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上海高校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今年接受市场考验———
“双证”打天下———讲求学历和技能并重的“上海高校学生职业资格鉴定制度”,曾在去年年末引起社会舆论的热切关注。有关人士认为,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实施,有望突破人才市场需求与大学生职业技能不符的就业“瓶颈”。那么在今年的就业季节,大学生手中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记者从最先举办该项考试的上海同济大学了解到,“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市场已个别出现,但要获得市场整体的认可尚需时日。
大学生取证率偏低,是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同济大学高等技术学院的李光明老师告诉记者,该校首批参加“现代建筑智能化设施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80名学生中,只有20名学生通过了全部6个模块的考核,取证率为25%。然而相比上海大学生的平均取证率,这个通过率已经算是比较高了。
据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公布的高校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结果显示,首批参加考试的410名考生中,只有80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仅为19.5%。李光明表示,这个较低的取证率在意料之中,也是合理的,基本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情况。
他解释说,教考分离是造成学生取证率低的第一个原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是按照行业标准来制订的,难度较高,而国内高校现行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是脱节的。学校不仅动手设备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自身知识结构也需不断提高完善。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不合理,是低通过率的另一原因。
李光明介绍说,考试结果暴露了大学生基础技能薄弱、综合应用能力差等“读死书”的弱点。同济实训中心在考前对学生进行了40学时的强化训练,但由于平时动手少,很多学生反映培训时间短,内容多,来不及消化。在楼宇项目考试时,一些考生需在评考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进入状态。尽管首批学生通过率较低,但李光明表示,同济学生在考试中的各个模块通过率为47% 6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考试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只要对症下药,今后大学生的取证率会明显提高。
就业市场对职业资格证书尚未完全了解,是问题之二。尽管有媒体报道,“双证”措施出台后,在就业市场引得了一片叫好声,不少用人单位也纷纷表示要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生中择优录取。但李光明老师认为,拥有“双证”并不意味着就业道路畅通无阻。他解释说,由于职业资格鉴定是一项新推出的举措,很多用人单位对此不太了解,不少用人单位只是把它看成是大学生简历里的众多证书之一,因此持证学生的就业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而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少,也是用人单位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职业资格鉴定制度刚刚起步,它的成效首先要由首批取证学生来验证,由首批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建立起良好的口碑,然后让考试像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逐渐成熟,它在就业市场上的说服力才会随之提高。
据悉,目前上海有关部门正积极着手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即将实行的职业资格证书“签证”制就是举措之一。大学生即使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一劳永逸,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持有证书者,每年还要加考当年技能发展的新内容,以确保证书不打折扣。(林蔚)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