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各门学科考试题目都要联系实际,但与现实联系最密切的要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学科的分析题只考查中特理论体系的内容,解题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的设问方式,大致可分为描述类、原因类、措施类三种基本类型。
一、“描述”类设问
[特点简析]:“描述”类设问往往以“从……说明”、“结合……说明”、“哪些”、“简述”、“指出”等词为题眼,要考学生描述或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现象、所体现的关系或所反映的问题。
[思路点拔]:解答“描述”类设问,关键在于把握答题的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面把握: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把握并正确描述事物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两个问题:一是对材料的把握不全面,即遗漏部分信息点;二是对现象的描述没抓住其基本特征,仅停留在对材料的简单重复,甚至照搬照抄上。
第二个层次是深入分析:在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联系等,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阐述或说明。这是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极易忽略的一个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原因”类设问
[特点简析]:“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思路点拨]:“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四个:
一是联系教材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教材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教材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教材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
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三是联系地位分析原因。某个问题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它的态度,所以,地位往往也是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方案的重要原因。因而我们在解答“原因”类设问时,可以从地位的角度来分析原因,具体到题目中,一般表现为诸如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重要性等。
三、“措施”类设问
[特点简析]:“措施”类设问一般以“措施”、“建议”、“要求”、“做”、“如何”等字、词为题眼,要求学生对有关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
[思路点拨]:“措施”类设问的解答,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当然,合适的角度对解此类题目是至关重要的,以下三个角度是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
一是联系教材寻措施。我们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便是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以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二是联系材料寻措施。在答题过程中要看看材料给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材料中有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如有,就可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再如材料中有没有成功的做法,如有,也可资借鉴,提出措施,等等。
三是落实主体寻措施。在答题过程中可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
来源:万学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