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期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能容纳300多人的大教室几乎天天爆满,听课的人个个摩拳擦掌,备战将在6月初举行的全国软件工程硕士(MSE)入学考试。两三年后,我国第一批“国产”软件工程硕士可能从他们中诞生。
“火爆的场面其实从4月中旬的招生咨询会就开始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学院副院长胡志强说,“虽然软件工程硕士被誉为软件业中的‘金领’,但我们还是没料到,最终报名的人数远远超出了我们预计的目标。”
软件工程硕士是2001年底由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新设立的工程硕士,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等51家单位首批取得了招生资格。今年是国内软件工程硕士首次招生,有资格招收软件工程硕士的学校一直门庭若市,热线不断,北京大学的报名人数甚至突破千人。
近年来,业内一直在讨论到底什么因素制约了我国软件业的发展。胡志强副院长认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人才短缺,人才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合理。
他解释说:“与软件大国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严重失衡。一方面表现在数量上,国内目前约有几千家软件企业,从业人员只有25万左右,上千人的软件企业屈指可数,而在印度超过1000人的软件企业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表现在人的结构比例上。”胡志强介绍说,任何一个软件企业都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第三类是熟练的程序员,称为软件蓝领。
这三类人才在企业的正常比例应该呈金字塔形。而我国的软件人才呈橄榄形———两头少,中间多,缺少高级管理者和基础程序员。可以说,失衡现象阻碍了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
据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筹备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软件工程硕士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院校计算机、软件学科教学体系,它将与国际通用的培养软件工程高级人才的教育模式接轨,注重实践教育和技能教育,直接针对软件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软件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软件工程硕士要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外语与国际竞争能力。
如何打造软件业“金领”,各学校都列出了诱人的培养计划。
北大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多层次、多方向、多领域、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选择不同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学校将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个人的学习体系。这样在毕业的时候,可能有精通软件开发的、有擅长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有专做软件项目管理的……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中科院也提出了“个性化管理”的口号,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用人单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思想。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科院不仅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教材,还多次邀请微软、摩托罗拉等著名大公司的高层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课程设置。
不同的学校还根据自己的优势提出特色培养计划。北大称,将在培养体系中始终贯穿人文科学和前沿技术,要为学生开设“中国文化与艺术欣赏”必修课,聘请北大中文、历史、哲学系的资深教授讲课。北大解释说,此举旨在利用北大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没有人文背景的软件人才很难满足未来软件产品越来越人性化的需求。
中科院软件学院的优势则在于集合了不同背景的师资,老师的来源是“三三制”。1/3授课教师为中科院IT相关研究所的专家;1/3授课教师是来自微软、SUN和国内大型软件企业的技术主管;还有1/3的授课教师是国外大型IT企业、科研机构的专家、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这些国外专家将用英语授课。
一些专家认为,软件工程硕士教育在我国出现,标志着我国软件教育正在向国际接轨,正在由培养软件专业人才向软件职业人才转型。两三年后,将有万名左右的软件工程硕士毕业,我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可以逐步得到弥补。(刘世昕)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