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鼻祖戴尔·卡耐基曾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对MBA学员而言,“人脉”是他们拥入商学院学习的目的之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国内各商学院近年纷纷推出的“校友导师”计划,让学员们在课堂之外能够分享到更实用的管理经验。
校友导师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最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09级新生Barret有了新“头衔”———校友导师活动小组联系人。在以后的日子里,Barret及他小组的6名同学,将与这位校友导师一起,就最近的经济热点定期座谈或畅谈职业规划,或在实习实践中获得实用建议。
而在清华经管学院,2008级F班的李娜和她的小组,则早已和校友导师———某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经理陈义斌结下了深厚友谊。李娜说,小组会有一个月一次的定期活动,通常都是小范围的讲座或论坛,聊聊金融市场概论,听校友们讲资产重组的案例等。身为组长的李娜还会每两周给陈师兄打个电话,告诉他学院有高尔夫、亲子日等校友活动,也会建议他来听听自己认为不错的课程。
“早在2006年,光华MBA校友导师项目就已开始运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主任汪晓霞说,“校友导师指导师弟师妹的职业规划。有些则将自己企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拿来讨论,使在读MBA有机会参与解决真实的商业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友导师计划(AMP)项目负责人陈芳也正在筹备项目的第3期。陈芳说,2007年启动AMP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当学生面临职业发展困惑时,有实战经验的课外良师能帮着指指路。
从学生反馈看,校友导师计划比起以案例为主的课堂教学来,形式要丰富得多,在答疑解惑、拓展人脉方面,颇有寓教于乐的意味。在陈芳看来,定期就行业分析举行的座谈讨论最有效,无论脱产学生、在职学生还是校友都会在讨论中展示各自的闪光点,而读书会的形式则不仅教给学生管理类的知识、好的阅读、分析习惯,同时也是逻辑思维的训练。
业内希望用市场手段实现优质配对
霍特(Hult)国际商学院亚洲总监邱心瑶说,商学院一向注重“知行合一”,但是具体情形在各个学校会有所不同。比如霍特,采取的方式有高管直通车项目(Executive Track),即学校每年从被录取的学生中挑选优秀学生,在开课前送他们去伦敦的校区参加比赛,然后再选一两个最出色的学生,由学院负责找一些国际大企业的高管,给他们提供长达两年的指导。
业内机构也对校友导师计划颇多关注。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第五届中国MBA“新锐壹佰”颁奖典礼上,MBAhome总裁王冬梅女士就表示,将推出“中国MBA精英导师计划”,还将为商学院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秀的导师候选人,搭建导师库。希望“发现和找到商学院生态圈中的名师和高徒,用市场的手段实现师生的优质匹配”。
【沟通建议】
和校友互动最好能双赢
●汪晓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办公室主任
对学生而言,激发校友与他们交往的积极性比较重要。这其中,有两点比较关键:第一,注意沟通技巧,校友导师一般比较忙,安排活动要提前短信或邮件预约;第二,校友导师是校友义务对母校的一种回馈,在校生不能给校友过多的压力,提出找工作或者安排实习机会这样具体的要求。与校友导师的互动最好能带来双赢的效果,例如,参与校友所在公司的实际项目,对在校生是一种锻炼,对于校友也是一个很好的人力资源选择机会。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缪晨霞 新京报漫画/赵斌
名词解释
校友导师:即商学院邀请相应行业的校友来担任在校MBA的校外导师。一般面向EMBA、早期毕业的MBA校友等进行选择,如清华主要是早期毕业的MBA校友,北大光华是早期毕业的EMBA、MBA校友、本科/硕士/博士校友等。采取的模式多为一个校友带4—7个MBA学生,学生和导师的配对基于行业、职业兴趣等进行双向选择,对于某些特受欢迎的导师,学生还得经过一番面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