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年年热,今年尤火爆。2002年上海考研大军知多少?比去年猛增35.2%近6万!高学历教育资源有限,在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如何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学生?
上海研究生招生考试要改革,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挑战“应试考研”的改革,上海高校已经拉开序幕,“新招”迭出……
“应试型选手”不受欢迎
一些高校常发现这样的“怪事”:研究生中,那些进校时考分刚“踏线”的学生,思维活跃,成绩出众;而不少高分学生,专业基础不扎实、不全面,有的连基本的实验操作都不过关,导师反映“很难适应研究生教学”。学校一查,原来这些高分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都是逃课“专业户”。为啥?忙着应付考研,重点“攻关”五门全国统考课程,对其他课程学习敷衍了事。
此类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传统考研模式催生的“应试型选手”已不受欢迎。
据了解,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由初试和复试两部分组成:初试5门课程,包括公共课和专业课,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划定复试分数线;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笔试口试均可。一般来说,考生初试时的分数是录取的主要依据。教育界人士告之:这种制度虽有其合理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显露弊端:如学校考取的研究生有“高分低能者”。反之,相当一部分有专长的考生被“挡”在门外。此外,学科“近亲繁殖”现象也难以改变。考研,有“铁定”的分数线卡在那里,报考本校、本专业研究生的考生当然就多,因为考起来容易。如此,学校挑选优秀生的范围便日渐狭窄;同一学科,从老师到学生,大家均一个“门派”里出来,缺乏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跨学科招生“新鲜出炉”
真新鲜:本科学电子的,要报考管理学科研究生,居然可以不考管理类专业科目,而选择自己本科专业课来考。
这样的“新鲜事”就出在同济大学。该校今年招研究生,走出狭隘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开始“海纳百川”。比如管理学科,开出了11组专业考试科目“菜单”,学机械的、学电子的、学城市规划的等,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专业科目。
去年,同济大学硕士生报考人数5600余人,今年一下子飚升到8000多人,跨学科招生吸引了众多考生。“吸引生源不是最主要的,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学科交叉发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郑惠强说。
复旦大学研究生跨学科招生方案也“新鲜出炉”:今年下半年起,学校将开设一个生物信息研究生班,从生命、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新生中选拔学生组班学习。学校期望:多学科背景的学生汇集一起,将碰撞出创新“火花”。
从跨学科招生到跨校输送人才,上海交大先行一步。今年,交大推荐了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10名硕士生到二医大攻读博士,又与浙江大学互换了5名学生直升研究生,为高层次学生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面试不再“走过场”
考研面试现场,各方专家围坐一堂,有资深教授,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题目:市场上某产品降价,如果你是厂商,或是经销商,或是用户,你会作出怎样的反应?给你几分钟思考,然后当场发挥。
随后,考官把你带进另一间教室,与其他考生组成一个小团队。专家们出个案例让你们讨论,察看每一位考生在小组中的表现。
这是上海交大管理学院MBA面试中一个场景。
原先许多高校在研究生复试中的面试大都是“走过场”。而今交大MBA面试完全“动真格”,分值100分,占专业课成绩的五分之一权重,面试的淘汰率高达15%左右。专家们心里都有一把“秤”,通过交谈、旁观,将你的基础知识、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仔细“掂量”。
让综合性人才“浮出水面”
水产大学捕捞专业一位老师至今还觉得遗憾:自己看重一位考生,他有几年工作经验,热爱这一行,各方面素质都不错,想招至“门下”。可这位考生去年参加研究生统考,差了两分,没能进来。
想招的,进不来;而招进来的,未必个个优秀。水产大学捕捞、养殖、渔业资源这些艰苦专业的教师最有体会:统考招进来的不少学生,没有远洋、渔业操作经验,有的只为混张文凭。
不过,今年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水产大学建立起一个更全面的评价体系,让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浮出水面”。
全国统考成绩不再是该校研究生录取的唯一标准。初试成绩出来后,学校将在上面做“加减法”:减分对象,单科或是总分低于国家划定的分数线的,根据一定的折算方式予以扣分;加分对象,包括英语过六级者,名牌大学毕业的考生,有院士推荐信的考生,获得国家专利者,应届毕业生在校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正规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者,在职考生一直从事艰苦行业又继续深造本专业者……
高校应有选拔“自主性”
“研究生选拔应该不同于本科生选拔,本科生选拔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研究生选拔应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力和科研能力,在这方面高校应发挥更大的自主性。”上海交大副校长叶取源的意见颇具代表性。
许多国家在选拔研究生时,都不设统考,而采用专家学者推荐制。但是,教育界人士也指出,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如果一下子取消全国统考,那录取的公平和公正性可能较难确保。
考研的“指挥棒”如何从应试向能力转向?教育界人士建议:
国家统考成绩作为“资格线”,而非“录取线”。国家教育部门每年组织1-2次外语、政治统考,各高校自定资格线,过资格线的考生才可参加报考学校自行组织的复试。
高校在复试中增加“自选动作”。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确定复试形式,设置复试科目。考什么?专业基础、综合素质、学术水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各取所需。但有一个前提,每个学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复试标准体系,事先向社会公开。
对“特殊”考生实行专家推荐制。比如,对于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从事艰苦专业学习又热爱本专业、且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学有所长、又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等,可以实行专家推荐制。(解放日报记者 徐敏)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新浪短信+新东方在线=新新随身英语系列短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