。张建说:“本想着读研能为自己增加就业筹码,现在却陷入‘高校进不了,企业不领情’的尴尬境地。”那么,一向被视为精英群体的研究生何以在就业中尴尬如斯?

  在年前举办的招聘会上,用人单位的理性让不少研究生碰了一鼻子灰。“用研究生的成本较高,实践经验同样要从零培养,还不一定能留下来,对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来讲,绝大多数岗位并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因此一名合格的本科生足以能胜任工作。”某建材公司徐经理的这番话道出了一些企业的用人观。前几年不少用人单位盲目招聘高学历人才产生的弊端逐渐显露,如今企业揽才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不再盲目追求“人才高消费”,在同样能胜任职务的前提下,使用本专科生显然更划算。

  由于研究生招生速度增长过快,也使得多年来作为研究生主要就业渠道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与研究生数量的增长严重不匹配。高等院校选择人才的标准提高到博士,使得研究生们的选择机会大大减少,而对十分看重利益的企业来说,他们更注重工作经验。

  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考研热开始“退烧”,今年全国共有120万人报考研究生,比去年的128.2万减少8.2万人,首次出现的下滑现象是市场之手对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模式反馈和评价的结果。现在研究生培养从原来“一个导师带几个研究生”的格局演变为“一个导师带一群研究生”,从“讨论式教学”演变成“批量化生产”、“放羊式管理”,双向交流越来越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出现就业尴尬的现状,最该感到尴尬的应该是研究生的培养机构。有消息称,北大考虑取消研究生入学考试,逐步将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应试机制,向以素质能力为基础的申请与考核机制过渡,将真正有志于科研的人才招进来,进而改变许多人只是把研究生单纯当作就业敲门砖的看法,许多学生对此十分期待。由此看来,尽快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制度,让研究生的课堂跟上社会需求的转换,这种尴尬的情况才可能消除。 记者 李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