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0年考研政治核心考点冲刺背诵20讲(十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1日 12:13   跨考教育

  第十七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冲刺要点归纳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含《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的部分内容)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1、民族区域自治市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决定的。第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第二,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战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第三,各民族打杂据、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四是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各民族的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中国各民族既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展所长。

  (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1、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所谓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在中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居住地域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如何,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是否相同,政治地位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平等;三是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民族平等的法律规范体系,各民族平等权利依法得到保障。主要表现为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2)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一,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没有民族团结,必然是民族矛盾、冲突不断,导致国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其二,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社会才能安定和谐,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其三,民族团结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各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3)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基本内容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紧紧把握住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裂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大变化。

  (三)新疆7?5事件的性质

  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着本土性、多元性、多样性的特点。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为”新疆”。

  1、新疆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目的就是要挑起事端,策动民族分裂,干扰我国发展。这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张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异常激烈的斗争。

  2、新疆7?5事件暴徒所犯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与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对于打砸烧抢的严重暴力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分别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等罪处理。而对于意图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按危害国家安全罪处罚。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增考点)

  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所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和执法原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健全的法制。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要求法律体系应当力求完善、科学、严谨、矽统;各部门应当合理划分,彼此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法律规范应当明确、肯定、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

  2、评价标准。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是要改革尚不完善、还存在缺陷的具体的政治体制。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重点真题以及主观题

  1、(A,2000年文第11题、理第15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根本目的在于                

  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

  C。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D。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2、(ABCD,2000年文第23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实践表明,这一制度有利于  

  A。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B。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D。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杭州富家子弟飙车酿惨剧浙大毕业生惨死其车下

  5月7日晚上8时许,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路竞舟路,紫桂花园和德加公寓两个小区闸之间的斑马线上,一名男子被一辆红色三菱疑似改装车撞飞5米高⒛多米远。当救护车赶到事发地点时,医生确认该男子已无心跳。肇事者胡斌是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太三学生。警方公布的初步调查情况称:根据当事人胡某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而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50公里/小时。

  材料2:公安部:已查处酒驾11696起醉驾1637起。

  ——中新网杭州5月12日电

  新华网北京8月⒛日电(记者张景勇)记者从公安部交管局了解到,自15日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至20日8时,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11696起,醉酒驾驶1637起。在查获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中,驾驶人血液中酒精浓度超过80mg/l00ml属醉酒驾驶的占14%,让人触目惊心。针对这一现象,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表示,严查酒后驾驶将坚持不懈抓下去。

  为从源头上减少酒后驾驶行为的发生,辽宁、湖16等地公安交管部门联合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及电信部门,宣传酒后驾车的危害性、在酒店、夜市、酒吧等易发生酒后驾车的场所摆放提示桌签,粘贴宣传标语和画报,鼓励大型酒店发展专、兼职交通安全宣传员,在大厅(大堂)设工”酒后代驾”服务,点,做好酒后驾驶的劝阻和宣传工作。同时:为新注册的”代驾”公司做好”代驾员”聘用的咨询服务,帮助代驾公司选聘无不良驾驶记录的驾驶人从事代驾工作。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问题:

  (1)请分别从道德和法律层面上分析”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减少类似”酒驾”和”马路飙车”造成交通事故。

  【参考答案】

  (1)从道德层面上看,”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背了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交通秩序是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交通的必备前提。

  从法律层面上分析”酒驾”和”马路飙车”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刑事责任,受到刑罚。

  (2)如何减少类似”酒驾”和”马路飙车"造成交通事故。其一,从道德层面上,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道德教育实效性,树立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意识,不断提高公民自身道德素养。其二,从法律层面看,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的惩戒力度,使其”不敢”。其三,从制度层面上,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完善监管制度。

  4、什么是国家安全,怎样提高安全意识?

  【参考答案】(1)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 稳定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和核心。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 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2)如何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前提。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个人安全。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有赖于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在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大学生必须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学习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义务。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考研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