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冲刺要点归纳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上得到确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内涵是
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的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确实等。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2、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3、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因为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只要能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现阶段,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方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现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1)企业生产资料归私人支配,生产经营由私人进行管理和决策;(2)除个体经济外,一般都以雇佣劳动为基础;(3)依法纳税后,企业的经营成果归企业自主支配。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和外商独资经济健康发展,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允许其它经济成分存在和发展,既能弥补公有制经济的不足,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增加社会产品,满足人民多种多样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国家还可以从中得到税收,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社会主义之所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一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使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当然,也只有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形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当它被排他性占优势,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来发展生产。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因此既不能因为肯定劳动价值论而否定按生产要素分配,也不能因为肯定按生产要素分配而否定劳动价值论。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形式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参与分配。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得到的收入。
(2)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济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身的货币或资本借给他人经营获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物形态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一,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三,失业保险制度;第四,居民最低生活制度。
2、理论热点面对面之17—让社保的阳光普照全民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