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考生常焦虑
上周,全国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学研究会副会长施德明在长宁区某重点中学进行了一堂心理调节讲座,其间座无虚席,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来咨询他们的心理问题,希望找到最好的调节方法。
据统计,目前参加中、高考的考生中有80%出现各种程度的焦虑症状,普遍心慌、头痛、坐立不安、失眠。
施德明指出,考生考前有焦虑主要是考生少休息、少睡眠、少运动和家长对孩子考前的重点保护,过高期望值导致;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着应试前的复习和备考,而且过分焦虑会在应试中难以消除,严重者还将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一般的考试焦虑,患者大多不需要治疗,只需心理调节就可以了。因此老师、家长和学生自己都要学会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家长应避免以下四种制造紧张家庭氛围的做法:
一到考试,家里就每天加餐———这仿佛是妈妈暗示自己“我做好吃的就是要你考好。”
父母特意请假在家陪同———会让考生无形中觉得考试氛围浓重起来。
亲戚轮流嘘寒问暖、送补品———一来容易让考生复习分心,二来考生会觉得自己成为“焦点”,非得考上才不丢脸。
自己的复习房间里,父母不时会轮流进来看看———考生会觉得是父母在监视自己、缺少自由空间。
老师秘笈:“四心俱备”引导学生
“四心”指悉心,耐心,细心和热心。
热心,即老师主动去帮助学生,这一点很重要。经常面带微笑,时时给学生一些鼓励的话的老师,能让学生心生感动,学习起来就有劲了。
细心,要求老师有一双精明的眼睛,有一颗关心学生的爱心。每天总会有个别学生行为反常、情绪反常的,捕捉到这种反常,适时地寻找原因,就能帮助学生很快投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耐心,即任何时候都不要不耐烦。学生是敏感的,老师的不耐烦都能感觉到,以后有问题也不敢问了。
悉心,即全心全意、一心一意。这个阶段,老师是要付出比平时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的。在教学上,要让成绩好的有所突破,让成绩一般的来个飞跃,让成绩差点的多一份信心;心理上,适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扫除障碍。
家长秘方:忌口五句当好后勤
首先,家长应帮助子女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其次,给子女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休息环境;再次,帮助子女减轻心理压力,可适当抽些时间让子女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和子女聊聊天,或陪他们散散步等,帮助他们调节身心。
下面是父母忌口的5句话,这些日常用语无疑会给考生压力:“不要紧张,考不上也没关系”“你累吗?累了就睡会再看书”“饿不饿?
要妈妈帮你做点什么”“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何时搏”
“不要忘记吃××补品”
学生须知:七种方法助你减压
学生要学会调节心态,不要再开夜车,尽量恢复平时的休息、生活规律。这里施老师教考生七种减压法:
一、注意力转移法如果发现自己有焦虑紧张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小说来转换思维,既可在复习中休息片刻,也可转移自己的不快,不致“钻牛角尖”。
二、理智控制法高考复习到一个月,这时再想“自己有多少难题不会做”已是徒劳。这时应理智地想想,自己究竟应该如何有的放矢地抓重点。
三、愉快想象法考试失利后,要展开想象,如自己考得最好时的场景;孤独紧张时,可以想象旅游或郊游活动。
四、表情调节法考生紧张、困惑时,不妨挺挺胸或者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熠熠生辉的眼睛,都能增加自己的信心。
五、呼吸调节法复习较长时间后,如果看书看不进,可以走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调整呼吸节奏。焦虑时的呼吸频率会比平时减少8次左右。
六、积极暗示法许多考生之所以有压力,主要就是消极暗示太多。其实最简单最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我能行。我有信心。”每天可以重复暗示自己几次。
七、热水泡脚法如果失眠,不妨用热水泡脚15分钟,从前往后梳头发来放松。而一夜无眠也不要紧张,因为科学依据表明“人在兴奋状态中1—2天不睡觉,不会影响记忆力。”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