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5、多多研究真题,抓住考试的重点,这是应试的精华。
6、在确保英语能过线的情况下,把主要的时间留给数学和专业课。这两科是你成功的关键。
7、要学会利用零散的时间。比如洗衣服时可以想想接下来的计划,坐公交车的时候可以看看时事政治等等。
8、永远别在教室和图书馆以外的地方学习。读英语、背政治除外。
9、关于辅导班,要有所选择。“一卡通”真的没必要,如果你觉得自己哪科都不行,你首先已经失去了信心,请参见第一句话。
10、劳逸结合的逸不是玩,而是可以看看经济报纸杂志,或是可以看看时事政治等等与考试有关、较少脑力消耗的东西。
(二)关于政治
11、书不要买太多。一本《序列一》之类的+《核心考案》+一本习题书+一本形势与政策+几套模拟题基本就足够了。
12、明确一下政治考试的内容是选择题和分析题。选择题的得分要靠你反复看《序列一》之类的书,五六遍以上吧。开始两遍会比较慢,后面会很快的。分析题的得分靠平时的积累和背诵。
13、答政治分析题真的无话可说?如果有一个思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比如以下两种思路:(1)摆出原理---解释原理---原理的应用---原理的意义;(2)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三)关于英语
14、真题是最重要的。真题里最重要的是阅读理解,每篇文章都要精读,早晨能大声朗读更好。
15、单词肯定是每天都要背的了,直到考试最后一天。
16、作文不用着急,12月再开始准备就行了。
17、关于新题型,我自己的方法是:首先看第一个空,比如我不太确定,ADF三个选项都觉得适合,而第二个空有BDEG四个觉得合适选择,然后确定最有把握的一个选项,比如说第一个空,通读全文后,我很确定应该选D,那么第二个空我就把D排除了,只剩下BEG三个选择,再根据其他三个空的选择来定究竟选哪个。此后三个空以此类推。
(四)关于数学
18、数学是需要做大量的题的,这点毫无疑问。复习全书或指南只做一遍是不行的。
19、真题需要好好研究,认认真真做,一定尽量要保证在考试之前全都会做。
20、明确数学考试中的三个题型,选择和填空算是一类;计算和证明是另一类。关于选择和填空,一般不可能是考你的计算能力,而是考解题的技巧。当你发现你陷入复杂的计算中时,要马上抽出来想别的方法。常用的选择题解题方法有推演、排除、图解等,排除又包括举反例、赋值、逆推、验证逆否命题等。
21、关于数学选择填空题,我的方法是平时多积累一些思维定势。比如:“求极限时,看到两个根式的和或差,就想到用有理化”、“看到AB=BA的形式,就想到用逆矩阵”、“看到均匀分布,就想到用长度或面积” 等等,这些思维定势去哪里找,答案是去真题里找。因此在做真题时,要把每个选择和填空所用的方法记录下来。
22、再说计算与证明题。总共9道题,翻看一下历年真题,每次就是考那几个题型,而这些题型就是需要我们重点学习的。以下是我总结的十六个常考题型,这些题熟练了,相信考研数学对你不是很大的问题:
(1)求极限及由极限值确定函数中的参数
(2)平面图形的面积及旋转体的体积
(3)二重积分的计算
(4)多元函数的微分及最值问题
(5)解微分方程
(6)中值定理的应用证明
(7)幂级数的求和及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8)线性方程组或向量组的线性表示
(9)方程组有非零公共解及方程组同解问题
(10)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11)特征值与特征响亮的问题及相似对角化
(12)实对称矩阵和正定矩阵
(13)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4)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离散,连续)
(15)边缘分布,条件分布和联合分布函数
(16)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
你可以根据自己对真题的认识再加以补充或删减,或是去看大纲解析里总结的常考题型。
23、模拟题的用处是查漏补缺和训练速度。考场上时间是很紧,没有一定的题量训练是不行的。
(五)关于金融联考
24、联考的特点是内容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很有必要抓住重点。关于这部分的复习用书我推荐翔高的《习题精编》。
25、计算题和数学是相同的,需要专门准备一下,总结出常考题型来会让你得心应手。比如IS-LM模型、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消费者效用理论的计算、货币乘数的相关计算、CAPM和DDM等。
26、每年金融联考论述题部分肯定会有经济热点的阐述,这部分考前可以去金程、翔高、聚英的网站下载。另外,平时多看看21世纪经济报道,周一版里的评论等几个版面经常会邀请专家就近期热点问题尽兴讨论,这些话都可以直接拿来用。
27、模拟题有时间还是做一做,就当练练临场感觉和把握时间。有的题难度会很大,不要害怕,考试的题会比较适中的。
(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作者小传:
很平凡的一个人。只有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自己的命运,自己可以把握!
本文选自桑磊主编的《中国名校硕士谈考研》丛书之《风雨考研路》,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任何媒体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更多文章,请点击进入《名校硕士谈考研》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