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科院院士:中国研究生教育五大关键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5日 10:32   中国青年报

  10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之际,其研究生院北京雁栖湖校区翻起了一  新土。这个中科院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项目的动工,显得意味深长。六十年一轮甲子,中国科学院是引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火车头”;同样,在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半个多世纪里,其研究生教育也谱写出了壮丽诗篇:

  1951年,与教育部联合发布《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拉开了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序幕;

  1955年,在教育部支持下,政务院批准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为此《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正规的研究生制度的建立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开始,以后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也应建立正规的研究生制度”;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用极大的力量来加强中国科学院,使它成为领导全国提高科学水平、培养新生力量的火车头”;

  1958年,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了“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大规模科技人才培养;

  1964年,有81个研究所招收培养研究生,占当时全国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数的三分之一;

  1977年,与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一九七七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在全国率先恢复了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其该批及之后的毕业生中至2008年已有35位当选两院院士;

  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

  1983年,在国家学位制度实施三年后授予了新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学位;

  1999年至今,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每年获奖数均位居第一;

  2000年,进行全院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所具规模重质量的研究生高校;

  2009年,在改革开放30年中,一直承担着全国规模十分之一左右的博士生培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在校研究生规模总数全国第一、亚洲最大;

  面对这一被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的“中科院研究生院现象”,我们如何来解读?面对当代研究生培养教育中出现的诸多争议问题,他们自己又怎样思考和选择?近日,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白春礼院长接受记者采访
白春礼院长接受记者采访

女研究生在院文化艺术节上放歌
女研究生在院文化艺术节上放歌

  关键词:培养特色

  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

  记者:中科院研究生院独特的教育体制、办学模式,一直以来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称道。请问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白春礼:我们先说说办学授权。由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原因和中国科学院的特殊定位,我院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同时期的重要探索者、开拓者、推动者,并一直拥有办学的国家授权。在80年代初,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学位制度时,我院也最早被赋予了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这个办学授权,使得中科院与当今著名国际科研机构相比较,更具有创新活力。这既是我们的中国特色,也符合当代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

  其次是师资力量。目前在科学院近三万科研一线研究人员中,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200余名博士导师、3900余名硕士导师,直接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常年也有70余位院士亲自授课,在研究生院教室里每天都可以看见院士的身影。可以说,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有着高水平的雄厚师资保障。

  还有是科研设施。我国的大科学工程设施几乎都在中科院,还有60余个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70余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各研究所图书馆的藏书资料和信息情报。这样一些设施资源,都成为我院研究生培养依托的优势。

  再加上实践课题。作为国家的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发挥着我国科技事业“国家队”和“火车头”的作用,围绕着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基础科学研究探索、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直承担着众多的科研课题项目。在承担研究生培养的各研究所,我们的研究生不存在缺乏科研课题的情况,一旦他们完成了学位课程,甚至在课程学习期间,就可以将自己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与研究所正在进行的实际科研课题结合起来。

  记者:这些特色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办学理念?

  白春礼:我前面说过,高水平科研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代高端科研与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在规律。我院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既发挥了自身优势,又符合了这样的规律。

  目前,中科院研究生院由北京的3个教学园区、京外的5个教育基地、分布全国的100余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组成;实行“三统一、四结合”的办学方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采取“两段式”培养模式,即在教学园区集中完成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然后进入研究所跟随导师在课题项目中进行科研实践,并完成学位论文。

  坚持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服务国家,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最大的特色,也是基本的办学理念。

  关键词:规模扩招

  规模发展必须服从质量要求打破以博士点硕士点论英雄

  记者:数据显示,目前中科院研究生院在读规模已达3.5万名,约为2000年的3.7倍。十年时间,数量上的大规模扩张是在怎样背景下展开的?

  白春礼:我们研究生院培养规模较快增长的大背景,与近年来全国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是一致的。具体说,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推动了全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实际上,十年来我院研究生规模的增长幅度,比全国总规模量的增长幅度还要低些,博士生规模增长略低于全国增长水平,硕士生规模增长就低得更多了。

  当然,从总量上看,3.5万的研究生规模确实不小,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是最大的。但是,基于中科院有100多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且拥有8000多名导师队伍,我们每个培养单位的规模量并不算大,每名导师平均指导的研究生数也并不算多。

  还有,大约从2005年起,我院的博士生招生指标增长就基本停滞了,年均增长不到1%。另外,基于科技发展的战略布局,中科院5年前就开始组建了9个新的研究单位,这些单位也都有了很强的科研和指导力量,具备了研究生培养的实力。所以,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名额总体上不足,一直困扰我们研究生院的招生部门。

  记者: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研究生数量不断扩张,质量不断下降。您如何看待研究生培养中规模和质量的关系?

  白春礼:上面已经提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对高层次人才的大规模需求,加之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事业、科研事业的大强度投入,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规模的较快发展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进而言之,我认为在当前研究生培养中,的确应该更加重视质量问题。但是,不能把培养质量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规模扩大。比如说,你们《中国青年报》就报道过,美国有1000多所培养本科生的大学,参与博士生培养的也才250所左右的样子,每年的博士生培养规模跟我国大致相当,都是5万多。大家知道,美国对博士生有淘汰、延长学习年限等规定,有一套保证培养质量的成熟机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