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读最好只读最贵 国内EMBA教育向钱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 10:50   北京晚报

  就像驾乘奔驰、宝马,身着BALLY、LV一样,如今读EMBA也成为一种“奢侈品”。从最初官方指导价20万元左右开始,国内EMBA的学费一路高歌猛进,最高学费甚至超过了50万元,并且还有持续上升的势头。

  2002年国家正式批准开办EMBA教育,中国EMBA教育经历了超常规发展,有资格从事EMBA的商学院从最初30所增加到62所,市场上各类EMBA项目不下100个,每年招生规模超过1.5万人。与此同时,从2002年到2009年,一流商学院平均涨价45%以上,学费超过25万元的商学院已经超过10家。

  EMBA不读最好只读最贵

  《经理人》“2009年度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调查显示:与2007年的学费相比,排名前十位的EMBA项目,有半数的商学院涨幅超过30%。还有不少商学院正在酝酿2010年学费涨价。生源踊跃,是商学院进一步高收费顺理成章的理由。即使在金融危机后,知名商学院2009年春季班的报考人数也同比增长20%以上。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水涨船高。

  同时,EMBA自身的定位决定了高学费与高消费阶层有关,“教育是为一定阶层服务的,如果说本科教育是大众教育,MBA是趋向精英教育,那么EMBA教育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50%以上的EMBA学生都是所在单位或企业的决策层的领导。高消费阶层对高价的承受能力毋庸置疑。商学院在营销上还采用了“类奢侈品”战略,越奢侈越有人埋单。

  作为正规学位教育的一种,EMBA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蒙上高消费的色彩。这也折射出了商学院的尴尬:作为开办EMBA教育的学院,既在大专院校的非盈利体制框架内,又身兼教育产业化与市场化先行者重任,其教育定位值得深思。

  EMBA办学偏重交际圈

  为了吸收学员,承诺可以“搞定”一切事情——没时间上课,可以帮忙签到、录像录音,甚至派秘书代听也可以。这是个别商学院对于EMBA学员的“承诺”。高端生源是提升各家商学院EMBA项目影响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商学院之间争夺高端生源的方法层出不穷。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正确的办学理念。

  有关人士表示,从商品化的角度看,EMBA无疑是高回报率的产品,追求经济效益也无可厚非。但是,EMBA根本在教育,而非培训、俱乐部、交际圈。2009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项目负责人陈振烨认为,在中国商学院中,能从“教”和“育”两个角度同时思考EMBA办学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一位知名商学院的院长深有感触地表示,在与国外顶尖商学院及EMBA学员接触后,感触最深的是人家的EMBA学员走路、讲话、吃饭始终透着一种贵族气质,而且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支撑,但中国的EMBA学员却缺乏这种东西。这与中国商学院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成为国内EMBA教育招生、师资匮乏、管理不当、创新滞后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源头。

  EMBA跳槽现象引关注

  “老板班的时代正在结束,越来越多的职业经理人攻读EMBA,他们将之视为事业的新起点,从这里可以跳到更满意的公司、谋得更高的职位。”《经理人》执行主编周建华认为,攻读EMBA的企业高管跳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目前,国内商学院每年都会接到一些企业的“大单”——企业送去读EMBA的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学员中的职业经理人比例大幅提高。“从目前来看,攻读EMBA的高管跳槽不算很普遍,但近年有明显上升的迹象。随着EMBA学员年轻化、职位走低,EMBA跳槽现象很值得关注。”2009年中国最佳EMBA排行项目负责人陈振烨如是说。

  调查发现,除了恶意的挖脚,选择跳槽的EMBA学员绝大多数是因为在原来的企业里个人发展遇到了瓶颈。EMBA跳槽事件折射出当前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的尴尬:当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职业经理人的个人发展目标不一致时,在权利和义务的天平上,大家如何博弈以达到均衡?有关人士认为,在制度层面,企业和员工双方应以合约的方式约定双方的责、权、利,例如,学成后几年之内要服务于本公司,体现双方相互的尊重和认同。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创造好的发展平台,给予员工经济和文化上的认同。 本报记者 郑 勇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考研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