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long Educatio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Distance Education
陈晋南(注1)
By Dr. Jinan Chen
摘要
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数量、质量的竞争。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入世把中国继续教育推向了全球竞争与发展的轨道。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现代化信息网络教学手段促进了继续和终身教育的发展。本文对这几个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国际继续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的概况。
关键词: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国际化
世界多级化,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数量、质量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才流动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中国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正如,1999年11月30日,世界银行《21世纪中国教育战略目标》报告中指出:“21实际的标志是科技的迅速变化、经济开放与竞争和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这一环境下,稳定的国家加上受到良好教育和健康的人民,将使高速进步成为现实。”
一、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自从1965年法国教育学家保罗朗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促进会正式提出“终身教育”议案,终身教育思想已经被大多数国家作为构建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据。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1999年4月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有一个醒目的主题“全民的终身教育与培训——通往未来的桥梁”。联合国科教文总干事马约尔在会上提出“提供终身教育与培训是我们唯一能够用必要的知识与能力武装人民的途径,使他们能够在变化的世界中生存。”
199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宣传和行动计划中指出:高等教育要根据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最大的入学选择自由和进出这一体系的灵活性。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说,如果一个国家要实现高教大众化,那麽就非要发展短期的教育不可。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来看,一个国家的发展富裕,有赖于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我国的自然资源储量虽然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储量是很有限的,且我们对资源的利用也是粗放型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自然资源上没有优势。我国在世界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仅占约百分之几,但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0%,利用资金资源的条件中国也不具备。中国唯一具有潜力的是人力资源。
中国是人口众多的“人力资源大国”,我国人力资源受教育的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要“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高15%”,逐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加入WTO后的中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我国教育法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和使用为重要因素的经济,它是一种基于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日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使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大学生一生所学的大部分知识要在工作后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来充实和更新。
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及传播速度加快,技术优势成为经济优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周期缩短,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许多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范围涉及全世界,技术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和迫切,教育终身化,教育的大众化,教育需求日益扩大。
二、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国际继续教育活动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它最早从美国开始,60年代发展到欧美国家,70年代末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在国内首先引进“继续工程教育”这一与国际相沟通的名词与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与参与,继续工程教育的概念也在深化和拓展,继续工程教育的对象由最初的工程技术人员扩展为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
当我们进入了21世纪的时候,我们也迎来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即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正成为真正的资本与首要财富,成为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21世纪人力资本对于信息时代正如上个世纪固定资本对于手工业革命一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社会的竞争最终归结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发展也必将归结到人才的发展。这是我们普遍容易认识到也容易理解的,各单位和各部门都重视人才和吸引人才,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往往被忽略了。
按照工业社会的传统观念,人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学习阶段、工作阶段和养老阶段。人在一生中受的教育是一次性的。传统观念认为就业前的学历教育为一生干好工作做好了知识准备,就业后主要是在实践中成长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起到了培养优秀人才,从而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因为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科学知识与生产技术的发展相对稳定,许多定律及技术原理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变。所以接受一次性教育就可以受用终生。而现在是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信息时代。这一时代的突出特点是知识的老化周期短,知识的更新换代加速。 信息量爆炸性地增加,任何一种一次性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所接受的知识不能受用终生。一个人仅靠正规学校教育获得知识远远不能应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与之相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就变成一个终身学习化的社会,学习不再纯粹是工作的先期准备,不断学习变成工作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日益增大,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各种职业岗位,而很多在岗人员上学时并没有学过这些课程,必须补上这一课。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力资源配置不断变化,加上“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人才市场的形成,显然就业前“一次学习管终身”已不可能。人们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学会终身学习。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社会产业结构不断变化,职业流动的速度加快,社会要求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武装自己,使个体的发展与时代同步。那种把人的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继续教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它对推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提高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继续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如葛州坝集团教育委员会在三峡工程为保证工程质量对职员实施工程教育,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积极鼓励主体学习、进行开放式训练,处理综合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入WTO后的中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企业中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整体水平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必须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三、现代化信息网络教学手段促进了继续和终身教育的发展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互联网技术架起了一个无限开放的平台,创造了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使全人类的学习进行着一次彻底的变革和解放,正迅速地改变着传统教育,同时加快和推动了新型教育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使不同工作和生活条件、不同学习要求的公民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可以全方位地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的优势。
纵观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应用网络媒体进行现代远程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已逐渐成为国外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形式。国外的名牌大学和企业合作提供一流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一流的课程设置和一流的网络电子课件。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促进了校园内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也使大学教育向校外延伸,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加强了校企合作。
数字化教育改变了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观念,教师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授课方式,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学习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己学习。教师在制作网络课件时,要思考怎样提出问题,怎样指导学生自己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老师“要你学”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我要学”。怎样将讲课的难点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提供便于学生自己学习的课本。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积极主动读书和查找资料进行学习。老师除了在网上发布课程主要内容外,还补充信息、布置作业和公布答案。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老教师也在学习这一新技术。学校在网上颁布管理信息,学生在校园网上完成注册和选课,查成绩等,学生按照学校学分制的要求,自己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习培养计划和课程学习计划。
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的调查[1],美国有50%的高等学校向全社会提供各种远程教育,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约占全日制在校生的36%,注册学生数已达180万人。70%的公立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攻读学历学位的学生占总数的80%,其中研究生占18%以上。目前现代远程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程数达到5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主要面向成人的继续教育。在开展现代远程学位教育同时,学校积极与国内的各大企业和公司合作,开展各种职业和高新技术培训,扩大学校的影响。在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提高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地位和经济效益。就是用现代远程手段开展继续教育。比如,凤凰城大学(University of Phoenix)和阿波罗集团合作1989年建立了凤凰大学在线,在美国、波多里哥和加拿大,拥有100个校区和学习中心,有6500员工,成为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用现代远程手段进行本科、硕士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学生遍及世界,每年有100,000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业余学习。学生的入学条件里要求学生必须有工作,参加研究生学位学习的学生还要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学生被组织成学习小组,互助互学进行专题讨论。这是一种全新的继续教育方法和模式。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等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大量网上学习课件,进行继续教育,为企业和公司培养大量急需的科技人才。学校在获得了经济的效益同时,促进了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
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教学手段,可以使教育更加开放,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随意的学习时间和满意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使教育从课堂和校园进入到社会和家庭,使人们接受教育更加快捷、方便。有利于促进高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并能较好地解决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学矛盾,使在第一线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得到良好的继续教育与学习的机会。
在短短的近5年时间里,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部批准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从4所增加到67所。国家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跨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现代远程教育传统教育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以整合优秀教学资源、学习时间方便灵活、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式新颖有趣等独特的优势,国家教育部将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定位在继续教育上。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继续教育目标,发展中国家的工程教育者应运用电子网络保持与世界先进技术国的联系。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应迅速调整经济结构,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以适应国际市场经济准则。
四、国际继续教育发展的情况简介
1.政府重视继续教育
历史上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成功秘诀就是发展教育、实现科技创新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上许多政府重视继续教育,制定国家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规定企业的利润或产资几个百分点必须用于企业的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据有关资料报道:1996年美国企业投入继续教育经费560亿美元。如美国爱德华.琼斯公司职工年薪2.2-2.7万美元,在美国不算很高,但是人均每年132小时的在岗培训。1998年德国私人企业投入继续教育经费343亿马克。继续工程教育正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能促进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因此,国际上人们把它当作人力资源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新焦点。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工程教育必须领先发展,因此,工程师接受继续职业教育至关重要。一般国外大企业十分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每年拿出产值的2-5%的资金进行继续教育,有专门的部门,每年结合企业发展和改革制定详细培训计划。企业与名牌大学长期合作,进行继续教育工作。
1887年加拿大成立了国家工程技术协会(EIC),该组织联合其下属机构为加拿大的工程师提供终生学习的机会:1925年建立了工程师顾问委员会(ACEE),1936年组建了工程技术理事会(CCPE),及工程师学院(CAE),分别执行技术、许可、商务、决策等方面的职能。
安哥拉教育资助基金会联合两所大学发展计算机工程教育,以满足私营和国营机构的发展需求,最终目的是提高年轻安哥拉人的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正在兴起的安哥拉经济。
加勒比海地区每年遭受飓风带来的自然灾害,为消除自然灾害,需要重新认识解决灾害所需继续工程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成功设计继续教育工程项目,最有效地处理加勒比海受灾地区所受到的冲击,包括利用因特网等最新技术制定战略计划减少或消除自然灾害。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芬兰教育部联合产业部、高等教育机构加大投资力度,重视培养熟练工程师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芬兰打破了二十世纪国内传统两大产业——造纸业和重金属产业,发展了新型产业—信息通讯技术,如诺基亚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的生产基地。
印度于1986年设立国家人力资源部,制定国民教育政策,推进教育工程。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英国在职业继续教育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国家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和教育系统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强调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国家设计和制订了职业标准和一整套国家资格证书,并通过立法给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以自主权,促使学院得到长足发展。1998年英国政府公布了名为《学习时代》的绿皮书,提出要复兴英国的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化的社会,使不同的阶层、不同背景的人都能有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机会”。
美国政府支持企业和大学长期密切合作。例如美国东部北维吉尼亚州的硅谷的建设,70年代州政府,计划发展建设东部硅谷,州政府重点支持建设乔治·梅森大学,提供优惠政策支持IT企业建设,学校从建校开始就将传统专业与现代IT科技产业紧密结合,用现代IT高新技术改造机械工程、航空工程等传统老专业。欧洲的许多国家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学和工程学院的教育事业,这些国家的教育质量好,管理水平高。德国的机械设备,社会公认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性能优异,这都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政府和企业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和对用户负责的教育,它的职业教育发达,闻名于世界。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在德国不论是第一、还是第二、第三产业,各行各业都强调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比喻为“经济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的柱石”,甚至是“民族存亡的基础”。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教育学家,比如,Richard Seyfert(1862-1940),Karl Trinks (1891-1981),Hugo Daehne(1885-1967),特别是教育学家Dietrich Hering(1925-1974)以成人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独立的教学法体系,教育学家Hans Lohmann (1898-1989)为工程教育打下了基础。
世界各国,都在摹仿和借鉴德国重视职业教育的经验,尽管国情各异,模式不同,但在主要方面是共同的,即都在强调和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继续教育的组织和管理
继续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是国际继续教育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设有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美国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美国的本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以后,必须通过国家级的相应证书考试,才能取得工程师、律师、医生、护士等等从业资格。英国拥有一套国家资格证书框架,囊括了各种学术和职业职业资格,英国教育体系将小学开始学校教育都纳入资格证书的框架,共有17000种。国际上有一系列认可的专业资格认证,如IT行业的Prometric认证、美国财务会计认证(ICMA)、美国房地产协会的注册房地产投资师资格认证(CCIM),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的剑桥商务管理证书等等。国家政府和企业有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日本许多公司对新毕业的本科生职员进行研究生工程教育和工程实践训练,提高其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以胜任工作。新加坡国立大学通过设立工程师活动中心这一公共组织实施对外、对内短期课程、特殊学生计划和研讨会等形式完成继续教育项目。德国中小型企业将长期生产、营销环节与人力资源发展相挂钩,提高其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
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加拿大对当代自动化产业面临的挑战设计了新的循环工程图,把生产领域的工程师与设计师工程分析人员有机结合,形成互动性工作团队,每一个工序都能确保高效运转。为了提高工程师的交际、领导监督和项目管理等能力,据调查93%以上的企业给予职员系列补充工程技术教育所应具备专业技术和商务能力,以便发挥交织作用的团队精神。德国注重培养公司所有成员(经理、工程师、工人)的创新能力,加强工作与学习的连贯性,促进设计者与施工者之间的合作,至今还在摸索团队间以技术支持为中心的合作。
菲律宾通过学术科研伦理教育和设立专门组织来推进工程道德的建设:(1)通过学术、科研伦理教育加大工程师对社会的责任感。如举办假期学术班、开设机械工程中的法律、签订合同等道德规范课、化学工程中的法律与伦理、电力机械法等课。(2)通过专业组织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如设立菲律宾机械工程师协会、民间工程学术机构、技术教育团体等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每年召开会议讨论工程伦理,并将与会论文出版发行。
3.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
企业是继续教育的主体,高校是企业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企业只有以高校的高智力作后盾,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才能有高起点、高水平和高质量。企业依托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培养人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企业服务、和经济建设相结合也正是高校当前深入发展、改革的方向。开展校企合作,是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的需要。过去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过分重视传统教育,导致学校比较忽视继续教育。高等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可以使高校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方向,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强了人才能力的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国外一流企业和大学十分注重产学研结合,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加速了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不少企业与大学之间制定了灵活互动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继续教育发展战略,学习采用基于信息社会所需的专业课程及目标群体的学习方法,建立了企业与大学间的联络组织,以便加强联系,提高办学效益。
过去国外的企业对大学的态度消极,认为大学的科研是为学术而学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不主动寻求与大学的合作。如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改变了陈旧的观念,企业和公司意识到科技、人力资本对生产的巨大作用,因此主动与科研机构、大学间建立伙伴关系。芬兰20年来在软件技术和无线电等产业方面与大学共同合作,发展新型的人事培训模式,大学集中培养公司称职工程师所需知识和能力,给公司带来的收益较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大学密切合作,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培养21世纪经济所需人才。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与学校周遍的IT企业和公司合作,在世界各国招收优秀的学生,学生与学校和公司签署协议,得到每年2.5万美元的资助,边学习,边用部分时间在公司实践和工作,优秀学生将有可能直接留公司工作。通过这种产学研的合作方式,既给公司培养了人才、解决了优秀学生的经济困难、促进的地方工业的发展,也使学校的相关学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在较短30年时间里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该校的科技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在美国名列前茅,美国第一个信息专业博士由该校诞生。
美国的著名的私立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位于首都华盛顿市内,为了加速自己的发展,10年前在维吉尼亚州东部的硅谷建立了科技园实验中心,建设了国家汽车碰撞实验室、地震研究中心,将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继续教育的质量
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继续教育是不断造就人的教育,只要教育对象能不断获得知识以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全面发展,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的发展必然要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需要的人才,应当是对社会变化能够快速响应和及时适应的人。继续教育的新理念对教学资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知识和能力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两个最重要的竞争尺度,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继续教育应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教育价值观,树立以国际提倡的“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 )、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四大支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观。该教育质量观着重衡量教育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与素质。
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来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继续教育必须在知识结构和知识传授方法上实现创新。如何加强公共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学习新科学技术,为终身教育奠定宽厚基础,以便及时跟踪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如何针对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我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国设立新型教师创新中心,专门改革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变过去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为学生主导型,这种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很受大众欢迎。如丹麦高级顾问用人种志个案研究法,强调个体溶于情景、结合自身经历来提高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学习不只是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而应是复杂的文化交融过程,受人类行为规范的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eter.M.Senge从90年代起提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和方法。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已有20家按照该理论改造自己,世界排名前100名的企业,有40%的企业按照该理论改造自己,成为“学习型企业”。国内著名大企业积极向国外学习,如上海宝钢、青岛海尔进行了“学习型组织”的实践和探索,企业经济得到极大地发展。菲律宾改变传统“粉笔加黑板”式教学法,教师将工程实践操作融入教学来发展继续教育。巴西继续教育开设新课程(包括英语考试、资格认证考试、研讨会、系列专业课)以满足职业继续教育在自动化工程的需要。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政策和职业继续教育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对工程教育的需求超过供给,因此应重建工程教育体系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芬兰为提高技术工程师的胜任能力,将工程作业项目与继续工程教育灵活、有效、创新地结合起来。芬兰近几年成人教育发展迅速,许多领域的专业继续教育供大于求。俄罗斯自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大中型企业需要大量的职业经理、会计师,这批职业人员需重新培训获取所需专业知识,俄罗斯已与欧洲其他国家进行项目培训合作。
国际上基本技能被纳入国家资格证书,基本技能包括:交际技能、数字应用能力、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习和提高成绩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在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2001年会上,国外专家提出:新世纪的来临,我们应考虑培训新一代拥有崇高道德原则、价值观的工程师,而传统工程课程已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必须设置新的工程伦理课程体系,培养工程师和学生具备高度的道德自律性。俄罗斯将工程伦理教育应贯穿于社会信息学课程的始终。他们认为工程伦理学是一门处理个人与社会道德及责任以便符合工程专业活动的科学,为了维护全球生态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工程师应重视生态系统伦理的发展,强化生态伦理与工程活动间的关系。
五、发展中国家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继续教育在经费、管理、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发达国家的政府有能力为其国民提供社会福利保证系统,而发展中国家却没有财力提供此类服务。普遍表现为对继续教育的理论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经费短缺,国家对教育的经费力度不够,如中国国家规定职工教育经费为工资总额的1.5%;领导普遍重工作、轻培养,重视人才引进,忽视可持续发展的培养;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轻视技术革新带来的长期效益;继续教育的法规制度不健全,缺乏继续教育的职业化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继续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
六、加入WTO我继续教育发展的对策
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出台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江总书记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国家“2002-200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三支队伍”: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核心,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提高人口素质。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强调提出:“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为学校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逐步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江总书记站在一个更高、更深远的角度上阐明了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性,指出:“中华民族具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21世纪的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
刘志鹏司长在中国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会成立大会的报告中,谈到“教育内部的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继续教育已经从教育的边缘,不受重视的、附属的部分进入了教育的核心层,成了其中最有生命力的最活跃的一部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部分,一个重要的办学形式。”中国的经济体制已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计划经济的教育体制最终将被市场经济改造。进入WTO后的中国,继续教育逐渐从教育的边缘进入到教育的核心层,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时代,中国高等学校和企业的继续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方面继续教育需求增大,市场前景看好,另一方面,国外教育培训资源的涌入,竞争加剧。继续教育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培训活动市场化,培训机构企业化,教育内容国际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和培训制度终身化。我们必须站在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平台上考虑继续教育,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宏伟目标,推动继续教育向高层次、开放性发展,推动继续教育手段向先进性发展。
(1)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加强政府对继续教育管理,
(2)加大我国继续教育改革力度,建立与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完善继续教育法规制度,
(3)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改革,建立与完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和职业准入制度,各行各业继续教育职业化,
(4)建设一支高效、精干能够适应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继续教育管理干部队伍,
(5)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与国外继续教育学会和各种组织的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国外继续教育的发展动向和趋势,
(6)企业提高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和领导,加强高校与企业合作,
(7)继续教育内容创新,提高教育层次和质量,注重培养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8)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
(9)实现继续教育管理规范、科学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艳秀,刘鹏,谈信息时代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01(6)
[2]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日报,中国远程教育,2001(6)转载
[3]王红英,应对WTO我国继续教育应采取的对策,继续教育,2002(4)
[4]曾招喜、张爱文译,浅析英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继续教育,2002
注1:陈晋南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学会理事长。研究领域:化学工程,流体力学,流体多相流,传质,传热
发表论文
《从美国现代远程教育看国际数字化教育发展趋势 》
《应用Frumkin吸附模型求解液滴的运动》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及其软件包在双螺杆挤出中的应用》
《国际数字化教育状况及发展趋势》 2001年中国数字化教育(DigitalEduCN)高峰论坛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