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俄关系?
【答案要点】多年来,中俄两国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各领域合作极制有效运转,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日益加探,双边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1)发展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原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得益于两国牢固的共同利益基础:
首先,在战略目标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两国的优先战略目标是振兴本国经济,因而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及一个公正、合理、民主的国际环境;
其次,在安全上,中俄各自的国家安全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俄罗斯仍面临北约东扩的挑战,中国正面临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不断加强所造戚的外部压力,此外,中俄还共同面临中亚三股势力的威胁。
其三,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是中俄两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两国在经济上各具优势,互补性强。
但中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中俄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美国的巨大压力;“中国威胁论”在俄国仍有市场:中俄经济关系相对滞后,不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将是今后中国外交的主要内容之一。
(2)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实质
中国与俄国罗斯立战略伙伴关系,这只是协作关系,不是结盟关系,不针对第三方,更不对任何国家枸成威胁,目的是加强与该国的合作利交往,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的独立白主,也符合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有利于推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
(3)中国在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取措施
第一,增强政治互信,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
第二,本着互利共蠃精神,推动两国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
第三,以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为契机,扩大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第四,加强两因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卷(三)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上。
34.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度的观点和原理分析西方国家提出的中国“经济责任论”?
【答案要点】1.西方宣扬的“中国经济责任论”成为中国政府必须应对的一个新的话语环境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采取一系列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成效积极显著。而西方主要的经济体如今正处在进退两难的政策境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舆论在称赞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大加渲染“中国经济责任论”。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力量,当前世界经济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中国有关,中国不仅应承担世界经济失衡的责任,还应承担“拯救世界经济”的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经济责任论”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别有用心的指责,正在成为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的话语环境。
2.西方宣扬的“中国经济责任论”的主要特征
“中国经济责任论”否认中国在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视为全球经济失衡的主因。
3.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中国如何应对西方的所谓“经济责任论”
中国经济责任论”不啻对中国的一种变相“捧杀”,值得警惕。中国绝不受外界噪音的影响而去承担超出自身能力、有损自身重大利益的责任。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为世界中的一员,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趋势。因此,中国主张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首先就是各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是要维护好和促进好本国的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
(2)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尽管在经济总量上列世界第二位,但人均GDP仍列世界100名之后,中国仍有几千万的贫困人口,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故中国首要的是对本国人民负责,对国家利益负责,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确保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也是对世界经济、对世界人民最大的负责。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按照自身的承受能力考虑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倡导通过相互合作创造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模式,为世界经济的未来作出更大贡献。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中国出台了新的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这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这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
【答案要点】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1)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党的十七大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的不仅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做到“两个坚持”,实现“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哪些更高的具体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