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1年考研政治重难点全预测(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 16:12   新浪教育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写在人类的编年史中的。

  2、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恩格斯:“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

  4、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5、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

  6、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7、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8、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9、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它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即,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0、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1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随着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数量(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时间生产商品的数量(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13、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

  1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15、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16、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1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20、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1、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

  22、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23、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4、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5、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26、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即劳动)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2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28、资本家之所以能够购买工人的劳动,把工人变成雇佣工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29、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30、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2、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33、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34、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35、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价值量不变,即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购买劳动力的这部分资本价值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做可变资本。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36、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37、每个资本家都力图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用于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就会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则会相对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38、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39、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40、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41、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42、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43、资本家投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着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取决于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44、资本家投入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价值形式上看,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45、一般来说,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46、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使他们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人了。

  47、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48、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49、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强制性地恢复平衡,是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和瘫痪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

  5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51、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5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53、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矛盾在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发展。

  5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的特点,使社会资本再生产也呈现了周期性的特点。

  55、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考研论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