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新浪网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和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联合邀请到北京市高级教师唐云汉老师作客新浪,唐老师是清华同方教育技术研究院化学主任,是原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化学组组长,今天唐老师在这里将为广大考生及网友解读2002年化学考试的说明,并就有关问题回答网友的提问,首先请唐老师跟大家问个好。
唐云汉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到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2002年高考化学的复习问题。
主持人:欢迎唐老师,下面开始今天的在线问答。
网友:唐老师您好,化学所占的比例会改变吗?综合题的总题量会改变吗?
唐云汉老师:对这个问题还是要从《考试说明》上找答案,今年理科综合的《考试说明》对于2002年高考的题型的比例有所调整。
2000年和2001年理科综合试卷的选择题48%,非选择题52%。而今年在《考试说明》当中明确提出来把选择题调整为40%,也就是选择题的比例降低了,非选择题的比例相应增大了,大约是60%,试卷总分是300分,因此选择题所占的分数大约是120分,和2000年、2001年理科综合试题的选择题144分相比降低了24分。这24分要调整到第二卷非选择题里,从这个比例的调整来看,是不是题量会有所变化?可能会有所变化。比如说第一卷,选择题减少了24分,如果每个小节的分数不变的话,原来试题当中,第一卷的选择题就要减少4个小题,24分。
把这24分,调整到非选择题第二卷里,所以第二卷相应来讲,可能非选择题要增加,这是一种调整。
另外一种调整,原来的选择题24小题不变,题量不变,只好是把每个题的分数从原来的6分一个小题变成5分一个小题,选择题仍然是120分。调整下来24分,把它放到非选择题里,那么非选择题的题量看来适当增加。
这两种调整的可能性都可能有,所以从题量来说可能有一些变化。
网友:由于考察形式的转变,化学考试的难度似乎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又听说今年题目难度要加大,针对这种情况,请唐老师谈一下如何备考。另外,化学实验中的文字类解答怎样回答比较规范,是不是越多越好?请指教,谢谢!
唐云汉老师:我们现在实行高考科目设置的模式“3+X”,可以说是在2000年、2001年实验的基础上,今年加入第三年,也是除了港澳台全国31个省市全部进入“3+X”的第一年,在这种情况下,试题难度会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变化呢?我想不会,因为现在高考改革,总是要保持一定的相对稳定,也就是说年年在改、与时俱进,但是又是稳中求改、稳中求进、稳中求新,所以这个改革是以稳定为前提的。另外,难度会不会有太大变化呢?应当说每年在这方面都会有所调整,根据前几年高考实践的基础上,试题的难度要符合招生比例的任务。
现在2002年的高考录取比例的变化可以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招,所以现在不是招生的录取比例收缩的时候,因此难度不会有太大的大起大落的变化。至于个别题,我想每年都会有所变化,那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觉得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不会有大起大落的变化,另一方面个别题目的难度可能会根据前几年的高考和今年的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网友:我是广西的应届高三生,我在进行两次模拟化学考试中考得都不太理想,现在还剩两个月的时间了,大家都说化学科目是最容易提高能力的一科,我们的老师说回去做旧题比较有利,我想问唐老师,应该怎样复习才能最有效的提高成绩?
唐云汉老师:应当说高考很快就要临近了,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考生在最后的阶段怎么能够有效的利用时间,更大限度的提高自己的成绩呢?
在这个问题上,四月底我在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文章,就是对广大考生提出了三点建议,这三点建议,我想在这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一个是细心审题,第二是优化思路,第三是重视实验。从每年的高考阅卷当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总的成绩不错,但是在一些比较基础的题目上反而丢分,这个恐怕主要不是在知识或者能力上有差距,而是可能发生在审题不细上。
比如说2001年的3+2化学卷第一题,这个题是结合减少大气污染,推广汽车使用清洁燃料进行命题,让考生判断目前使用的两类清洁燃料,一个是压缩天然气,一个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其实是一道很简单的题,放在第一道上,应该说绝大部分考生是不应该失分的,有的考生把答案选为氢气,他的试卷总分并不低,我想考生不会不知道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而是审题的时候见到清洁燃料就和氢气划上了等号,后来又没有认真的复查,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另外一类审题不细,表现在遇到题目中出现和自己曾经比较熟悉的物质,比如象化学式、结构式,或者其他的象化学反应、坐标图曲线等等相近的情形,不能够敏锐的察觉当中的微小变化和区别,机械照搬原来的答案而导致失误。比如2001年理科综合试卷第14题,这个题在《考试说明》附录的343页上,考生们可以看一下找这个题,这个题目是并列的给出了苯和砰氮苯的结构式,从这两个可以看出来本和砰氮苯的结构不同,有的考生觉得有三类二等取代物,导致没有得分,失分的原因恐怕也是在审题上,只是看到苯和砰氮苯的相似之处,没有敏锐的观察出两者在呈环的原子不同。因而砰氮苯的键位二类取代物,所以它应当比苯多一种。这是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要细心审题,减少失误。
第二个建议,提高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的考生在遇到陌生题目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不能尽快的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不能根据题目给出的事实和条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抽象归纳信息进行推理论证,进而做出判断。比如说一个简单的题目,2001年的理科综合试卷第12题。
这个题也在《考试说明》343页上,题目给出了磷个一种单质的结构,让考生对四个选项做出判断,考生认真的审题之后,能够很快的得出答案是4D,但是有的考生对怎么判断束手无策,比如说选项A,因为它是磷的一种单质,完全燃烧以后生生磷的化合物,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C涉及到熔点,B是涉及到水溶物,这两者对于没有见到的物质怎么判断呢?有的考生理不清头绪,怎么判断呢?应该把磷4的N和磷4的聚合体和白磷比较,结合已有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路。因为大家对白磷是熟悉的,它不容于水,常温下是固体,题目中给出了聚磷是磷4的聚合体,白磷不容于水,据磷的熔点应当比白磷还高,就是用分子式推出分子量大于白磷,是白磷的N倍。分子晶体和熔点的高低,推论就可以得出来了。
另外,解一些复杂的题目的时候,可以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分析综合和推理论证的方法。比如说,有机体的推断题是比较多的,有些网友也提出来如何解一些有机推断题,怎么才能形成自己的思路。我想在这里给大家介绍2001年高考的化学上海试卷第29题。这个题提出来为了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在一些油品当中加入降凝剂,降低凝固点,扩大燃料油品的使用范围,这种降凝剂是高分子聚合物,下面又给出它的合成路线,然后在合成路线当中给出一些信息,在这个情况下提出一些问题,让考生回答其中的反应类型,两种结构的物质简示,写出两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这个题目在合成路线中有两种燃料,一种是丙稀,合成路线是丙稀加水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经过一定条件以后,最后变成了甲级丙稀酸的酯,另外一条路线是给出了一三丁二烯,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丁烯二酸酐,这两种再去合成降凝剂,要想把题目所提的问题回答清楚,必须把合成路线当中几个未知物的结构推出来,其中有一个就是一三丁二烯和氯气的反映,这是氯气的加成,再往下反映的未知结构物的凡是,一三丁二烯和氯气的加成,究竟是氯气加成还是一二加成,有三种可能,这三种可能的产物再法烧碱溶液水解再氧化,产物就可以有多种,究竟是哪一种?如果正象考虑的话,不便于推断出这种物质,这个时候就要从降凝剂反推,它是高分子化合物,要反推的话,就要从高分子化合物推单体,实际上就是解聚,经过解聚以后就可以得出两种单体,一种是甲级丙基酸16万之,一种是丁烯二干酸酐,然后再由它往回推,推出第二种原料和氯气的加成是一四加成,一四加成以后生成的物质就是一四二氯二丁稀,二丁稀再水解以后就可以生成一四二淳,再氧化变成一四二酸,再脱水才得出一四二酸酐。
解这种题的时候信息多一些,但是单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思维路线的话,恐怕不容易得出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优化思路,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很快的得出正确答案。这是我提的第二个建议。就是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把前面做过的一些练习再反过来看一遍,特别是解题之后感觉困难或者是有错误的题目,自己经过反思,形成正确的思路、优化自己的思路,这样恐怕比在最后阶段把书本从头到尾看一遍,或者把自己做过的题审视一遍效果更好一些。
第三个建议,重视实验,努力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结合有一些网友提出来在最后阶段化学实验怎么复习,有的提出在最近几年的高考科学试题当中,实验题的比例逐渐加大,在98年和98年以前,化学实验题的比例在整个化学当中占10%,99年调整为15%,仅仅两年,在2001年《考试说明》中就把化学实验的比例调整到20%。
实际上在2001年的理科综合试卷当中,化学实验的比例占化学分数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0%,这个比例的加大,实际上是更加体现了化学的学科特点,所以我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当中,我建议大家还是对于化学实验的复习给与更多的关注。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当中的很多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物质的基本制法都离不开实验,而在化学学习过程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而且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出来的化学实验能力,可以说对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可以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应当更加关注化学实验。
在这里,化学实验题有一些考生回答得不好,暴露出原来在学习当中对于化学实验重视不够,或者是虽然按照课本的要求动手做了实验,但是在实验当中动脑思考、认真观察这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也反映出我们考生平时在校学习期间实际动手实践的机会太少,所以在高考当中暴露出实验能力的差距,和高考的要求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在这里,比如说2001年3+2试卷的第19题第2问,这个题提出来在分液漏斗当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种物质时,经过径直分层以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题目上考生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有些考生面对这个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其实这个题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题目。
所以,我们重视实验,并不是说把课本上所有的实验全都背一遍,而是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把做过的实验和前些年高考的实验题真正的消化、弄懂,这样在遇到高考题当中的实验题的时候,能够经过思考以后,设计出自己的答案。当然,这里还有一个也反映出我们考生的文字表述能力比较差。有的网友在网上提出来,光把书背下来参加高考行不行?这个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题目来看,仅仅把书上的东西背得滚瓜烂熟也是不行的,现在高考是侧重能力和素质的考察,基础不是死记硬背,关键是对问题的理解。
又比如,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纳的溶液测定硫酸的溶度,让参考题目的下图从下表当中的正确选项。结果答对的考生只是选对了其中一个选项,另外一个选项大多数考生没有选,这也涉及到对化学试题的灵活思考。对于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纳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硫酸溶样,用清例子浓度×硫酸浓度的体积,等于氢氧化纳的溶剂×碱酸的体积,只要符合这个共识,都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反映出我们在化学中教得比较死,另外是考生学得不够灵活,所以这个题即使答对的考生,也有一多半没有选另外一个选项。
所以,在化学实验当中还是要尽量的找机会多事件、多进实验室,第二,遇到实验题回答的时候,应当把回答实验试题的过程当做自己做实验的过程来回答,不要觉得我是在答题,是用笔在纸上写实验题的答案,而应当把这个试题看作是既要考我动手做实验,我现在用笔只是把做实验的过程写下来,所以解答实验题的时候要把答题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题来对待。
网友:在第二轮的复习中,老师专家们会不会集体背课。第二,学习失分不是在单科里,有希望的学生很多出现这种情况,学科过了关,但是一考到综合的题就失分,唐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唐云汉老师:应当说今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进入“3+X”模式的高考,但是在“3+X”考试当中,无论是理科综合卷或者是文理综合卷,考试题还是以学科类综合为主,也就是单学科的知识试题是主要的,在这方面,我觉得应当花更多的工夫去复习和练习这方面的题目。至于跨学科的题目,我觉得适当的关注也是必要的,有些考生在这方面失分多一些,我想可能反映出了我们过去教学当中的单学科教学,没有更多的在教学当中涉及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的问题,我可能也是现在理科综合卷或者是文理综合卷出综合题的一种考虑。
就是引导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突破或者打破单科知识或者学科知识之间的学科界限。要想避免这方面,我觉得就是把前几年高考试题当中有关的综合题,也就是说跨学科的综合题适当的练一练还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但是至于说,是不是再涉及更多的跨学科综合题,我想在这方面,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事物,在高考试题当中,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的题目仍然不多,我们中学老师如果设计这方面的题目恐怕也设计不出来,或者说难度比较大,就是设计跨学科渗透的题目不是太容易。因此,我觉得这方面可以适当的练习,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冲击了各学科抓好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内的综合,老师们在复习当中要适当的把握度。从前两年,2000年和2001年理科综合试卷或者文理综合试卷,跨学科综合和跨学科渗透的题目来看,学科中的小题,仍然是以单学科为主,学科之间互相运用,比如说用物理原理来解化学题,用化学的原理来理解生物题,这些方面的题目还不是很多,所以,我觉得,适当的练可以,过多的恐怕还是要从我们现在掌握的题目和我们实际的情况看,这个题目还不多,我们的实际情况就是师生在这方面还不是很适应。
刚才江西吉安老师提的问题,各科老师在一起等于是集体办公了,这未尝不可,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在最后阶段可以这样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自己可以考虑。
网友:您认为今年化学与物理还有生物的结合点在哪里?哪些是重点?哪些是热点?
唐云汉老师:这个问题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刚才我谈到,在理科综合卷当中,物理、科学、生物组成一份试卷,但是综合题,这个综合在知识方面体现的主要还是学科内综合。有的网友在网上提出化学和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交叉点究竟在什么地方?这就和刚才网友提出的问题是相似的,我想从前两年的理科综合试题的学科之间的综合题来看,象化学和生物是不是主要体现在生物当中遇到化学反应,象一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还有光和作用等等是属于生物知识,但是反应又是化学反应。还有酶,这是生物体内的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可以催化化学反应,还有象酿酒当中的发酵,就是从淀粉到麦芽糖,麦芽糖到葡萄糖,葡萄糖到乙醇,这是发酵过程。另外,还有生物体内元素的生理功能,比如象铁,它在人体内的作用,比如说在血红蛋白当中含有铁元素,人体缺铁以后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等等,这些可能体现了化学和生物交叉的问题。
化学和物理的联系或者说互相渗透,比如说象气体反应当中涉及到数量关系的时候用到了气体状态方程,还有象波伊尔马列的定律等等。另外象原子核物理当中,元素发生原子核的变化,发生原子核的变化放出射线象放出阿铧离子以后,它的核电核变成了,元素种类就变了,这就联系到了化学和物理的结合。比如曾经考过这样的题目,发生核反应之后生成什么元素,这个元素是什么,前面是化学知识,后面就是物理知识。另外象原电池反应,电解反应,这是电化学的电子反应,在这个反应当中有关电量、电流强度、电极的产物、电极的消耗等于数量的计算,既涉及化学知识,也涉及物理知识,这也可以算作是物理和化学知识的结合、渗透、交叉的地方。
至于说热点不好说,只能说在学科之间结合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再去发掘、再去寻找,找它们的交叉点或者互相渗透的地方,适当的练习一些这方面的题目,从而使我们的同学能够适应在理科综合试卷当中学科渗透的题目怎么解,适应这种形势的变化。这又涉及到了在答综合试卷的时候,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我想如果大家注意一下会发现现在的理科综合试卷试题的编制,除了试卷结构分成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是选择题,第二卷是非选择题以外,是不是大家也可以注意到在选择题里面前几题是生物题,中间是化学题,最后是物理题。在第二卷非选择题的编制中,开始是生物题,中间是化学题,最后是物理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是属于生物和化学综合的,后面又有化学和物理综合的。
考生在高考答卷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在审题和动手答题的时候,自己先把题目属于生物还是物理还是化学的分一下,然后相对集中的先回答生物题,然后再相对集中的回答化学题,最后再相对集中的回答物理题。
反过来再看看学科间综合的题自己答了没有,会不会?这样做主要是使自己在答题的时候,脑子里所思考的问题有一个学科的相对集中,避免自己的思维在不同学科之间来回跳跃,这样可能会影响自己很好的发挥,或者说刚想完生物知识,马上又去想化学的,跟着又去想物理的,回来又跳到化学、生物,来回的跳,这样可能提取脑子里已有知识的时候会浪费时间,而思维不能相对集中于某一个学科,这样可能会使自己的答题会遗漏掉一些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答题的时候,不仅是一二卷,试卷的设计人已经把它分成了不同学科相对集中,而且我们答第一、第二卷的时候,可以第一卷的生物题答完,跟着是第二卷的生物题,然后是第一卷的化学题、第二的化学题,最后是第一卷的物理题、第二卷的物理题,这样使自己的思维相对集中某一个学科会节约时间、效率提高、效果会更好。
网友:我做了一些化学奥赛的题,这种题是不是符合高考的原则?
唐云汉老师:我也注意到有的网友提出来竞赛的难度和高考究竟有多大差距?我想化学竞赛毕竟是化学竞赛,特别是奥赛,这是经过层层选拔,选出来的化学学习的优秀的学生,再经过集中培训才参加奥赛,这在高三群体当中对化学热爱,而且是化学学习的佼佼者,对他们出的题目不是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所能适应的,这和高考题有明显的差别,高考是在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群体当中选拔有培养前途的进入大学学习,尽管两者都是选拔,但是前者是在优秀当中再选拔优秀,而后者是在一个更大的群体当中选拔一个相对比较大的群体进入高校培养。
所以这两类试题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奥赛题当中的有些题目,比如说计算题,计算量比较大,这会不会在高考当中体现?应当说高考试题,原来在计算题里出的数据往往是计算起来比较方便的,但是也不完全如此,象近几年有些计算题并不能完全整除,并不一定是很方便的计算题,但是不象奥赛题计算那么麻烦,这是一点。再有,奥赛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考生的计算技巧上,所以有时候奥赛允许考生带计算器进考场,计算的数虽然很大,但是用计算器就很方便,可是现在高考还没有允许计算器进考场,只是笔算,那么在笔算当中数据的处理不是主要要考察的对象,所以高考的化学计算题,数据上,一般来讲不是很麻烦的。
这里又涉及到在竞赛题当中会出平时没有学过、没有见过的题目或者信息题,高考现在也引入了信息迁移题,或者叫做新情境试题。有的网友在网上问信息题怎么答?这类题在《考试说明》当中对于高考的考试目标或者能力要求方面,其中有一项就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题是在考察考生获取知识能力方面更加突出。就是有一些知识是在原来课本上没有学过的,让你在考场上临时现学,然后再结合已有的知识处理这些信息,回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有的网友问会不会把大学知识出成信息题?我想有一些,就是原来在中学课本里没学过的知识在信息题里给了,那实际上就是大学基础课里有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出了信息题里,就是这样出的,在答这类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如何审题,从中获取信息。这个获取信息在无机的推断题当中、有机的推断题当中实验题都会出现,对这些问题怎么解呢?有些网友可能看到了清华同方的2002年高考的《高分宝典》这个光盘,在我们化学的光盘里有一个田玉凤的老师,她在化学辅导中在审题的时候提取获得信息,她提出有机推断题主要有三类信息要注意获取,其中一类就是结构信息,就是在这个题目里所给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有关的结构是什么,这是一类。
第二类是组成信息,就是组成这个有机物,它的元素组织和各个元素的质量分数各占多少,这是组成信息。
第三个是反应信息,就是在题目里相互变化、演化的关系有哪些反映。在解题的时候把这三类信息综合处理,恰当整合,找出最优的解题思路,就可以恰当的得出这个题的答案。因此,解答信息题,是不是以有机题的解题,刚才我提出找出它的结构信息、组成信息和反应信息。在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从这里大家可以举一反三,得出解答信息题的一些解题思路。
网友:化学计算题中有些问题需要一定得计巧,如首恒法,请老师介绍一下,非常感谢!
唐云汉 :限于我们现在是网上交流,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可能在这里给大家举例题。化学题当中确实是有一些技巧的,而这些技巧应当说广大考生朋友和网友朋友在自己习的过程中是可以归纳总结出来的,有一些是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集中了学生当中比较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归纳出一些解题技巧,比如说守恒法,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
对于这些,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灵活运用,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不能照搬别人的,我想每个网友朋友都可以在自己过去所做的题目当中总结出有关这方面的解题技巧。就拿守恒来说也有多种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初三所学的质量守恒定律,分解到这个题目中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或者不同的方法。比如说某一种原子守恒,某一种元素的质量守恒,这是守恒的一个方面。还可以结合电解质电离,出现了离子电荷数的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又有基本规律,就是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失电子总数相等,从而得出规律,写出离子反应之后得出规律,守恒有多种多样,所以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化学计算题。我刚才说了,不好在这里举例,只能抽象的说一下。
主持人:今天的在线答疑已经接近尾声了,请唐老师给网友和应考的考生一些建议。
唐云汉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最后阶段的努力可以说是效率最高、效果最好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大家复习的积极性最高、目标最明确、针对性最强,因此把这段时间很好的计划一下,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复习效率,我想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为了避免走弯路,首先大家不要离开《考试说明》,因为《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除了刚才提到《考试说明》里提到高考理科综合的目标,提出五个能力,刚才已经提到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还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一共是五个能力。这五个能力怎么考?具体怎么样?《考试说明》里有具体的说明。
再有,《考试说明》里每类题都有题型示例,大家可以对照题型示例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为自己在最后阶段怎么复习,比如说难度怎么掌握,是以抓基础为主,还是以提高能力做比较难的题目为主,除了通过自己已经参加过的模拟考核,从模拟考试上看成绩的高低、得失的情况确定自己努力方向以外,再有就是对照题型示例,中等难度题做得怎么样,顺利不顺利,正确不正确,如果比较顺利,正确的占绝大多数,应当说你的程度在考生群体里是中等偏上,应当在最后这个阶段再把自己做过的题目里比较偏难,而且做得出了错的题多下一些功夫,以便在高考当中,除了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得分以外,在难题上再得一些分数。
如果中等难度题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一些题目没有做对,是不是在最后阶段在难题方面可以少侧重一些,而多关注一些中等难度和比较容易的题目,使基础题上少出错。所以《考试说明》的使用,题型示例这方面,我建议网友朋友是不是在这方面多关注一些。另外,还有在审题方面、在优化思路方面,在加强实验方面,是不是自己再多关注一些,减少这方面在高考当中大题的失误。
主持人:非常感谢唐老师来到新浪嘉宾聊天进行交流。我们下次答疑时候在5月15号。
今天聊天活动中最佳提问的获奖名单和幸运提问的获奖名单我们会在聊天实录公布,谢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今天的聊天到次结束。
最佳提问网友:
用户名:mmxyyxmm
问题:由于考察形式的转变,化学考试的难度似乎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又听说今年题目难度要加大,针对这种情况,请唐老师谈一下如何备考。
另外,化学实验中的文字类解答怎样回答比较规范,是不是越多越好?请指教,谢谢!
幸运提问网友:
用户名:oicq2015
问题:化学计算题中有些问题需要一定的计巧,如守恒法,请老师介绍一下,非常感谢!
请以上网友速与新浪网教育频道联系,以便发放奖品。(注:奖品为清华同方“3+X”高考高分宝典)和《考试说明专家详解》。
新浪网教育频道电话:010-62630930转5336
电子邮件:educn@staff.sina.com.cn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