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考研名师:政治纲要科目复习方法与技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 10:21   考研教育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习应当达到的目的:两个了解、三个选择。即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主要是要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框架体系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名师:《纲要》复习重在处理好四大关系,做好四个相结合。

  好的方法是考研政治取得好成绩的基本途径,以我多年在高校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政治课教学和多年辅导考研的经验,下面给学员和其他考生们介绍下复习《纲要》课程的技巧与方法。

  1.教材和大纲相结合

  大纲是《考研政治大纲》,教材就是上面讲的《大纲解析》,大家手上应该有一本本科学习时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请同学注意,2009年7月,这本教材重新修订出版,与08版相比,内容、提法有变动和增加。同学可能没有专业能力去研究这种变化,但考研辅导老师应该在根据2010考研大纲自己编写的的讲义中有所体现或在教学中有所提示,这一点也在辅导老师中达成一致。大纲是复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的扩展和发挥,有深度、难度,教材对你理解问题很有帮助。抛开教材,把五门课完全寄托在几个小时的串讲上甚至押题上,这是考研复习的错误方法。那些押题的神话,煽动了你人性中的弱点,成为押题神话的俘虏之日,就是考研成功彻底地葬送之时。押题的偶然性,给许多考生带来有害性,让你考研成功的希望失去了实现的基础。考研复习必需的是扎实、勤奋、智慧,要根据大纲的考核目标,参阅教材,牢固把握重点、难点,才能掌握应试的主动权。

  2.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考研政治复习切记死记硬背,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要努力做到融会贯通,《纲要》课有许多历史常识,这是考查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需要记准、记牢,不能混淆。但是,作为考研科目,是要考察学生的能力,所以这门课中有相当多的内容是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才能把握的,这应该是出题的重点,这主要是历史发展规律、基本历史经验以及有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等方面的内容,这些不是靠死记硬背能掌握的,要求考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把握要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包括与其它科目的逻辑联系。

  3.面与点相结合

  “面”指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及基本历史进程,其中许多内容可以是选择题的命题范围,当然,这种面的复习,要学会有掌握重点的技巧。“点”,是《纲要》的重点,一般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及著述、重要的会议及文献、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教材有比较详细的叙述和总结,内行的辅导老师更会在讲义中作出要点的精炼归纳,这些不仅是选择题的命题范围,更是分析题的命题范围。“点”与“面”是相对的,只有在面在的基础上,才能对重点有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到考场上才能自如应对综合分析题。

  4.史与论相结合

  考研是能力选拔考试,不是单纯的历史知识竞赛,所以,既要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具体历史事件等,更要把握历史规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等理论问题。如近代以来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等等,在备考中,学员们要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更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综合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从大纲所给分值来看,相关科目间合并出题的可能性加大了,其实学科之间本身就有有机的联系,尤其是《纲要》与《毛特》大有合并出题的空间,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尽可能地把几门课的复习有机结合起来。《纲要》课的作用是历史背景和知识铺垫,尤其对《毛特》来说,学不好《纲要》,你也难理解《毛特》,所以,《纲要》的复习是基础。

  综上所述,《纲要》的复习可以归结为:处理好四大关系,做好四个相结合。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