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序取这么一个题目,完全是“别有用心”。孩子不应该是父母的惟一,但您也许正是出于这种“惟一”的心态翻开了这本书;其实,我们也是因为这种“惟一”的情结才完成这样一本书。
给这本书取这么一个另类的名字,不完全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生活在快乐、自由、健康、和谐的环境里。其实,孩子还是要“ 管”的,不仅要管,还要花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心血、更多的时间。之所以采用“矫枉过正”的书名,是用以引起家长及社会对“管孩子”的方式、态度、目的等等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是要“管理”孩子,而不是“管制”孩子,如果您体会到这层意思,我们会感到由衷的欣慰。
对于教育,不只父母感到无奈,孩子更有切肤之感。一
陈文福老先生(陈宇华的父亲)的朋友有一个孙子,很招人喜爱。一段时间,先生看到他回到家里,见到先生,眼中没有了往日常有的兴奋,低着头背着书包就进自己的家门。原来这个孩子要考初中了,为了让他考上重点中学,一家老老小小全围在他的身边,不断地嘘寒问暖。无形的有形的压力,让他“懂事”起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不久,有消息传来,这个孩子因为没有考上重点中学,自觉无颜见家人,离家出走了。孩子最后虽然找回来了,却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了,眼中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泽。
教育竟然可以这样吗?这不是毁了孩子吗?陈老先生不太能理解。在这位老清华的眼里,教育是一个让父母和孩子都很快乐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那么多扭曲、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呢?一种已经融入血液中的责任感使他总是有意无意的留意着周围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们。可看到的越多,内心就越来越不安宁。二
报载:一位母亲为了孩子考高分、进一个好学校,衣食住行,一点都不让孩子操心。当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不知道管理钱粮衣物,常常是吃饭的时候才发现没有饭票了,和同学的关系也是一团糟。最后,母亲从外地赶到学校,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专门照料儿子。毕业的时候,儿子收到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邀请信,学费全免,一年还有一万五千美元的奖学金,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啊。然而这一对母子却犹豫了。儿子不知道离开父母如何生存,母亲担心儿子照顾不了自己。最后,他们只能放弃这个机会。
因为“母爱”,这个孩子没能向前踏出人生途中关键的一步。
孩子总是要离开父母,过自己的生活。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到最后只能自食其果。三
中国的父母们都知道要培养一个杰出的孩子,自信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培养自信心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夸奖,但夸奖应是一种手段而绝不仅仅是内心感受的表达。
当孩子第一次自己收拾了房间后,妈妈欣喜若狂:“真是个好孩子,妈妈没有要求你做什么,你自己做了。真是太好了,妈妈太爱你了……”这样的夸奖是十分必要的,但更为必要的是要通过这样的夸奖使孩子养成收拾房间的兴趣并继而形成习惯。这之后,孩子如果还不主动收拾自己的房间,也许问题出在“夸奖”以外的什么地方了。
个性特点的形成不是一件事情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不断的强化。
让孩子从小做一些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绝好途径,但在培养责任感和做家务之间,我们往往疏忽哪个才是真正的目的。“儿子,10块钱扫地,怎么样?”“不行,除非15块!”“好!15就15,成交!”
歌德说:“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勇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于是勇敢也成为父母们培养孩子所追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我们却往往将粗鲁、莽撞等和一个人的勇敢混同起来。“爸爸,那个家伙背后说我的坏话!”“真的吗?岂有此理,你是个勇敢的孩子,揍他一顿!”
……
我们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激励自己孩子的目标,但是我们并没有很多真正值得借鉴的经验,于是重视越多,误区就越多,失败的案例也就越多,父母们越来越不能明了:教育孩子,究竟应该怎么做?四
于是,陈宇华以及她的父母站了出来,一本叫作《千万别“管”孩子》的书就在他们对下一代强烈的关爱中产生了。他们以亲身的经历告诉所有的父母们:千万别管制孩子,正确的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可以做的只是给出行为的准则和方法,具体的就交给孩子们自己吧。希望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心得,能与千千万万为孩子呕心沥血的父母们共享。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