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朝古都的南京市,一座百年老校在绿树的环抱、掩映下勃发生机。她,就是闻名遐迩的南京大学。
2002年5月20日,是南京大学百年华诞。在南大师生喜迎百年校庆的欢乐气氛中,本报记者专赴南大,对蒋树声校长进行了独家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5月20日是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学生发起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学生运动”的日子,将这一天定为校庆日有着特别的意义。请您谈谈南大将如何庆祝自己的节日?
蒋树声(以下简称蒋):今年的校庆,是南京大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既是对过去一百年的回顾,又是一个新百年的起点。我们将本着“隆重热烈、规模适度、注重实效、办出特色”的原则举办各项庆典活动,以继承百年传统,展示辉煌成就,弘扬南大精神。我们将推出科学和人文大餐,召开“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等一系列大型学术会议,并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系列讲座、院士系列讲座和哲学社会科学大师系列讲座等。
南大之所以把突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百年校庆的重点之一,是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学术活动,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拼搏进取意识,为中国的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促进江苏与世界科学界和文化界的交流作出贡献。
记:1994年,南大成为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大学;1999年7月,又成为教育部首批与江苏省重点共建的大学。南大当前的目标是把自己建设成为世界高水平大学。请问蒋校长,您心目中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标准和要求?
蒋:我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可以概括成9个字: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
记:南京大学也聚集和培养了众多闻名世界的学者,如竺可桢、李四光、陶行知、吴健雄等,甚至国家高层领导人。他们作出的非凡成就都离不开南京大学这块沃土,对照您提倡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办学方针,南京大学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哪些不足?
蒋:相比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学,我们还有很大的距离。一方面是学科水平有距离,另一方面是师资队伍的距离,这两者是连在一起的。我们目前的学科整体水平不平衡,缺少一批真正进入国际前沿、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基础学科,一些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也较为缓慢;还有如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管理水平、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另外,培养和造就顶尖人才的机制和环境未完善。此外,因长期投入不足,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较差,现代化程度较低,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人才是一流大学的关键所在。在一流人才方面,我们虽然有23位院士和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但仍然缺少一些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大师级人物。最近有两位南大毕业的中青年科学家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一位是数学家田刚,另一位是天文学家夏专宏。杨振宁教授在做报告时,曾经多次提到他们。
所以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针对差距,南大已经制定了长期的奋斗目标和规划,至少需要20年以上甚至半世纪的不懈努力才有可能达到。
记: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估价。那么南大近期打算采取哪些具体改革措施实现或接近自己的目标?
蒋: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都有自己的改革措施和长远目标。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也就是说要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完善学科整体布局,提高学科的内涵和水平,促进学科间交叉;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创新人才体系,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进程,努力培养学生批评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突出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推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原创性成果;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国际性学术交流,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等。(本报特约记者高蓓)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