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3日 21:41   跨考教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在1985年, 它又发展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并建立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同年,建立了软件学院,后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目前,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6个博士点和6个硕士点,其中,建于1986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为国家重点学科;建于1981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点是我国首批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建于1998年;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博士点建于2003年;信息安全博士点建于2004年;数字媒体与艺术博士点建立于2006年。学院由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基础系、计算机新技术研发中心组成,另外与哈工大(威海)共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学部。

  目前,学院现有教职工204人,其中专职教师145人,中国工程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6人,教学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5人,教授39人,副教授56人。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8岁。目前学院拥有学生1729人,其中本科生1001人,硕士生435人,博士生293人(含外国留学生13人),博士后14人。

  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了“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多层次、综合型计算机人才。50年来,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是培育出博士230余人),毕业生遍布国内外,桃李满天下。学院近年来的发展十分迅速,承担了国家及各部委的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十多项国家级成果奖,数十项省部级成果奖,数十项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上千篇。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学院已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学科形成了二十多个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学术方向,尤其在图文声计算机智能接口技术与多功能感知技术、智能化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并行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技术、高可靠性与容错计算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与系统集成技术、智能机器人、分布实时操作系统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特色与标志性成果。近几年来,又发展了一系列新兴研究方向:可穿戴计算机系统、并行海量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技术、感知网技术、计算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移动商务与商务智能、虚拟现实及应用技术、智能化农业信息工程、卫星星载计算机系统等。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也很广泛,已与美欧亚洲10多个国家地区交流了密切合作关系,影响不断扩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被列入我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带动整个一级学科的良好发展局面。学院继承和发扬以陈光熙先生为代表的哈工大计算机人的“光熙精神”,即“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求实创新、探索进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追求真理、坦诚待人”,正在努力实现着“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 的发展战略目标。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资情况

  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成立50多年来,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绩。在总结这一些成绩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重要成果、每一个辉煌成就都与一个计算机专家的姓名紧密相连:陈光熙教授与中国第一台容错计算机,李仲荣教授与全国第一台会下棋专用机,洪家荣教授与示例学习计算机理论,胡铭曾教授与阵列并行计算机,杨孝宗教授与可穿戴计算机,高文教授与人脸识别系统,方滨兴教授与国家信息安全重大工程,李建中教授与并行数据库系统,徐晓飞教授与我国最早的开放分布式CIM集成基础结构HIT-IIS系统,王晓龙教授与微软拼音输入……不管是因为有了著名专家才产生了重大成果还是因为重大成果造就了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教师对于一个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

  计算机专业在5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的良好传统,这些良好传统的坚持和传承为哈工大计算机学科的一个个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一代代计算机专家的不断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计算机学院成立以来,为实现建设一流学术队伍的学科建设目标,以徐晓飞教授为首的学院领导班子在全面总结哈工大计算机专业教师培养和队伍建设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学习借鉴了国内外著名计算机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宝贵经验,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基础和发展建设的需要, 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方略,可以总结为 “四个一”、“六有”、“四靠”和若干策略。

  要实现“四个一流”的学院建设目标和国际化办学的方针,就要积极把年轻的优秀教师推向国际舞台,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学者。计算机学院为此提出了“四个一”、“六有”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四个一”即要求学院的教授做到:每年发表一篇国外刊物论文,在研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拥有一个国际合作伙伴,每位教授一间办公室;“六有”就是要求青年骨干教师要做到:有文,有影,有声,有名,有伴,有题。有文就是要在国外刊物/杂志或会议上发表论文;有影就是要经常参加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有声就是要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有名就是经过努力在国际相应的学术圈内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伴就是有国际合作伙伴,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有题就是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共同合作研究。这些目标和要求是我们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为了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为教师成长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计算机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提出了“靠事业吸引人,靠感情留住人,靠政策稳定人,靠机制激励人”的师资队伍稳定和建设方针。并制定了“五年竞争人才培养策略、高水平人才引进策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教学带头人与教学骨干人才培养策略、教师聘岗策略等”一系列的师资队伍建设和鼓励策略。这些师资队伍建设方略的制定和执行,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待遇,稳定了师资,特别是稳定了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已经为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计算机学院在教师聘岗策略中,本着“定岗、定责、定量、定人”的原则,通过几年的工作,以计算机学院在聘岗中已形成了“以能力、地位、职务定岗,以作用、贡献、业绩评岗”的定性原则,和“定量评岗,末位淘汰,跨及比较,优胜劣汰”的定量原则,真正实现了用聘岗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教师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工作中实现由原来有课没人上,到现在大家抢课上的巨大转变。教师投身教学积极性提高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也由几年前的全校倒数几名不断提高,在2005年的全校教学状态评估中,计算机学院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可喜成绩。教师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也屡创新高,2005年共有13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资助,其中还有一个项目获得了重点支持,申请获批的比率达到38%,远远超过国家申请获批平均比率的19%。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也不断提高,2005年度共发表论文578篇,其中获SCI检索52篇, EI检索136篇,ISTP检索29篇。教师聘岗策略,已经成为了积极投身学科建设的力量源泉。

  在推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中,计算机学院利用各种关系和条件,在海外聘请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part-time professor)以及兼职博士生导师,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学院已成功聘请了美国工程院院士、CMU大学Siewiorek教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承恒达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张大鹏教授、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江博士等作兼职博士生导师。这对于扩大学科影响,增强学科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计算机学院学科队伍建设方略的提出、制定和有力执行,有效地推进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涌现了一大批教学名师、基础教学带头人、新世纪创新人才、跨世纪优秀人才、高校骨干教师、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等一大批高水平教师代表,为计算机学院实现“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建院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算机学院的学科队伍建设方略已经成为计算机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跨考教育独家整理收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