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1年政治试卷解析(文科):辨析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3日 21:17 新浪考试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答案要点】(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3分) (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2分)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人类社会结构中的生产关系。 【要点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虽然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的一种重要的方面。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交往的手段不断更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的社会关系,能全方位的改变人们的学习与作息方式、交换、娱乐等方式。但要看到,这些高科技的应用,尽管会使人们的交往更为快捷和高效,但它认识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工具和手段,始终不会成为人们从事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内容,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相关知识点链接】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整体,有其内在结构。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构成。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基本的、决定的方面,它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关系体现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中。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总之,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虽然是一种人和人的关系,但它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首先,生产关系具有客观性,本质上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其性质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人们就结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人们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也不能任意改变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它体现着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利益,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要求。在现实的社会中,往往是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提示与点拨】考生在本题中关键要弄清什么是社会的基本关系,一些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 32. 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案要点】(1)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1分) (2)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2分)】 (3)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2分)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要点解析】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不可能产生价值增值,但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剩余价值的产生即不在流通领域,有不能离开流通领域。本题根据题干要求,可分两部分回答。第一部分要首先回答在流通领域中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是如此。其次要指出,离开了流通领域,价值不可能发生增值。只有以流通为媒介,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才能在生产领域生产出剩余价值,也只有在流通中把生产的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剩余价值,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离开流通领域,价值也不能发生增殖,因为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产生和实现。 【相关知识点链接】资本最初表现为货币,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一般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不同的。一是两者的流通公式不同。二是二者流通内容和目的不同。三是两者流通期限不同。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从社会总产品出发来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替换)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获得剩余价值,从而能继续预付资本进行再生产。实物补偿或称实物替换,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实现为货币形式后,通过流通领域顺利买进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包括资本家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与工人都需要的消费资料。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完成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提示与点拨】本题要先回答出剩余价值的基本概念,这是回答此类辨析题的基本思路。 33.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答案要点】(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分)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3分) 【命题探究】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要点解析】本题要分两部分来辨析,首先分析题干的前半句是正确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分析题干的后半句,指出由前半句并不能得出“中国革命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因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的目的又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相关知识点链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以区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为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直接目标是建立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和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它的前途是使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个方面。因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即使在五四运动后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提示与点拨】此题属于典型的由正确的原因(前提)推出错误结论的辨析,考生应注意总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