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考研政治考前20天核心预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1日 10:23   文都教育

  相关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构成了社会的基本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构成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2)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及意义: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主导方面,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1)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2)国际竞争:国际市场竞争已日益深入到国内市场,我们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拓宽经济发展空间,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基础在经济实力,只有增强国力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双赢。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核心内容):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一路线的简明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

  (3)邓小平理论的意义: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 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命题角度

  运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力标准分析改革的依据和意义;对外开放的依据和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等。

  典型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这次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从新时期一开始,我们党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紧紧围绕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指明了新时期我们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方向。

  材料来源:2008年10月2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2: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10月25日

  材料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渐恢复并日益活跃。近几年随着城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环境不断改善: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就业的重大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工作。

  据统计,2007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

  农业部统计显示,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197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增加4000多元。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材料来源:2008年10月6日《光明日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1、2,结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2)根据材料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

  【答案要点】

  (1)党的十三大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来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才能使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经济上的繁荣活跃互相促进,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实践证明,必须把两个基本点紧密结合起来,两者缺一不可。什么时候这两手抓的战略方针贯彻得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将遇到挫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从五个层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是政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奋力开拓的。党的领导是坚持走这条道路的根本政治保证。离开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走上别的道路。二是制度依托。一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首先是社会制度问题,也就是坚持哪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制度包括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是发展内涵。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发展。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尤为迫切。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线。四是路径选择。发展有一个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和路径问题。五是目标指引。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一个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

  由邓小平提出和概括、党的十三大确立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内容准确的表述。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配套、协调的科学体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政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