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复旦研究生投毒案的痛与惑

2013年04月17日10:11  京华时报 微博   

  如果真要从黄洋的不幸个案中检讨中国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那大概不是什么专业性的“关注学生心理”,而是在更大范围内的人文教育的荒芜与缺失。  

  在公安部门没有公布依法侦查和审讯结果之前,复旦大学[微博]研究生黄洋中毒案的真相,其实还是个谜。 

  这一极端事件,受到媒体和网友的高度关注。像以往发生的许多热点事件一样,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描述与议论。救治黄洋的医院与他曾就读的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闻风而动的媒体人守候、探访的身影。受制于案件审理的规律或规定,公安部门没有响应要求发布信息,大学方面也是以最简洁的方式,发布了两则公告。无法连接因果的媒体便八仙过海般自己动手搜索细节、揣测真相,哪怕只是无法核实的匿名网帖也要速速转发、落地——因为必须说些什么,多等待一分一秒都是煎熬。这是网络时代带来的争夺、压力和强烈的焦灼感。 

  对速度的追求与竞争,若超过一定限度,很容易变成“危险驾驶”。这样说,不只是因为新闻。 

  人们关注黄洋事件,容易理解。如果林某投毒属实,那么这一事件毁灭的,将是两个风华正茂的高学历人才,以及他们背后原本满怀期待的父母家人。已有的材料显示,黄洋与林某,都是各自专业中颇为优秀的佼佼者,作为名校医科研究生,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加上十余载基础教育,不论是国家、家庭还是他们本人,都付出不小代价,将成才而遽失,世间从此又多两个失独家庭,一念及此,谁能不痛心! 

  人们疑惑难释: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怎样扭曲的心态,才会令一个研究生做出对室友投毒之举?而我宁愿相信,那是年轻人没有按住心底魔鬼、不考虑后果的一时冲动和失算意外,是小概率却总会有的一类极端个案,不需要动辄上升到“中国教育的失败”或者“医疗水平与费用”“瞒报”一类高度。 

  如果真要从黄洋的不幸个案中检讨中国教育到底缺失了什么,那大概不是什么专业性的“关注学生心理”,而是在更大范围内的人文教育的荒芜与缺失。该指责的不只是大学,而是涵盖整个漫长的儿童、青少年至青年期,从学校到家庭和社会,哪一环都有份儿。 

  一味注重功利性、技能性知识的大剂量灌输,轻忽人文教育的做法,今天依然普遍。而这正让许多孩子成长期里,可以养成积极健康和完美人格的“富营养土”变得无比稀薄。盯着功利性十足的个人目标,在竞争的压力下一路飞奔,其实很容易造成一些高学历人才的精神偏陋或心理失常,在原本只属于常识、常规的人际关系或行事挫折面前,缺少包容心与应对能力,意外折了羽翼。如此事例,并不在少数。不能反思与改变及此,而以工具心态说青少年心理学、人格养成,怕只是空谈。

  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相关链接:

  复旦投毒嫌犯疑发神秘短信多次探望受害者

  复旦被投毒研究生离世 作案嫌疑室友已刑拘

  复旦研究生中毒身亡 嫌疑人投毒动机尚在调查

  复旦研究生中毒 警方认定室友存在嫌疑

  复旦研究生遭室友投毒 据称刚获考博第一(图)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新浪考研官方微博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