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教育信息 > 正文

看德国的高考:考生入场随随便便 面试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1/09/08 13:46  南方网-南方周末

  6月29日一大早,因为要延长在德国的签证,再次去了卡塞尔艺术学院去找给我出文件的教授。虽然不到9点钟,校园里已经是人声鼎沸,到处是背包提袋手拿画板画具、嘴上还嚼着面包的学生模样的人。他们都是来参加今年该学院艺术设计系的外国学生入学考试的。

  同样是入学考试,德国的考场完全没有我们高考的那种生死存亡的紧张和严肃。

  9点钟,考官带着几个工作人员手拿装有考题的文件袋来了,招呼着还在有说有笑的考生进入一间大教室。桌子上已经编了号,但在找位子和领考题时,考场已经不那么静穆庄严,而是熙熙攘攘的了,几个中国学生也已经在里面忙了起来。他们招呼我也进去。原来这里的考试谁都可以随便进去看的。进到里边才发现还有许多来陪考的男朋友女朋友、老婆老公和父母大人。

  大家很快就知道了考题:“镜子”。就这么简单,没有任何限定,完全自由发挥。

  9点15分,有的考生开始拿起纸笔,有的出了教室抽烟作思考状。中国的考生碰上这等国内万载难逢的好机会,就开始相互交谈起来。而有“辅导”责任的就在一旁开始“现场解答”、“面授机宜”或干脆“越俎代庖”起来。我在旁边看着紧张,可考官却熟视无睹,根本不管。

  考试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中途有一个负责招生的教授小组分别传唤考生去面试几分钟到十几分钟,据说这是比考场作业更为重要的一刻。

  听说,往年有拿了考题就跑出去拍摄照片的,有拉来各种材料做装置的,什么花样都有。今年的考生大多是画画或在纸面上粘贴,但由于“镜子”的题目没有任何限定,所以考生作品五花八门,少有我们习惯思维中的“切题”的考虑,因为这样的题目使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好像都很忌讳与真实的“镜子”发生关联。这也是欧洲艺术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重现现实、直接反映现实以及反映现实的技能不是艺术教育和训练的重心,而考试的作用,只是藉此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和表达这种思维的方式。

  到了午后,出来闲坐休息的、吃喝聊天的就更多了。中国人自然扎堆。大家的话题集中在会有几个中国人可以“中状元”。使我吃惊的是,卡塞尔艺术学院也就是450多名学生的规模,今天这一场考试只招生50多名,其中外国学生招10%左右,而报名的考生竟有300多人,外国人来参加考试的有64人,主要是东欧国家、韩国(韩国学生到德国学习已经是有传统的了)和中国的,中国考生有23人之多!他们主要来自东北,大多是通过国内的中介公司来到这里,先在语言学校学习德语,参加德国大学的考试。德国的大学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在学习语言的一两年间考不进大学,就得面对签证到期打道回府的问题,家里为子女花费的十几万、几十万元人民币也就成了这一两年德语学习的学费了。德国的高等教育是由政府提供经费的,考进大学以后就可以享受德国的免费高等教育,法定的大学生还有打工挣钱的机会。这可能也是现在国内学子热衷于来德国求学的原因吧。

  下午4点,负责招生的教授们进了考场,关上门,在里面评判作业。1个多小时后教授们又出来了,可能是去商议录取之事吧。考生们开始有点急了。说是5点宣布录取结果,5点都过了好久,4位教授才夹着一堆纸过来,一下子大教室又混乱起来。一位工作人员开始宣布录取名单。结果是:外国学生共录取5名,东欧2名,韩国2名,中国的23名考生中只有1人被录取。

  7月10日,我再次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到德国卡塞尔,在艺术学院我听说另外一个系的一场考试录取了5名外国学生,其中有3名是中国人。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发表评论】 【读书沙龙】 【短信推荐】 【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留学生活:我眼里的德国埃森市 (2001/09/07 11:20)
解放日报:德国战车的悲哀 (2001/09/03 14:38)
德国需要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2001/09/03 11:04)
新民晚报:德国人为傲慢付出代价 (2001/09/02 15:24)
德国人寄信开始用上“电子邮票” (2001/08/31 11:45)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