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1) 为什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复兴的目标”?(4分)
考点: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共产党的贡献。
(2)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6分)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成就。
解读:
今年36题和以往一样考的是纲要这门课程,它所使用材料是2012年10月30号人民日报发表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来自于去年11月份,就在十八大召开结束之后,习近平等新一代的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了在国家博物馆所举办的“复兴之路”的图片展,参加完图片展之后,习近平当场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回顾了近代以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特别是提到了要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说36题的材料基本上完整摘录了习近平在去年11月份参观“复兴之路”图片展的时候所发表的这篇讲话,那么针对这篇讲话呢,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问得是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第一个问题是问的为什么,第二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其实问的还是为什么,那么在考研[微博]政治的辅导班中,我曾经给考生在总结命题的题型的时候,曾经专门讲过这样一种题型,02年以后分析命题中问因果关系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模式,不仅概论这门课,纲要这门课会涉及到因果关系,那么原理,包括思修,包括当代这些课程都会在分析题,甚至包括选择题中问到因果关系,我们从今年的36题可以看到,它问了两个原因,严格来讲这两个问题答案要想能够得到准确的回答光是去把教材里边具体的考点掌握得很细致是不够的,那么必须要把纲要这门课程的总体思路,纲要这门课总体理论背景当中搞清楚这道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回答。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问题关键词就是“最伟大”你怎么证明它是“最伟大”首先我们从理论上要简单思考一下,那么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我们有过很多很多的梦想,那么什么样的梦想才能够具有最伟大这样一个特点呢?显而易见要从它的代表性角度来证明,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梦想它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反映出中华民族各个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我们才能够说它是最伟大的,当然除了这种代表性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它的长期性,艰巨性这样的角度来思考它来之不易,得之不易,也能够说明它的最伟大,主要是从代表性的角度来说明。
那么怎么去说明呢?当然要联系近代以后,甚至古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那么中华民族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那么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上,中华民族应该说都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强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中华民族开始由强盛走向了衰落,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近代中华民族遭受列强入侵,本国封建统治者和官僚资本的压榨和剥削,处在一种经济上,政治上不自由的这种状况世界罕见,正是这样一个国情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这种悲惨的命运,能够重新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这就提出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命题。
从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待近代以后无论孙中山奋斗也好,毛泽东奋斗也好,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奋斗也好,我们可以看待一代代有志气的中国人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愿望,为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经历了一代一代的艰苦努力,使我们今年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所以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考生主要是从代表性,近代中国的国情出发,能够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代表了全中国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热切向往从这个角度来回答就能够拿到它的基本分。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从时间上来说,可能要到本世纪的中叶,当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我们说我们才基本的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是更接近,为什么说它更接近,我们今天为什么更接近这样一个伟大梦想的实现,那么从理论上来讲,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出来的话,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说,那么第一个方面要说明一下近代以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那么这些伟大成就使得我们离这个梦想应该是越来越近了,这是第一个角度,要从伟大成就的角度来说明它。那么第二个角度还要说明一下今后我们实现这个梦想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从有利条件的角度来说明我们离这个梦想是越来越近了。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170多年的漫长历史征程中,我们取得了哪些突出的成就,使我们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严格的讲这个问题要想把它说清楚,我们还必须要熟悉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做出的一个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曾经在第二个专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这个专题当中专门讲到,首先回顾了建党90多年的历史,然后特别是回顾了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总结这些成就,十八大报告强调最根本的成就就是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党,建党90多年取得的根本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当然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理论条件和制度条件。
另外一个方面,当然从今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当中,我们所具备的有利条件来看,其实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我们今后最终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概括成一句话正如习近平在参观图片展的时候所讲到那样,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么只要我们在今后按照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不移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的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这个梦想就一定能够尽可能早的实现。
所以为什么我们更接见于实现这个目标,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找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和途径。这条道路和途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让我们离这个梦想越来越接近了。
这道题我们可以发现,它鲜明的反映了《纲要》这门课出题的特点《纲要》这门题出题特点是什么呢?辅导班当中我给我们海天的学员专门强调过,纲要的分析题它的出题主要是围绕四个选择来出题,因为四个选择就是纲要这门课整个历史过程的理论背景,就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就纲要的分析题,以往历史那么包括14年命题主要围绕着这四个选择来出题,所以说这一点在我们的28题,包括之前的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在辅导班上都强调得非常明确,事实上今年这一道题虽然紧密联系了当前时政,联系到十八大报告,但是和教材关系来看,主要是围绕着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去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来出题。所以同学们在对于备战14年考生来说,同学们在复习纲要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这样一个特点,什么特点呢?
就是以史论结合,以论为主,纲要这门课虽然讲历史,但是历史背后是给我们讲道理,讲理论的,理论上讲的是什么道理呢,主要是四个选择的道理。所以我们在复习整个纲要的过程当中,要把四个选择作为主体,作为目的要把它理解得透彻,理解得完整,这样的话纲要这门课程才能够真正的学好,也才能够真正的考好。
37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某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乞丐、拾荒者和衣衫褴褛的民工小心翼翼进来了,无人阻拦。于是他们便堂而皇之地在馆内读书、看报。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馆长回答说: “我们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此事被发在微博上,顿时触动了社会的神经,引发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和思考。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一场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大讨论由此引发。
公共图书馆一向更愿意向体面的文化人敞开,常在门口凛然告示:“衣衫不整,拒绝入内”!把读者分成三六九等,拒绝部分人进入。其公益性大打折扣,而该馆馆长希望图书馆成为“每一个读者的天堂”,“无论任何人,只有走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有着同等的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该馆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费阅读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以体现人道、人文的公共图书馆办馆理念和人性化的服务。
对于图书馆免费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该馆有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自图书馆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要先洗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微博]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该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于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摘编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光明日报》(2012年5月10日)
问:
(1) 从法律角度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5分)
考点:宪法的基本原则。
(2)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5分)
考点:和谐的人生环境。
解读:
今年37题应该说出题完全在我们预测范围内,但事实上超出大部分辅导班对于37题出题范围所谓的预测。那么37题按照出题的顺序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通常会认为这门课主要考的是思想道德修养,考的是有关道德方面的,前几年都是有这样一个特点。那么今年反起到而形,考法制观念的内容。但是在我们海天学校28题中,对于这一块内容预测得是非常准确的。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道题,那么这道题提供的材料是去年的一个2011年非常热点的事件,一个新闻事件。在某一个图书馆向读者免费开放,这样的话像这样乞丐,拾荒者,衣衫蓝缕刚开始小心翼翼的,后来堂而皇之到图书馆看书,引起读者不满,向馆长抱怨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何让乞丐,拾荒者来阅读,岂不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这样一件事情在微博和媒体上都引起了广泛热议,大体就描述了这样一个过程,针对这样一个新闻事件,这道题主要问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从法律角度来如何理解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当时图书馆馆长对那些抱怨衣衫蓝缕着,拾荒者,到图书馆读书的人的反映讲了这么一句话,问怎么去理解,为什么这么说。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对于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启示?怎么样有效的来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想把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那么关键词是什么呢?关键词是前半句话,要求我们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显而易见它涉及到的是法制观,在我们教材当中第七章和第八章讲的是法制观,第七章法制观念和第八章法律制度,后面讲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那么实际上他是必须要有尊重别人入内阅读的权利,这是他的一种责任,但是你有权选择离开,那么无权有权,当然涉及到的是权利问题,有权选择,无权选择涉及到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
所以括号1这个问题如果要联系到教材的考点的话,我们应该联系到哪里呢?联系到第七章,讲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们教材当中,讲到在我们国家公民有着基本的权利,其中就包括了平等权和受教育权,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另外还专门讲到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三个方面。第一从结构上来说,那么权利和义务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二从总量上来说,权利和义务有平衡的关系,总量上具有相等的平衡关系。那么第三个方面就是从功能上来说,权利和义务具有互补的关系,那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着责任,承担义务,那么如果考生能够从这三个方面,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相等关系,以及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这三个角度来说明一下为什么无权拒绝乞丐,衣衫蓝缕者入内阅读,对方也有权选择离开,这种话里所包含的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权利和义务角度来回答就可以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何启示。那么这个问题从它涉及到的考点来说,它主要涉及到的是思修这门课第三章的内容,也就是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讲人和社会之间环境关系的时候,就特别讲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如何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总的一个方向和目标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而这个和谐不仅是一个道德的要求,也是一个法律的要求,所以有什么启示,我想首先最基本的启示就是我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过程当中,不仅要遵守法律上的要求,那么更要遵守道德上的要求来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那么如何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呢?我们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它也体现了教材里边所讲到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原则,第一项原则就是平等的原则,将心比心,相互之间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利,而不能够以自身的权利去抹杀别人的权利,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的原则,可能乞丐也好,拾荒者也好,他到图书馆阅读让你觉得有点不舒服,感觉到受到了一些打扰,但是呢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只要我们心怀善意就完全能够宽容的对待这样的事情。第四个原则互助的原则,其实我们在这个材料里边这种相互帮助,其实并不要求你能够做很多的事情,其实你只要宽容一点,容忍别人能够到图书馆里边和其他人一样共同阅读,接受文化教育应该说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很大的帮助。
所以说要想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应该注意在言行上体现这样思想原则,平等的原则,诚信的原则,宽容的原则和互助的原则。如果考生能够这样来回答的话,应该说这道题拿到高分是完全可以的。
主持人:好的,那么从我们海天来讲,我们2013年学生考研已经结束了,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我们2014考研学生拿高分,常老师能不能从思修法纪这门课,对于14年考生准备考政治这一块应该怎么准备,提一点小建议。
常红利: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基础,这门课是从2010年开始作为一门课程写进考研政治大纲的,去年以前它的总分是18分,那么今年它的总分降到了16分,那么从它的出题来看,这几年,由于它是一门新的课程,相比较而言,他出的题并不是特别难,应该说是完全紧扣教材当中基本考点来出题的,像我刚才讲到的今年所考的37恩题,它主要涉及到了我们教材里边的两个考点,第一个考点如何从法律角度来理解法律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这个在教材里边应该说是一个重点,第二个问题涉及到的就是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四项原则,这个在我们教材当中也说得比较清楚,而且你只要能够知道考的教材哪一章,哪一节哪一个考点的内容,就能够把答案搬过去就属于标准答案。所以我想从思想道德信仰法律基础上这门课最显著特点就是强调基础性,所以说虽然它出的材料非常新,可能是近一两年社会道德,或者社会法律层面一些热点问题,但是问的问题应该说都是紧扣基础这门课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只要同学们能够把这门课程按照教材的章节和辅导班的要求,认认真真把它学好,应该说拿到高分就不在话下。
我们今年海天在点睛班里所出的28题里边,其中就有一道分析题就完整预测准确了法制观的相关考点,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其实到临考之前再把点睛班使用的形势政策和28题快速很好过一过,掌握一下,不仅在这门课上,在其他课上拿到高分也是非常容易的。
38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5月,美国发布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建安全战略报告》。报告指出,美国国家利益由安全、繁荣、价值和国际失序四个方面组成;美国通过对这些利益的追求,实现国家复兴和全球领导地;相比世界其他地区,亚洲是美国最有所作为的地区。同时,报告将南亚国家归为三个类别:“战略伙伴”和“可预期的战略伙伴”,虽然,美国准备让东盟所有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或是伙伴。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说:“过去的10年来,中国在南亚地区不断扩大其利益,取得了有效的成果,这是美国没有做到的。摘编自 新华网(2011年5月28日)
材料2
2011年10月以来,美国高层不断访问亚太地区的国家,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10月下旬,国防部长帕内塔出访印尼,日本和韩国,强调美国将加大在军事部署。11月下旬到12月初,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先后访问菲律宾、泰国,并对缅甸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1955年以来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缅甸。同时,奥巴马也是展开亚太之行,他参加在夏威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随后出访澳大利亚并前往印尼出席东亚多边峰会,成为参加东亚峰会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亚太之行中高调宣示,美国是“太平洋大国”,讲“留驻”亚太,通过“坚持核心原则”和与盟友及伙伴的紧密合作,在“塑造”亚太地区未来中发挥更大,更长远的作用。2012年11月8日,奥巴马连任成功不到48小时,即宣布他的首次出访选在东南亚。17日至20日,他不仅访问了泰国,而且对缅甸和柬埔寨进行了历史性首访。在这次东南亚之行中,奥巴马再次强调,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太地区对美国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塑造其安全与繁荣至关重要。摘编自《人民日报》(2011年12月23日)、《参考消息》(2012年11月21日)等
材料3
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于2012年6月1日至3日在新加坡举行。会议期间,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发表了题为《美国对亚太的再平衡》的演讲,重点阐释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军事计划,其中包括2020年前在亚太地区保持6个航母舰队,以及将60%的海军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国际舆论普遍怀疑,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意图是为了遏制中国。摘编自 新华网(2012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