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冬天刚刚过去,春天姗姗来迟的季节,不太宽敞的土路上挤满了从乡下走向城里赶春会的人,我裹挟在他们中间像随波逐流的一片树叶一脸茫然地走着,高考落榜的悲哀和对未来的迷惘使我心事重重。与那些走进城市放飞希望的乡下人不同的是我是为了寻找一种排遣苦闷和忧愁的方式,去城里的图书室打发那些无聊时光。
图书室座落在一条石板铺成的老街上,油漆脱落的大门刻满道道岁月的伤痕,寂静的院落里只有一位女管理员懒洋洋地坐在一扇能照进阳光的窗下钩着一团纷乱的毛线。
她见我走进来,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沉浸在毛线的纠缠中。我知道我已是这里的常客,她对我的到来不用采取任何提防的方式。我径直走进光线灰暗的屋子里,在那些积满灰尘的书架上翻弄着我要找的书籍。
"噢,对了,这些书你已翻过了,还有一间屋的书你没看过。"女管理员停止了钩毛线,拍打一下衣服站起来领我推开一扇虚掩的房门,顿时一股刺鼻的霉味迎面扑来,呛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些书堆在这儿好多年了,你看看可有你要读的。"女管理员交待几句便转身走回窗下。
我在黑暗中站立了一会儿,当眼睛适应了那里的光线后,我才将书一本本拿起来看。
当我把一本封面上印着一盏摇曳着烛光图案的书拿到眼前时,我的呼吸屏住了,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十年构思十年写作的浩繁卷帙《约翰·克里斯朵夫》,当我翻开粘涩的书页,我看到了卷首的一行文字“朦朦晓雾初开,皓皓旭日方升……”我周身的热血一下沸腾了,呼吸几乎停止。
在那间散发着沉重霉腥气息光线灰暗的屋子里我与约翰·克里斯朵夫不期而遇,我读到了少年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送别父亲生命时对人生的一段感悟:“……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凡是要做个够得上称为人的人都得时时刻刻向无形的敌人作战,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乱人心意的欲望,暧昧的念头,使你堕落使你自行毁灭的念头都是这一类顽敌……一个生命死了,另外一个生命诞生了……”读着这样的语言,我的眼前照进了明亮的光,沉重的阴霾在那个上午一扫而空,我像一只迷途的羔羊听到了远方的呼唤,我有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快感和颤栗。
从那天起,我像得了梦游病样沉迷在作家的娓娓叙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贫穷的家境,苦难的童年,人生的磨难,追求艺术的献身精神,不屈不挠的人生奋斗史都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曲家发愤成材的人生奋斗史对身处逆境的我以无穷的启迪和力量。
“……你们这些生活在今日的人,你们这些青年,现在要轮到你们了,踏在我们身体上向前罢。但愿你们比我们更伟大更幸福,我自己也和我过去的灵魂告别了,我把它当作空壳似的扔掉了。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和复活。”
一道理性的光芒像一把利剑切割去了我生命的萎靡,赢得了我生命的新生,一个旧的生命死去了,一个新的灵魂诞生了。在生命的涅(般木)中我合上了书卷,窗外已是枝繁叶茂的夏天,我推开了封闭的窗子,灿烂的阳光照进来,新鲜的空气和满眼葱绿吸引我走出室外,走过广袤的原野,走向一片盎然生机里。
那个危险的18岁在生命的感悟中过去了,我终于没有在青春的磕绊中倒下去,是大师的作品拯救了我,我永远感激那次生命的幸会,它使我在生命的园地里重新获得了播种和收获的勇气……(赵煜)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