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点辣评:“破格”读博仍需不“出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11:05   人民网-江南时报

  4月23日,复旦大学经过专家考试和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把38岁的蔡伟列入了2009年度博士生拟录取名单。导师为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先生。38岁读博士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下岗十余年——8个月前,他还在辽宁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从未想过,人生最大的转折即将到来(4月29日《天府早报》)。

  我同意38岁高中学历的蔡伟从三轮车夫到复旦大学博士生,并不单纯是一个简单励志故事的认知。“不拘一格”培养选拔人才,无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先进人才观,其不乏成功实践佐证。现任复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1978年报考谭其骧先生研究生时就是以高中学历考了第一名,1983年拿到博士学位。如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佳话还可上溯既往。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蔡元培让他当了北大哲学系教师;沈从文小学没毕业,胡适却把他请到中国公学讲台上……然而多年来,国人对“不拘一格”说多做少甚至“口惠而实不至”,换言之,具体至现下不少地方实践层面,“不拘一格”仍属坚冰一块蛹缚茧中。作如是观,我以为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堪称为一次理念破茧。

  录取38岁三轮车夫读博显然不合“一格”。我所谓的“一格”当然是指当下博士选拔之一元之“格”。按现下规定,报考博士必须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力,而蔡伟只有高中学历不够“格”。以至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顾云深专门去了一趟教育部,和相关部门作了沟通后才破了这个“格”。

  “破格”是不是不要“格”,当然不是。我认同顾云深的说法:某种程度上,考试当然是最公平的做法。但如果把考试制度固化,推及到人才选拔的每一个层次,一些偏才、怪才就会失去机会,尤其是博士生阶段,需要的是对某一门学科特别热爱、愿意钻研、且有研究能力的学生,而不是最会考试的人。至少应该把招博士生的权力还给教授,因为他们最有资格去判断什么样的学生最合适。我特别注意到,对“破格”后可能出现黑箱操作的问题顾云深则认为,如果有严格的监管制度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责任应当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承担。有一个好的制度,给予教授充分的信任,我相信大部分教师都会非常珍惜自己的声誉。在我看来,严格的监管制度是另一种“格”,是保障“破格”不“出格”的“格”。此其一;其二,“破格”后的蔡伟还将“补格”。复旦大学录取蔡伟入学后,必须先完成本科及硕士阶段学业再修读博士。

  难能可贵的是,复旦已经在上海医学院等院系探索改革,变传统博士考试制度为国际惯行的申请考核制度。录不录取这位学生,决定权在于导师。期待复旦破冰之履生根开花,渐行渐远。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博士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