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小朋友学好英语的实益

2014年03月19日14:44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本文选自 作者李岑讲原版书的新浪博客,点击查看客原文

    北京大学[微博]的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鼓励中国学者掌握好英语。季先生说,英语作为国际学术通用语言,有助于我们在国际学术舞台,更好地“交朋友”,更好地与各国同行“打成一片”。

  “打成一片”!多么形象的表达。这让我想到杨宪益,杨先生 1934 年从天津一家英国教会学校毕业(解放前的英美教会学校,为很多民国望族家的孩子,奠定扎实的英文阅读功底,在以后的系列博文中,我会介绍其教学过程)。随后,杨先生进入英国牛津大学墨顿学院(Merton College, Oxford)。有回忆记载,当年牛津的中国学生(钱钟书先生当时也在牛津),只有杨先生“淘气”,同外国学生“打成一片”,胡闹折腾,半夜翻墙出去喝酒。  

  英语,不一定说给英美人士听。拿开会来说,不少国际会议,参会者来自“非英语国家”,互相之间也用英语交流。举个例子,2011 年,开罗 Ramses 大饭店的“亚非洲国家青年教育”会议,参会者来自亚州、非州 30 多个国家地区,包括很多中东国家的代表。西方国家的参会人数不多,美国人或英国人更是寥寥无几。

  会场虽然很少见到美国或英国人,但会议语言却是英语为主,其次是阿拉伯语。大会发言阶段,一名巴勒斯坦学者用标准英文,批评美国以全球化为幌子,推行美国化。我心想,你自称讨厌美国,怎么说一口流畅的美语?转念又一想,假若他不会英语,还能站在这里发言吗?

  会议间歇,各国参会者走出会场,相互交流,几乎全在说英语。你能听到各种英语口音,一名希腊老师总说“I ka”,我后来才明白,他说的是“I see”。日本人的发音也很怪,一名日本校长把“school”说成“师库鲁”。

  全世界每天都在举行大大小小的国际会议、贸易磋商、学术报告,来自非英语系国家的政经界学术界人士,用英语自如沟通的场景,在海外会场到处可见。甚至可以夸张地说,英语不属于英国,英语已经演变成Global English(全球英文),成为国际沟通的共用语言。英语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若能随时使用,个人发展就更加便捷。

分享到:
意见反馈 值班电话:010-62675595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