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大学毕业生求职 > 正文

别赶场别弃档 毕业生就业避开三大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2/11/25 15:07  北京娱乐信报

  信报25日综合消息:上周六,由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与北京大学等高校合办的2003届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双选会,率先在首都体育学院举办;同一天,2003年北京地区毕业研究生供需见面会在农展馆举办。2003年毕业生人才大战的“硝烟”由此全面释放。

  据了解,由于是扩招后首批大学生毕业,2003年是中国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2003年
中国应届毕业生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67万人,增幅达30%,而社会需求则是缓慢或与往年持平。

  不要盲目地赶场子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醒莘莘学子在参加招聘会时要有所选择,不作无谓的付出。

  这位长期从事高校毕业就业指导工作的专家认为,北京一年到头举办的招聘会很多,毕业生首先要明确招聘会的性质,不要盲目地赶场子。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与一般的人才招聘会不同,是由主办方专门为高校毕业生组织的招聘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毕业生在这类会上找到工作并解决户口、人事档案关系等问题的几率很大。

  另外,即使是针对毕业生的招聘会有时也有个适合对象的问题,比如说电子类、建筑类的专场招聘会,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不必去凑热闹。

  其次,任占忠指出,毕业生不要指望在招聘会现场就能得到答复。如果招聘单位前挤了很多人的话,毕业生最主要的应该是尽量多地了解应聘单位信息,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再次,毕业生参加招聘会最好能够避开高峰期。这个高峰期一般在9:30到11:00点左右。

  最后,任占忠强调,在参加招聘会之前,毕业生一定要通过相关网站了解将要参展的单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不致到了招聘会现场再大海捞针似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

  规划职业避开求职误区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很多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很笼统,绝大多数人表示希望进入大公司工作,但对自己是否适合这些公司、希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没有明确的答复,而对于“走上工作岗位后,未来几年内有些什么计划”的问题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一位教授认为,这种现象说明了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少必要的规划,对自身的职业定位并不清楚,在求职时,只把薪水、福利、职位等当做选择标准,而没有从长期的角度出发来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往往陷入求职的误区,影响日后的工作,导致很多人对工作状况不满意而频繁跳槽。

  广州经盛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芃认为,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很容易造成走上工作岗位后期望与实际所得有很大的距离,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很容易选择盲目地跳槽,对个人发展很不利。对企业来说,员工缺少规划,企业很难为他安排合适的岗位,跳槽后,对企业来说将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一定要“善待”档案

  现在,大学毕业生“弃档”现象越来越多。档案对人的“决定性”作用的弱化,是社会生活中可知可感的重要进步。但档案真的没什么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遗弃档案”带来的问题不只是影响评职称,因为一个人的档案作为记录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的文件材料,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毕业生将要面对的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出国、考研等有关证明,都会用到档案。

  有关人士特意提醒广大毕业生,一定要“善待”档案,即使毕业后落实不了接受档案的单位,也最好把档案放到人事部门的人才交流中心委托管理,以免日后给自己带来麻烦。

  相关连接

  省会和省会以下城市放开落户限制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中指出,要严格落实大学生就业政策。

  这些政策规定,省会以上城市要积极放宽毕业生的落户政策,省会和省会以下城市要放开对毕业生的落户限制,对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公安机关要放宽建立集体户口的审批条件,简化手续;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西部地区工作,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迁至工作地区,也可迁回原籍,由政府主管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提供免费人事代理服务。

  政策还规定,在毕业生离校前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可以延长择业期,从当年7月1日起,延长期限为两年。两年内学生的户口、档案根据学生本人意愿可以转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继续在原就读校内保留,两年后,学校或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和档案迁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毕业生申请保留户口、档案两年的政策精神

  1.当年毕业离校前仍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京外生源应届毕业生须向学校申请,将其户口和档案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保留在学校。北京生源毕业生毕业时应将户口转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其档案由学校统一转至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保管;

  2.户口和档案保存在学校的京外生源毕业生,应当与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其户口和档案在学校保存的最长期限为两年。

  3.毕业生档案在校保存期间,两年内可免交档案保管费用,但毕业生应当接受学校指定的档案管理机构。协议到期后,毕业生应当自行将户口和档案关系迁出。逾期不办理或不与学校联系的,学校将其户口和档案迁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4.根据北京市的有关规定,京外生源毕业生留京时间截止到当年的12月底;对于超过上述期限在北京市落实工作单位的京外生源毕业生,由录取单位按照《北京市引进人才和办理〈北京市工作寄住证〉的暂行办法》办理人才引进或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学校不再为其办理派遣手续。

  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到全校统一派遣时仍未落实单位的京外生源毕业生,其本人需要向学校提出申请,将其户口、档案等关系转入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保留在学校两年继续落实就业单位打算出国、考研的毕业生不能申请将其户口、档案等关系保留在学校。毕业生在委托学校保管其户口档案期间,可以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但与学校已经无隶属关系。王凯

  北京首次公布引进京外生源院校及专业名单

  今年北京市首次公布了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及专业名单,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进京办法也有所调整。

  北京市公布的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学校包括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288所普通高等院校,这些学校既有北大、清华、复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也有郑州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集美大学、长春师范学院等地方高校,从划定的学校看,北京市已改变以往只引进全国重点高校毕业生的做法,放宽了引进条件;同时北京市还确定了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26类专业,这些专业涉及经济学、土建、电子信息、临床医学、生物制药、哲学等及师范类的数学、英语、中文、物理、美术等。

  北京市规定,用人单位要在上述288所高校中的26类专业中引进和挑选毕业生,但研究生、双学士和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的毕业生可不受专业限制,今后北京市还将根据需要调整专业范围。



发表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短信和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大学毕业生求职 专题
 相关链接
北京首场电子信息类双选会凸现七大反常(2002/11/25/ 15:02)
求职面试时是否应该“实话实说”?(2002/11/25/ 14:52)
就业本不易违约更不该 大学生签约别二心(2002/11/25/ 14:39)
华东高校研究生招聘会 外地生源唱主角(2002/11/25/ 14:22)
不找工作只为热身 应届生才市“模拟求职”(2002/11/25/ 14:03)
你想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吗?短信宝贝,让你们体验爱情的甜蜜,儿女的可爱,家庭的温馨。发送0到888808,即可注册!
· 下载鸟啼铃语 你的星座幸运鸟
· 情圣秘籍--饮食男女系列短信
· 给你一次艳遇的机会
· 赚钱多多!新浪短信联盟全新升级
· 图片铃声每月2元 限时优惠送手机!
· 欣赏躯体之美--活力MM 如火激情
· 精彩有趣 “非常笑话”每日惊喜
· 丰富多彩的韩国卡通PUCCA专区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幽默英语
(0.3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传情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越洋短信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下载鸟叫铃声
包月限时2元优惠
[张学友] 他在那里
[许茹芸] 爱是
[张柏芝] 河东狮吼
[许志安] 玫瑰凋谢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点击中韩文化之旅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招聘资讯一网打尽
   神龙富康冬送温暖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中关村最新IT情报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本网站由北京信息港提供网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