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冲刺背诵20讲(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11:23   跨考教育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的价值,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在坚持动机与效果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其人生实践的最终结果,又要全面考察其具体的人生实践历程。

  (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其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第三,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第四,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它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

  (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重点真题以及主观题

  1.(D,1995年文第5题)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时间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春秋时的鲁国,有姓施和姓孟的两家人,他们都有两个儿子,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他们都想以自己的学问和才能求得一个官职,挣得一份俸禄。

  于是施家爱好学问的儿子到了齐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治理国家的道理,来劝说齐国的国君。国君听了很是高兴,就接受了他的意见,并用他做了公子们的老师;那个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把他那一套用兵打仗,使国家强盛的办法说给楚王听。楚王听后很是高兴,不但接受了他的意见,还封他做了执法将军。这样一来,施家是有财有势,十分荣耀。

  而孟家虽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可是却过着贫穷的生活。他们看到施家既富足又荣耀,十分羡慕,于是他们便到施家请教求取富贵的方法。

  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他们。

  于是,孟家的两个儿子就照着施家说的办法去求取富贵。爱好学问的那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道德这一套来劝说秦王。秦王听了不但不接受他的道理,反而十分生气地说:”现今各国都在激烈争斗,此时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办粮饷;假使用你说的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岂不是叫我的国家走向灭亡!”于是,便把他处以宫刑,赶走了他。

  孟家爱好兵法的那个儿子则到了卫国,把如何用兵打仗的方法告诉了卫候。卫侯听后说道:”卫国是一个弱小国家,而且夹在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对大国,我们要顺从他们,对小国,我们要安抚他们,这才是我们求得安全的方法,假使依照你说的兵法权谋去对待邻国,那我的国家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卫候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又想道:”要是让他好好地回去,他会到别的国家去劝说别的君主用兵,那我们卫国就要遭遇严重的祸患。”于是,卫候下令砍掉了他的双脚,然后把他赶回鲁国。

  请问:施家和孟家的情况基本一样,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你认为这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其中包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答案要点】

  (1)施家和孟家的两个儿子情况基本相同,一个爱好学问,一个爱好兵法,但结果完全不同。原因是他们两家把自己的特长运用到了不同的地方。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受具体的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的。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就会走向谬误。

  (3)这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清具体的条件。

  3.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很大的树,枝叶茂盛,伐木的人站在树旁边却不去砍它。庄子问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没有一点用处。”庄子说:”这棵树正因为没有什么用处,才能活得长久,长成了参天大树。”庄子出山后,到一个老朋友家里去。老朋友很高兴,叫童仆杀鹅招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鹅会叫,一只鹅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它已经没什么用了。”庄子的学生问他:”昨天山中的那棵树,因为没有什么用,就活得那么久;而主人的那只鹅,因为没有用,却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有用和无用,你将处于哪一边呢?”庄子笑着说:”我将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请问:在庄子的思想中包含着一种什么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观点与庄子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人的价值的理解?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这种关系取决不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人的需要与物的效用。只有这两方面相互结合才能产生价值。

  (2)在上述庄子的故事中,体现的正是这一价值观,树因为没有用,就被划木匠弃之不用,而那只不会叫的鹅也正是因为没有用,就被主人杀了。这一结果取决不于物对人是否有用。但是,这一结果从物自身的角度考察却好具有了不同的意义,树因没有用而得以保留生命,而鹅却因为没有用而失去了生命。

  (3)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人的价值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价值,二是人作为客体所具有的价值。从后一个方面的价值看,人必须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才能具有价值。庄子主张无为,不主张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所以他不赞成人的价值的后一方面,不主张有用。但是庄子又主张人必须具有自身的价值,又不主张完全无用。所以庄子只好主张处在有用与无用之间,

  (4)庄子的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通过人自身的努力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当然,社会也应该尊重人,为实现人的主体价值提供平台。

  4.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情人眼里出西施”。中国又有一个叫做”亡斧疑邻”成语故事。

  请问: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

  【答案要点】(1)”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亡斧疑邻”的故事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是主体素质在认识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所以存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反映论的本质。

  (2)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反映存在并不是机械的,死板的,直观的,而是受意识主体自身的素质影响的。使意识具有了主体的主体特征,主观特点和个性差别。主体自身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精神素质两个方面。而主体的精神素质既包括理性成份的知识结构等因素的素质,也包括情感,直觉,灵感等方面因素的素质。

  (3)主体的精神素质深刻地影响着认识的全过程,成为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形成不同认识的决定性条件。

  (4)”情人眼里出西施”和”亡斧疑邻”中所说的现象都是由主体的情感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造成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