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荣士,是今年的应届研究生。直到去年12月3日参加完GMAT考试之后,我才开始撒开大网找工作。而周围的同学早在10月就提前动手了。
可我的命中率很高:面试我的10来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表示愿意要我。而且,我所应聘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
去年年底,第一次面试。这是一家农业方面的大国企,面试的淘汰比是1∶3。第一个问题很大众化,要求简短介绍自己。我是媒体专业,面试的岗位是企划。对农业外行的我,如果真按考官的程序介绍完自己,再等他发问,我保不准什么地方就露怯了。
我开始实行自己的策略:绝不能让考官牵着鼻子走。凭借提前准备好的农业方面的知识,我首先阐述国家在农业方面的一些新的政策,以此表现我有政策水平;然后主谈企业文化问题,因为企业和行业是他们的长项,我必须避敌之长;再后我谈了一下对以后工作的打算——这方面即使我不主动说,他们也会问到。我的主动会给他们形成这样一种印象:工作有计划性、有条理。
掌握面试主动权,力图引导面试进程。结果公司很满意,一再表示:我们很想要你,就怕你不来。
今年年初,我到一家大型媒体机构面试。参加面试的有13人,全都是名校硕士,最终只要两人。我的优势并不明显。
但是我发现这家媒体还没有媒体调查这个岗位。事先我做了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得出的结论是这家媒体做调查统计在国内市场极有优势。我又开始施行自己的战略。做完自我介绍后,我故作无意地表示:媒体调查的市场很大。
考官眼睛一亮,立刻问:“你对这行了解吗?”就这样,整个面试开始围绕我的思路进行。
必须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行业面,第二个层次说自己的经验和优势,其次结合具体面试单位分析优势和劣势,再次分析自己的不足。我的体会是,提供双向信息,效果比单向的好。
过了几天,我就和另一名同学参加了该单位的体检———当然这是建立在面试成绩的基础上的。
最后我去了另一家国企,我觉得这个工作比前两家都满意。面试的时候我再次运用了自己的战略,也成功了。(本报记者原春琳采访)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