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邓小平理论概论
第三篇 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第五专题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力量,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只有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第一,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要领导革命和建设走向胜利,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的支持。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事业离不开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党和国家的基础力量。
第二,工人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工人阶级是对国民经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产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工人阶级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高度集中统一等特点,构成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社会力量。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因而工人阶级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动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全部活动,都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第三,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关键在于维护和加强全体职工的国家主人翁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要通过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舆论的、行政的手段,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权益,支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其领导阶级的作用。
(2)农民阶级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第一,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昌盛的基础。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离开广大农民的理解、拥护和自觉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将一事无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也使农民最早从中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他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第二,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创造精神,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和民主权利,减轻农民负担,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一,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重大历史责任。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第二,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点上的主要支撑因素,他们对加快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依靠知识分子、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就必须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创造更加有利于知识分子施展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为此,对知识分子政治上要充分信任,工作上要放手使用,并采取措施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对有贡献的知识分子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并建立经常性、规范化的奖励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随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发展,我国新出现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等社会阶层;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社会阶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选择职业范围的扩大,还出现了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对此,《讲话》指出:“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导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
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我国,虽然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仍然存在,有时可能会激化。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了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必须以人民解放军为坚强后盾。
其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人民解放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的神圣使命。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人民军队也积极广泛地参加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国家稳定、统一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担负起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神圣使命,必须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关于这一知识点考生要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生要掌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性,懂得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其次,掌握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几个基本的原则;最后,重点掌握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特别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策。
关于本知识点的命题特点是选择题,如:1993年文科第12题、理科第17题考察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000年文科第23题考察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的有利条件”。(参见《政治真题分析》第203页)还有几个重要的命题点没有出现,如:
②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民族分裂和融合的问题
B.民族压迫和民族差别的问题
C.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D.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我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互助
D.各民族共同繁荣E.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④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A.民族矛盾的根源已完全消除
B.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灭了民族压迫
D.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1)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决定的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各民族相互依存的经济文化联系,由于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敌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存在着民族问题
在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说是融洽的,但是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的长期存在,由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仍然存在;民族问题既包括本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同时也包括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再加上西方国家经常用民族问题,煽动我国的极端的民族分子搞分裂活动,干涉中国的内政,因而民族问题呈现出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3)依靠和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极其重要的内容
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推动民族地区的教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2.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我们民族工作的最基本经验,就是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首先,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所谓各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的政治权利、社会地位等方面一律平等。坚持民族平等还包括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等。
其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只有在统一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内,紧密地团结起来,互相合作,互相尊重,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其三,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当前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才会不断消除民族差别,解决民族问题,巩固民族团结。
最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坚持揭露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与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
3.正确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首先,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
其次,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我国领土范围内,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遵循宪法的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以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享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综合民族和地区为一体的自治制度。
其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加强民族团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既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当前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和全国发展水平存在的差距,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之逐步与全国的发展相适应。其次,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贫苦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最后,建国近五十年的实践证明,实行这项制度,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调动全国各民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大优势。统一战线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知识点命题的题型是选择题,如:1993年文科第14题和1999年文科第10题考察了“确定我国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及其原因”;1997年理科第19题和2000年文科第24题考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参见《政治真题分析》第204页)
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权力机关B.政权组织形式
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民间社团组织
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
A.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B.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美籍华人
E.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⑦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领导社会主义建设B.政治协商C.参政议政
D.对重大方针、政策进行决策E.民主监督
⑧统一战线的功能主要有:
A.团结B.沟通C.协商D.自我教育E.决策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基本任务及特点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3)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
第一,在统一战线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领导权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
第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第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实现最广泛的团结。爱国主义具有团结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是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动力。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
第四,继续发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两个范围的联盟。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这两个联盟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使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了空前的广泛性。
第五,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认真贯彻执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议事,密切联系党外人士,发挥他们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2.人民政协的性质与职能
(1)人民政协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民政协始终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主要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民主监督,主要是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有利于帮助党和政府发现问题、纠正失误,及时有效地改正工作。当然,人民政协不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民主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机关那种监督、检查、质询、弹劾等权力,但这种民主监督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不可缺少的重要渠道。它同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
(四)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首先,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分析,让考生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进而懂得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所决定的,懂得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其次,着重掌握按照“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命题的题型是选择题,如:1993年文科第22题考察了“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2000年理科第26题考察了“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参见《政治真题分析》第204-205页)
⑨加强党的建设,应该放在首位的是:
A.组织建设B.思想建设C.制度建设D.作风建设
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
A.坚持反腐倡廉B.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
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B.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
C.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D.由人民群众决定的
E.由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②新时期党的建设要解决的两大课题是:
A.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不断加强党的领导
C.不断壮大党的队伍D.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E.坚持党的工作路线
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做到:
A.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B.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纪律性
C.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D.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E.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④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根本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
C.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D.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关于按照“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知识点命题以材料题、论述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是如何考?考什么内容,命题的角度是什么?考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现以题型的形式来逐一加以阐释。
首先,如果出选择题,大部分是多选题,“三个代表”的具体内容在2001年的形势与政策文理科第28题已经考过,不可能再出现,因此,今年的命题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江泽民的“七一讲话”的内容结合党的建设进行命题,如:
⑤按照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
A.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党的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扬党内民主
D.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
E.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
⑥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加强:
A.党的思想作风建设B.党的学风建设C.党的工作作风建设
D.党的领导作风建设E.党的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⑦新世纪“三个代表”的要求是:
A.党的立党之本B.党的执政之基C.党的力量之源
D.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根本要求
E.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⑧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内在关系表现为:
A.它们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B.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C.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D.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它们以各自丰富的内容互相独立,互不相容
⑨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A.坚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严惩腐败,从严治党D.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⑩试结合有关材料阐述共产党之所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依据。
首先,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其次,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不断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第四,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
第五,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也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实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改革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的任务。
出材料题的情况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相关知识点来进行考察,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相关的知识点来考察。请参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相关内容。
至于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的“关于思想文化建设”等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考察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考生在准备材料题时把重点放在“生产力和群众路线”这两个方面即可。
如果该知识点出论述题,那么它肯定会与党的建设相联系,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问题,考察考生对“七一讲话”精神的领会程度。
首先,要求考生在回顾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关于党的建设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在共产党已经取得执政地位的前提下,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的伟大的历史时期,在国内外的各种因素影响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科学概括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
最后,要重点掌握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适当了解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其中要结合党的六中全会的精神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重点把握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掌握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依据国内外形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其次,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力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最后,它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能够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因而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任何困难和各种敌人。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巨大的政治优势,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合格的领导者。在当代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别的政治力量不可能组织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建设,不可能组织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
2.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一,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历史没有给中国提供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机遇,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成功。
第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外国模式和经验。只能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探索出一条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
第三,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实现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要实现和保持稳定,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凝聚全国人民力量、能够真正地把握和处理国内外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的领导核心。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具有驾驭各种复杂矛盾的能力,从而保证社会政治稳定,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需要正确调整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的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有效地组织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现代化建设,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向前发展。
3.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执政党的地位使党内容易滋生诸如脱离群众、以权谋私等不良倾向。几千年封建主义思想残余的侵蚀和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和渗透,对党的肌体产生着侵蚀和破坏。
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随着新旧体制的交替和转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趁机在法制不健全、政策不配套、机制不完善等的罅缝中滋生。一些党员会被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所腐蚀。
第三,我们党还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
第四,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要结合形势的发展,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谦虚谨慎。要勇于正视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并依靠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断加以解决。这是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2)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首先,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其后,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这“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其次,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
第一,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第四,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第五,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3)全面认识“三个代表”的要求
首先,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其次,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最后,“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的论述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一个纲领性的重大论断,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一,“三个代表”的思想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深刻地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历史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第二,“三个代表”的思想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和途径,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三,“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党的基本纲领对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求我们党始终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制定和实行基本方针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党成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四,“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我们党的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我们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根本表现。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党的生命力的思想源泉,也是我们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重要表现。党要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要在领导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和倡导科学的文化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党的生命力的社会源泉,也是我们党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集中表现。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一切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4.始终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执政党建设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党的这一性质,来自于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对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分析。对此,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都作过充分的论述。《讲话》也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这一性质,任何时候都不能变。改变了这一点,共产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2)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首先,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其次,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仅表现在它能够根据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为该阶段的目标而奋斗,而且表现在它把这些阶段的纲领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联系起来。忘记了党的最高纲领不可能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为现阶段党的基本纲领的实现而积极奋斗,同样也不能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3)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的阶级阶层结构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七一讲话》对此作出科学的分析,指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并没有削弱,反而是在发展。面对新情况,如何坚持党的阶级性,这就要求把党的先进性与阶级性结合起来,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忠诚于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因此,在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始终保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壮大党的队伍。对此,《讲话》指出:“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同时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5.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此,党的十五大作出部署,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即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从把“三个代表”的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的高度,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五个“必须”,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1)在党的思想路线建设方面
《七一讲话》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共产党80年发展的历史,《七一讲话》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一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二是要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进行理论创新;三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2)在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方面
《七一讲话》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段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都要通过组织建设来实现和反映出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七一讲话》要求,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党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完善党委的议事和决策机制。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处理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的关系,从制度体系上保证民主集中制的正确执行。
(4)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七一讲话》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还要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在全党和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和机制。
(5)在党的管理和作风建设方面
《七一讲话》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要深刻认识世界上一引起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要把从严治党全面贯彻于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切实体现到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各个环节中去。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目标,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八个坚持和八个反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重点,集中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党要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使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进步,使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改善,使广大群众看到实效,增强信心。
第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是党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永葆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保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具有重大意义。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服务大局,整体推进,从严要求,标本兼治。坚持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各种不良作风。
要始终作到“三个代表”,就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建设的这五个方面,都是新形势下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把“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的需要。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政治理论应试精华》
特别说明:由于研究生入学考试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研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