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扎实很重要
这次高考我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一些熟悉我的人都这么分析:"徐鸿成为状元是因为他的基础比较扎实,对许多基本考核点都掌握得游刃有余。正巧这次考试题目也较往年简单一些,他答起来非常顺手,毫不费力。"事实的确如此。我在学习中一贯重视基础知识,课外的习题集我极少买,也极少去攻一些难度太大的题目。 我总觉得最重要的是将课本上的知识了解得通通透透。或许我的学习目标过于明确,但我想这种学习态度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还是行之有效的。我总觉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只有平时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高考中考出好的成绩,通向成功的道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付出了辛苦才能有丰硕的回报。在我们班里,有一名同学比我更聪明,对一些深奥难解的题目驾驭能力比我更强。如果这次高考的题目再难一些,状元就有可能是他而不是我了。
对我的学习乃至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是姥爷,在他的引导下,我喜欢上了学习,也正是他为我学习各科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姥爷是1952年清华大学化工系的高材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长者。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我从小和姥爷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他给我的教诲足够我受用终生。姥爷总是随时随地向我灌输各种各样的知识,培养我的兴趣。大概在我三四岁的时候,姥爷就教我下象棋、围棋、国际象棋,还硬逼着我背棋谱。慢慢地,我对棋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经典的棋谱都背得滚瓜烂熟。不少人夸奖我记忆力超常,我想或许与这种早期开发有关。
姥爷是个历史迷,对历史事件的熟悉程度令人吃惊。上小学时,他常给我讲历史知识:世界历史、中国古代史、现代史,甚至还有中国共产党党史,反正只要是他知道的什么都讲,还利用一切机会来检验我掌握的程度。比如说有一次别人送了姥爷一瓶酒,酒瓶上写着该酒始创于1860年。姥爷就问我:"1860年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我若答不出来,他就会细细道来,要我牢牢记住。得益于姥爷的启蒙教育,我在日后学习历史时得心应手,就好像温习功课一样。
我对英语的兴趣也是在姥爷的培养下产生的。姥爷家有不少英文报纸和期刊杂志,他阅读时基本用不着查词典。这让我非常佩服,同时也下定决心:英语一定要学得像姥爷一样棒!姥爷告诉我:"万丈高楼平地起,不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对不行!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不能放松,今天丢个芝麻,明天可能就变成西瓜了!学习上不应该留有任何死角和漏洞。"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把姥爷的话记在心里,不敢在学习上有丝毫懈怠。
在老师眼里,我或许不是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但我想自己应该算是个比较用功、比较自觉的学生(徐鸿后来还强调:只能说"比较用功、比较自觉",因为我并不是最刻苦的学生).大概是兴趣使然,学习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件苦差使,而是种快乐的享受。遨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惬意无比。
生活规律不能乱
我是一个生活、学习都极有规律的人。从上初中开始,我的生活习惯就再没有改变过:不管学习紧张与否,每晚11点我都准时上床休息,而早上6点起床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我这种比较严格的作息时间是在初中时养成的。从小就怀着一个绿色梦想的我有幸考入包钢实验军校,这里施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杜绝散漫,全体学生一律着军装。实验军校较其他普通中学纪律严明许多,四句校训至今铭刻在我心中: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学习。初中这三年将我锻造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改掉了不少曾经有过的坏毛病。
在学习上我没有做太多的计划,一般就是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与思路。我从不搞什么题海战术,其实多做学校发的试题就足够了,因为这些试题都是经过筛选的典型题目,很具代表性。
有些同学盲目地大量做题,这样的重复劳动效率极低,还容易在题海中迷失方向。我不算是最聪明的学生,但有个优势是记忆力较常人要好一些。凭借这个优势,我学习起来比其他同学要省不少力气。还有个经验或许并不值得大家借鉴:我从不搞课前预习,总觉得那是件很浪费时间的事。由于课前没有预习,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就有一种新鲜感,这有助于我更好地吸收全部内容。
高考前的一周,学校都已经放假,只安排任课老师答疑。能否将这段时间利用好,也是高考成败的关键。有的同学在这段时间里为了松弛紧张情绪,把学习也放松了;而另外一些同学则整日泡在书堆里,玩儿命学习。我认为二者都不可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从前怎样还怎样,有张有弛的学习,以一种自然的惯性来迎接高考。另外考前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中暑,应该经常做适度运动,将身体状况调整到最佳。
现在有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是:午睡会使考生的大脑处于休眠状态,在下午两三点钟时仍无法达到兴奋状态,这就直接影响了下午考试科目的正常发挥。为了将兴奋时段调整到下午,有些考生便在高考临近的时候,将午睡取消。但多年形成的作息时间又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到头来反而弄巧成拙,整个高考期间都处于疲劳状态,考不出应有水平。因此我认为,如果考生想要调整作息时间,最好在高考前半年进行。
考前心态要正常
高考一天天临近,无论是谁,都会有一些紧张情绪。毕竟苦读了12年,成败在此一举,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呢?适当的紧张情绪可以催人奋进、让人思维活跃,但过于紧张就不好了,甚至可能导致焦虑症。考生应针对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
我觉得自己的心态一直都挺好,从来都不慌张。有不少人说这样过的话:"徐鸿是个'竞赛型选手',平时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到考试或大型竞赛时总能超水平发挥,做到最好。"的确,每逢大考我就不由得跃跃欲试,状态特别好。
我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家庭氛围积极上进而又宽松和谐。父亲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是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我家客厅里挂着一幅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与父亲握手的相片,那是1990年江爷爷视察包钢时亲切接见父亲时拍的。这幅相片让小伙伴们羡慕极了,都说徐鸿的老爸特别棒!我很为我的父亲骄傲。
很多年前,父亲就对我提了三个要求:"徐鸿,你将来上的大学要比我的好,学历要比我高,对社会的贡献要比我大!"可在高考这一年,他对这三个要求只字未提。我心里明白,父亲是怕我压力太大,反而影响了正常发挥。而母亲则是想方设法帮助我放松,她知道我几门功课里语文相对弱些,便故意对我说:"这次高考语文考115分就是正常发挥,不算拉分!如果能考120分就是超水平发挥,应该得到奖励!"高考成绩出来后,众人大跌眼镜:我的语文竟然考了141分!这可是几次模拟考试中都没有考出的好成绩!我想这个分数就是我迎考心态良好的有力证明。
应试有技巧
无论在哪一科的考试当中,都应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答题。如果遇到难题,不妨先跳过,继续做下面的题目。在答完其它题目后,大脑已经进入兴奋状态的时候再返回做那道难题,此时或许可以轻松拿下。考场上最忌讳的是在一道题上耗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样得不偿失。
大题一般都有好几问,如果卡住,绝不能轻言放弃。第二问不会,就先答一、三问,这两个问题顺利攻下后,也许第二问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在考场上,一定要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这样才能发挥到最好。千万不能一遇到难题就慌了神,结果原本会做的题目也答不出,那就糟糕了。以上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愿所有的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校园!文/任艳荣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