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阿凡提在皇宫中的下房里坐着,和皇帝的侍卫官开玩笑说:“你两天以后就要死。”
事有巧合,两天以后那个侍卫官果真从马上摔下来死了。皇帝以为侍卫官是由于阿凡提这句不吉利的话才死的,一怒之下就准备把阿凡提绞死。皇帝派人去把阿凡提叫来,气急败坏地说:“你既然知道侍卫官什么时候死,那么,你自己什么时候死,知道吗?”
阿凡提听了皇帝这样的问话,又看到绞架上的索套已经结好,绞架下的士兵也已站好,知道皇帝要绞死他。他急中生智,镇定自若地回答:“夜里我看了星象,我知道我要比陛下早死两天。”皇帝听了这话,脑子一转,想道:“如果现在我把阿凡提绞死,那么两天以后我的命也就保不住了。”他害怕了,下令把阿凡提放了。
皇帝之所以不敢绞死阿凡提,是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形成了一个对他很不利的假言判断。
一、含义
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的复合判断。客观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其中有一部分是条件联系。假言判断就是反映事物、现象之间条件联系的判断。它通常由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表达。
例如:
(1)如果两手磨擦,那么就会生热。
(2)如果没有雨云,就不能下雨。
这两个判断都是假言判断。例(1)和例(2)中的“两手磨擦”,“有雨云”都表示条件,表示条件的支判断,逻辑上称它为前件;“会生热”、“能下雨”都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支判断,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支判断,逻辑上称它为“后件”;“如果……那么……”、“如果不……就不……”是联结项。假言判断就是由前件、后件和联结项三个部分组成的。
假言判断前后件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是前件在前,后件在后,如上例;也可以是后件在前,前件在后。
例如:真的,我也要害怕了,假如我不曾听过你的叫声。
这是一个后件(“我也要害怕了”)在前,前件(“我不曾听过你的叫声”)在后的假言判断。
二、构成
假言判断也是由支判断和联结词构成的。
1。支判断
假言判断的支判断有两个。其中,表示条件的支判断叫做“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支判断叫做“后件”。例①中的“两手摩擦”是前件,“就会生热”是后件;例②中的“没有雨云”是前件,“不能下雨”是后件。——注意,所谓“前件”、“后件”,不能以支判断所在的位置来判定。如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2。联结词
假言判断的联结词,叫做“假言联结词”,如“如果……就……”、“只有……才……”、“只要而且只有……才……”都是。假言联结词,有时可以省略。例如:“瓜熟蒂落”、“唇亡齿寒”就是省略了联结项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它们的完整形式是:“如果瓜熟,那么蒂就落”,“如果唇亡,齿就寒”。“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有了适当的温度,才能孵出小鸡”等就是省略了部分联结项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才相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才平行”等就是省略了部分联结项的充分又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三、分类
根据假言联结词所表示的前后件之间不同的条件关系,可把假言判断相应地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例如“如果物体不受外力作用,那么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例如“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例如“三角形等边当且仅当三角形等角”是一个充分必要假言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