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套最好的教材,能让孩子的英语从此无忧,是很多妈妈的愿望。也因此,我被问得非常多的话题也是,什么什么教材好不好?或者是我孩子几岁,能不能给我推荐一套教材?
很久就想写写这个话题,刚好,昨天收到了这样一个纸条,觉得这话实在不是100多个字就回复得了的,索性写在这里吧。
按学中文的模式学英文------
每次说到孩子学英语的问题,我总是建议大家想想中文学习的过程:
婴儿刚一出生,甚至没出生之前的胎教阶段,就开始接受外界的各种声音,其中母语的语音占了很大的比重。孩子一岁之前,大多数没有被正式“教”过中文。但是每天在和大人的互动中,在周围环境中,有很多语音信号进入到了孩子的大脑中。
此后一直到孩子会说话,到孩子能看电视能看书,没什么人想着要用一套什么样的教材来教孩子学中文。到了学校,是有教材了,但是目前大家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学前就开始早期阅读的孩子,文字理解力强,语文程度一般都会好于只学课本的孩子,这一点,年级越高体现越明显。
那么回头来看英文,通行的学习模式是什么呢?尽管大家越来越认识到英语启蒙早的价值,但是,非常多的家庭却不是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对待英文的。有人说,家长[微博]说不了英语,给不了孩子英文环境啊!所以我们只能找个培训机构,找个系统的教材,孩子学习需要系统。
系统是没错的,但是中文学习,上小学之前没系统,为什么孩子的中文能力都很强呢?系统的教材,是不是给了我们同样的语言环境?这个系统到底是教材本身的系统重要还是尊重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重要呢?
目前很多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学英语的输出,尤其口语,所以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找外教上一对一的口语班。但是最后发现,孩子最后还是不开口。很多妈妈来问我原因。那我就问了他们一个问题:孩子平时的听力时间有多少?大部分回答是,很少。
中国孩子到国外学英文的规律及国外专家的研究成果----
我曾观察过中国到国外学习的孩子,大部分孩子在全天制的学校上课,基本上要半年左右才开始输出--能够和周围的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还不能谈得上完全自主。如果算一下这部分孩子的听力时间,以在校时间每天6小时算,大概要700多个小时。而这个时间仅仅是能开口,和自主表达还有一定的时间差。一般一年以后孩子可以比较自由地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那这个时间大概就是1400多个小时。这和以前我看到的研究资料基本吻合。
说到研究资料,不得不提到过去我曾经看到的一个资料,是说美国的一个研究成果,说9个月以内的婴儿听力辨音能力最强,以后逐渐减弱。最近,安妮英语俱乐部论坛里一位英语专业的妈妈对此给了一份更详细的资料,是美国华盛顿大学 Patricia K. Kuhl 教授关于早期儿童语言学习的一个讲座资料,资料中说:语言学习或者说语言能力包括很多方面,KUHL教授讲的很多是针对语音音素的分辨的,这方面的能力小婴儿在6个月左右下降,但是语法文法的内隐记忆要在7岁以后才开始下降,词汇的学习记忆一生都可以进行。
所谓音素,也就是我通常说的“音”,是英语中的最基本的声音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拼音是把音素组合成一个字的读音的过程,汉语拼音是这样,英语的 Phonics 即所谓自然拼音也是这样。
所以说,在我们找教材找培训进行系统学习之前,第一步要解决的就是听力辨音问题。听力辨音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音的信号通过耳朵传输到大脑中后,大脑就和已经存储好的大量声音信号比较,最后找出与这个音有关的各种数据,于是就形成了对这个音的认识。大脑就好比是一个硬盘,你想从硬盘中调取数据,必须首先把各种语音信号装进去。目前,我们最大的误区在于没有把语音信号装的足够多,就开始要求孩子输出。装进去一桶水开始才能输出一杯水,这一点,急不得。
在往大脑装各种语音信号的同时,不得不涉及的就是一个理解的问题。非常多的妈妈拿自己的感受去理解孩子,那么多的语音信号,我都听不懂,孩子能听懂吗?听不懂不就是无效输入吗?这一点,还是回头看看关于音素的研究成果,我们成人丧失的东西,孩子是具备的。并且,只要你能坚持等待,就能看到孩子的表现是能够验证这个成果的。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看先走一步的孩子,他们已经验证了这个成果。
我们说在给孩子大脑装语音信号的过程中不依赖于理解,但是并不是说,孩子就这样随便去听就可以了。越大的孩子,认知能力发育越好,对理解的要求越高。所以这里就必须要考虑孩子对视听资料包括书籍的理解问题。同样还是这位 Patricia K. Kuhl 教授,她特别讲到了社会性因素在语言学习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就是说婴儿学习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互动关系非常大。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说一个现象。我理解,这种互动并不是说只有成人的真人表演才算有情感交流。论坛上有一个孩子,三个月的时间听力突飞猛进,我感觉,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妈妈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从画面上表现的故事情节,到人物性格到语气表达,都讨论得非常深入。孩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人物,有人和她产生共鸣,从而加速了孩子对情节的理解。
动画片是这样,书也是这样。图画书,是国外孩子最重要的读本。在自主阅读之前,家长们每天陪孩子的功课就是读图画书。读书的过程,不仅仅是语音的积累,更是情境的对应,最终,获得的是听力理解能力。
听力理解能力的价值-----
关于听力理解能力,我从安妮的中文学习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加拿大的时候,我给她听过很多中文光盘,不少的故事。当时没觉得有什么效果,因为也没有去检验。回国以后,当他对章节书感到恐惧的时候,我就和她一起读。我发现,我读的时候她跟的很快,我读错的她都能纠正。而且,这里面她不认识的字并不多。我问她,为什么自己读就不一样呢?她说:我读出来了可是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她听力理解能力很好,这对于亲子阅读非常有利,再通过解决文字的问题最后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再看看我们的孩子学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是不是得到过重视?看过那本著名的《幸福的种子》的书之后,想必大家对于图画和理解之间的关系有了很深的认识。不管是看动画片还是看图画书,画面和声音结合在一起,孩子的脑子里是一个完整的画面。随着这种情境对应的增多,孩子逐渐地不依赖于图画书或者是动画片的画面,而在自己的脑子里形成了和相应的语音对应的场景。这就是听力理解能力形成的过程。一点点,孩子从开始的要看图能听懂故事,到不看图只听文字就能在大脑中想象出画面来形成听力理解的能力。
听力理解能力在大脑的形成过程,加上孩子经常看到文字对文字音和意的反应,使得孩子开始关注文字,关注拼读。这个时候,和中文一样,孩子会开始找字读,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的阅读敏感期。
进入了阅读敏感期的孩子,需要有适合他们难度和兴趣的书。这个时候,Phonics开始登场。说到底,Phonics 是一个技能,不是目的。作为技能,它的价值在于能够让孩子在大脑中建立拼读的规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举一反三,看到了cat,就能想到bat/mat/hat,从而达到见词就拼、听音能写的目的。而所谓见词就拼,目的是加快阅读速度,结合原有的听力理解能力,很快地理解所读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Phonics是一个媒介,把孤立的字母变成了有意义的活生生的词,这些词用在文章中,变成了有明确意义的有趣的故事。]
国外关于英语学习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孩子的路线图---
关于英语学习的体系,国外有研究给出了这样的次序:首先是对印刷品的概念(Print Concepts),然后是音素意识(Phonemic Awareness),在此基础上发展 Phonics 的技能,依靠Phonics技能进行大量阅读,进而提高词汇量(Vocabulary) 和阅读流利性(Fluency), 最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Comprehension)。阅读流利性、词汇量、理解水平一起构成了阅读能力,而这个能力被北美称为人成功人士必备的能力。
从上面这样的体系和次序来看,和中文是不是规律基本一致?依靠大量的语音积累提高听力辨音能力,依靠动画片和图画书来进行情境对应提高听力理解和文字理解能力,最后通过Phonics这根主线,教会孩子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词汇量和流利阅读能力,最后达到的是一个以阅读理解能力为主线的综合英语能力。
对于中国孩子来讲,要想摆脱哑巴英语,单纯从外教口语上是找不到出路的,因为说是一个综合的输出过程,不仅需要听力辨音能力来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也需要积累足够的场景,以便从大脑中调取完整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用单词和句型临时组合来造句。实现这一点,积累就是必经之路。
有人说,这个过程是不是很漫长?其实,3个月的听力积累,100小时就可以让孩子爱上英语。此后就是在爱的基础上自发地去听去看去读。如何能让孩子在最初的100小时之内不排斥?很简单,给孩子fun。这方面,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也有很多具体方法。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结合具体孩子的实例来分析,以其让每个年龄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线图。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