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述J曲线效应。
2。.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货币市场是如何实现均衡的?
3。.根据吸收论的基本思想,试述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参考答案
考试科目:金融联考
一、选择题
1.B 2.D 3.B 4.B 5.D 6.A 7.D 8.A 9.B 10.C
11.A 12.A 13.A 14.C 15.B 16.B 17.C 18.B 19.B 20.B
21.B 22. D 23. D 24.A 25.C 26.D 27.C 28.C 29.C 30.B
二、计算题
1. 价格变化总效应40单位,替代效应4单位,收入效应36单位
[解析] 变化前Q1=0.02×6500-2×20=90 变化后Q2=0.02×6500-2×40=50 90-50=40 总效应减少40单位;价格变化后购买相同数量其他产品和A需要收入:M=6500+90×(40-20)=8300 , 而消费者因A价格上涨会减少对A的消费Q=0.02×8300-2×40=86 所以替代效应为:减少(90-86)=4单位 收入效应为:减少(40-4)=36单位
2. (1) p=5
[解析] P=AVCmin 求出AVC的最小值即可
(2)P=0.3Q2 -4Q+15
[解析]均衡时,P=MR=AR=SMC=0.3Q2-4Q+15
3. (1) IS: Y=1250-30 r LM: Y=750+20r
[解析]由Y=C+I可知IS曲线为:Y=100+0.8Y+150-6r
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得LM曲线:0.2Y-4r=150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IS和LM相交于一点:Y=1250-30 r Y=750+20r
可得r=0.1 Y=950
4. 能够获利
[解析]首先,通过交叉汇率法比较汇率差异。通过伦敦和苏黎世两地的汇率,可以套算出美元与瑞士法郎的汇率,即USD1=CHF1.3124~1.3136,它显然高于纽约市场的汇率。也就是说,美元在伦敦和苏黎世两地要高于纽约市场的汇率,所以交易商套汇能获得利润。
其次,进行套汇。
第一步,在伦敦市场将美元卖出,换得100万元÷1.6887=592171.5英镑;
第二步,在苏黎世市场将英镑卖出,换得592171.5×2.2164=1312488.9瑞士法郎;
第三步,在纽约市场将瑞士法郎卖出,收入1312488.9÷1.2561=1044892美元。
显然,交易商获得毛利润为1044892-1000000=44892美元。
5. (1) 8.16% 20.97
[解析]债券实际年利率为: 债券全部利息的现值为:
(2)值得购买
[解析]2009年7月1日债券市值:大于市价85
6. 15% 19.6%
[解析] 18%×0.7+8%×0.3=15% 28%×0.7=19.6%
三、论述题
1.答: (1) J曲线效应的含义。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这个调整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整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呈字母J型。这种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
(2)J曲线效应的过程。本币贬值并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时滞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货币合同阶段。由于进出口合同都是事先签订好的,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变化,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定值,出口合同以本币定值,本币贬值必定会恶化该国的贸易收支。②传导阶段。由于认识滞后、决策滞后、订货滞后、替代滞后、生产滞后,导致短期内进出口量不变,即便可能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也远远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从而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③数量调整阶段。进出口数量不仅能够变动,而且其变动的幅度将逐渐增大并超过价格变化的幅度,此时,本币贬值对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的效应将开始得到发挥,贸易差额将从逆差趋向平衡并最终实现贸易收支的顺差。
2.答:(1)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用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
(2)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的目的主要包括:①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②避免汇率水平在中长期内失调。③进行政策搭配的需要。④其他目的。如货币当局为维持低汇率刺激本国出口,货币当局可能进入外汇市场人为地造成本币低估;再如,货币当局可能在外汇市场上买卖不同品种的外汇,以调整其持有的外汇储备的结构。
3. 答:(1)吸收论的基本思想。吸收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基本思想是: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即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吸收论具有强烈的政策含义,它认为国际收支调节属于政策调节,主张运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包括汇率调整,或者增加收入,或者减少支出,或者兼及两者,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2)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吸收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诱发性吸收,另一部分为自主性吸收,即A=αY D,α为边际吸收倾向。为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可推导出公式:△B=(1-α)△Y-△D,其中B是进出口差额,△D表示吸收的增量。
第一,贬值对收入和通过收入产生的影响:(1-α)△Y
1)闲置资源效应。如果贬值的国家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贬值就会通过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带来产量(Q)的多倍增加。只要吸收倾向小于1,则收入增加会使贸易收支改善,改善的程度为(1-α)△Q。
2)贸易条件效应。一国货币贬值通常将造成贸易条件恶化,使实际收入下降。设实际收入因贸易条件恶化而减少的数量为t,贸易差额在贬值之初由于进出口数量不变也随之以同样的程度(t)恶化。过后,吸收会随着实际收入下降而减少αt数量,其中部分通过进口的直接下降,部分通过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移到贸易品部门,而使贸易差额改善α的幅度。综合来看,贬值通过贸易条件恶化对贸易差额的影响为(1-α)t。显然,只有α>1,贸易条件效应才会使国际收支改善。
闲置资源效应与贸易条件效应具有相互抵冲的作用。因而贬值对(1-α)△Y的实际效果是模糊的,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大小对比。
第二,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D
1)现金余额效应。这是最重要的直接贬值效应。贬值会导致进口品和本国生产的贸易品的价格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使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即现金余额的实际价值下降。这样,公众为了将实际现金余额恢复到愿意持有的水平,一方面会减少商品和劳务开支,即减少吸收;另一方面会变卖手中的债券,售出债券引起债券价格的下降,而使利率上升,再度减少吸收。
2)收入再分配效应。贬值引起的价格上升将带来收入的再分配。由于各收入层次的边际吸收倾向不同,这就会影响吸收。一般来说,物价上涨所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有利于利润收入者,不利于固定收入者。因固定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常较低,支出倾向较利润收入者为高,故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使整个社会的吸收总额减少,使贸易收支获得改善。虽然高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阶层,收入再分配因此会减少消费支出总额,但如果高收入阶层将其利润所得用来增加投资,则整个社会的吸收总额也不一定减少。
3)货币幻觉效应。假定货币收入与价格同比例上升,即使实际收入没有变化,但如果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价格的上升,因而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一国的吸收总额就会随之减少。
4)其他三种直接效应。这些效应对贸易收支的变动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①预期价格将进一步上升,人们就会提前购买商品和劳务。②进口资本品的价格上升将形成对投资开支的抑制。③本国商品的本币价格上升对消费开支也会产生抑制作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