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是ABCD式的简单操作,写作首先是一种“倾吐”的需要:记录生活的真实状态,书写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表达你对人生、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只要你能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就一定能稳操胜券。这种“资源优势”包括思维优势和素材优势两个方面。
“思维优势”指的是你对所给话题的分析与解剖具有“个性化”和“立体化”,即对话题的认识是你自己思考加工的结果,而不是简单重复材料的观点或一些人云亦云的看法,而且这种认识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感,或多角度、或逐层深入地论述所给话题。
有的学生在写“认识幸福”这个话题时,通篇只是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把材料中的观点重复了一下,而没有自己对幸福的体会和感悟。不管你写成哪类文体,文章的中心都应该是“你”如何“认识幸福”。记叙文(包括散文)是以生动形象的材料为依托传达自己的观点,议论文则要求明确具体地阐述自己的看法。例文《把幸福吵醒》是篇较生动的议论文,立意就很“个性化”,作者的幸福观是:幸福就在你身边,生活的温馨甜蜜是幸福,拼搏奋斗是更高层次的幸福。而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空谈”幸福上,而是用自己的幸福观“诊治”现实生活中患了“幸福冷漠症”的人们,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使文章体现出“观点——落脚点”的“立体化”框架。
“素材优势”指的是尽量激活你的素材库中与所给话题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最恰当最鲜活的素材写入你的作文。第一手材料是首选,但第二手材料即从书报媒体上“借”来的内容也很重要,写“感悟”类的散文或议论文都离不开这些素材。例文中关于占媛媛和王德志的材料都是第二手材料(源自《中学生》杂志),但现实性很强,很新鲜,用得很准确,文章显得很充实。
当然,思维优势和素材优势来自平时的思考和积累,功夫在“文”外。平时荒疏,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技巧”“诀窍”的想法未免天真幼稚了点儿。
讲点技巧,让行文“靓”起来
◆题目应“自”拟。
题好一半文,好题目的标准就是贴切、凝炼、生动,既能概括文章的中心,又能吸引读者。《把幸福吵醒》就是个很好的题目,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要发现身边的幸福”这一观点。有的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地先写上如“认识幸福”、“幸福”、“谈幸福”、“幸福小议”之类的标题,或“克隆”话题,或大而空,让人生厌。
拟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借助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引用或套用名句、利用公式等等。写作时可以先空着题目,行文当中或文章写完之后,常会有灵感一闪现,一个好的标题就落生了。
◆给文章制造一两处“亮点”。
富于哲理性的句子,扣人心弦的悬念,饱含激情的议论抒情,文采飞扬的语段均可成为文章中美丽的风景线。例文中“亮点”很多,大量“名言警句“的引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格的灵活运用使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的眼睛为之一亮。
需强调的是,“亮点”的出现其实是平时写作练习的升华而已,平时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表达,“亮点”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
◆强化“扣题”意识。
很多话题在内容上有关联,如“快乐”与“幸福”、“奋斗”与“幸福”,有的材料既可用于阐释“快乐”,也可用于诠释“幸福”,写作时要对这些材料做“技术处理”,紧扣话题和中心,才不会让人产生“跑题”错觉。写“认识幸福”,一个学生的标题是《快乐在我身边》,文章自始至终写的都是“快乐”,结果被判离题。其实“快乐”与“幸福”是互为因果关系,那个学生只要把所有的“快乐”都改为“幸福”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例文中所举占媛媛和王德志的例子在《中学生》杂志中不一定就是“冲”着幸福来的,但作者稍加处理,这两个材料就成了“幸福”最好的载体。
注重“包装”,追求最佳视觉效果
这里的“包装”是指“文面”而言。在“文面”上多下些功夫,其实是对判卷老师的“感情投资”。
◆题目居中。
就像一个人额头和眼睛没长在正中,绝对不美观。写标题的时候先数一数字数和空格,将标题“摆”在正中;如果题目只有两三个字,还可以让字与字之间空几个格。
◆标点书写规范。
有的标点(如逗号、句号、问号等)不许出现在第一个格,有的标点(如破折号、省略号等)不许错行分开,绝大多数(破折号、省略号除外)标点不许独占一行。
◆减少笔误,巧妙修改。
考场上要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减少因紧张造成的失误。出现失误,修改要巧妙,如用斜线划去别字,用直线删去冗言,千万不要影响了文面的美观。(李玉山)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