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阅读复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总体分析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因为缺乏相关文章的背景知识。我们知道每个领域都有一些独特的知识和文化,但是这些知识所对应的英文单词其实并不是特别难,只是要翻译出它独特意思才能与选项意思符合。如果对某一领域很生僻,自然会导致文章语句稍微同义转换成选项语句后,导致选不出与原文贴切的。而这也正是出题人设陷阱的一种方法。
第二、 因为缺乏相应的解题技巧。考研阅读研究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考研阅读没有正确答案,只有符合命题思路的答案。”例如,英语专业学生考专业八级没有问题,但是考公共英语往往成绩不是特别理想,有的同学甚至不及格。可见他们虽然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但是由于没有研究考研英语的答题规律,所以导致这一结果。
第三、 因为中国人传统阅读思维的问题。中国人读文章读得越懂就越喜欢把原文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进行加工,举个例子:如果原文说A不是导致B的唯一原因,那么A是原因吗?如果我们用主观意识一推就会认为A是导致B其中的一个原因并且还有其他原因,而基于原文的字面意思A不是导致B的唯一原因,只能说明导致B还有其他原因,但是A是不是原因我们并不知道,因为原文并没有告诉我们,认为A是原因也是我们自己引申出来的。考研是标准化考试,是不能让我们用自己的主观意识体会出句子的引申意思,因为正确答案不能对应引申义,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意识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主观意识认为这句话的引申意思不一样,假如原文说这件衣服400块钱,请选择A这件衣服贵,B这件衣服便宜,那么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认为这句话的引申意思为这件衣服便宜,而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会认为这句话的引申意思为这件衣服贵,如果这两个答案中有一个是正确答案的话,就不能体现标准化考试答案公认唯一性,如果正确答案对应的是引申义就将是极具争议的,而标准化考试为了避免这种争议就只能对应原文的字面意思。对于中国人文章读得越懂就越不考虑文章的字面意思,而是根据字面意思推来推去,而一推就越可能做错了。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