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值得重视的考研专业课如何展开复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0:04   万学海文

  在研究生考试中,专业课为150分,而公共课均为100分。据我所知,专业课与其他科目相比,很多的专业课是需要背记的文科类科目。短期内取得高分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对提高研究生考试最后的分数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值得重视的专业课究竟应该如何展开复习呢?

  万学海文专业课研究中心给大家列出如下的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首要应解决的问题

  首要解决的当属收集备考的复习资料。那么,资料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来准备考研专业课复习资料呢?

  万学海文专业课研究中心总结经验得出:一要通过常规渠道取得辅导资料。各高校研招办一般会提供历年专业课考题。在利用这部分资料的时候,不要只注重做题,还要通过研究历年试题,从而揣摩命题特点和命题思路,并根据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二要广泛联系在校读研的师哥师姐。他们的建议和资料会让你节省不少时间。

  但是,在报考一些好的院校如北大这类高校的时候,最困难的往往就是专业课,通常一门专业课所包括的内容会非常多,许多人只是看到大纲中列出的书单就开始打退堂鼓。其实,如果细心对比一下历年的专业课考题,我们就会发现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复性很强。虽然题量和题型可能会有一些改动,但是每年考试的命题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搜集专业课历年考试资料和最新信息,以“准”和“全”为目标,在专业课复习的第一个环节中尤为重要。

  有效的复习方法

  专业课复习初期,万学海文建议考生先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一下梳理,目的是将各章节大概内容在脑子里留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结合历年试题,把那些在真题中反复出现过的知识点作为重点,结合章节作出标记。这样在复习的时候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划分清楚了重点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消化过程,这个阶段大概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要通过反复的背记来熟练掌握专业课的知识,理清知识脉络。到了复习中期,大约在十月份左右,你可以报一个辅导班。通过辅导班,你可以在初步复习的基础上,检验一下自己的复习结果。从而,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在面对繁多的复习内容的时候,运用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记忆的方法

  每个人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不同。因此,在记忆专业课时所用到的记忆方法也会不同。这里万学海文简单介绍几种较好的学习、记忆方法。  

  1、理解记忆法。文科的记忆量较大,没有理解的记忆是吃力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好处很多:首先可以让你学会从一个知识点联系到整个面的知识点;再从繁多的知识中,抓住重点,进而分析重难点去记忆;看书时能达到“钻进去,跳出来”的程度,并且可以按知识系统画出树形图。理解记忆法重在通过方法达到 融会贯通的程度。

  2、反复记忆法。因为考研过程中接触的知识很多,很多东西看过后容易忘记。每个人的记忆和遗忘都是有周期的。建议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看完两章再回头巩固,看完一个单元做一下笔记。如此类推,不但防止了遗忘,而且容易使知识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说到复习要让知识成系统,自然就要提到树形图复习法。在复习时,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教材,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如:该学科领域研究涉及到哪几大方面的问题?每一个大问题下又涉及到哪些主要内容?每一个内容中关键的知识点是什么?等等。依据这些问题,分清“主干”与“枝叶”,然后,依据这一树型图,再参考其它书目,进一步完善充实。这种学习方法,会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帮助你理清脉络、迅速回忆起重点和细节。

  4、“空想法”。凭看大纲的目录,对章节、细节知识点进行回顾的方法远比死记硬背更有效。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找到很多此前没有注意到的盲点。在回忆难以为继时,翻开课本,那么这一段知识对神经元的刺激非常强烈,因而也就容易刻入脑中。

  5、做笔记。由于专业课内容复杂、知识点较多,而且各个章节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复习专业课最好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先将教材精读两遍(精读的速度不宜太快,否则会有遗漏,大约1小时15-20页的速度最好),然后抛开书本,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整理成精悍的笔记,然后再翻其它参考书,将新的知识点补上。

  总之,整个复习应该把握每个复习阶段的重点,并且掌握好复习的节奏。三轮复习。在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开展“三轮复习”是有效的。所谓三轮复习,就是第一轮画书,把参考书通读一遍,把读书时想到的东西随时记到课本上;第二轮结合最新时事和收集到的试题,细细分析各个部分的重要程度,区别对待,对重要的理论框架要娴熟掌握,能运用这个框架分析最新的时事;第三轮主要是查却补漏。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