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认为,年轻的MBA学员实际管理经验不足,这使MBA“优秀的管理潜质是唯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形同虚设。
“没有经验的MBA我们不要。”在刚刚举行的2003届毕业生招聘会上,一位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对年轻的MBA摆手说不。
但与此同时,低龄化正在成为MBA教育面临的一个发展趋势。报考MBA的人员逐年增多,而且平均年龄越来越小。在刚刚结束的2003年研究生报考者中,MBA依然是最热的专业之一。据湖北地区统计,今年报考MBA的人数居各专业的首位,与去年相比依然有大幅度的提高。另据某名牌大学统计,MBA入学人员的平均年龄已从1997年的32岁左右下降到2001年的26岁左右。
事实上,MBA低龄化现象早已引起专家的注意。2002年5月,在武汉大学举办的第三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上,部分专家对这一现象表示忧虑。
高薪造就低龄化?
专家分析认为,MBA低龄化的形成有其独特的背景。而MBA毕业后的高薪收入是吸引大批年轻人选择深造的最直接原因。近些年来,庞大的管理人才需求促进了中国MBA教育的发展。随着企业对适应市场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增多,作为潜在管理人员的MBA学员的薪水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社会上流传的“MBA=高薪”的错误导向让许多青年人不顾自己学历、知识结构、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盲目地报考MBA。统计表明,尽管学费高昂,但2002年MBA联考的人数依然超过了6万余人,是2001年的近两倍,其中28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
学生就业难进一步加剧了MBA教育低龄化的趋势。随着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人才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更关注高学历人才。学生就业难使考研成为一种热门,而MBA考试难度相对较低、毕业后待遇相对较高的现实迎合了这种需求,使得众多本科生在没有工作经验的情况下也加入了报考行列。
有专家认为,现在MBA入学考试有比较明显的应试痕迹。许多有管理实践经验、有发展潜力、值得培养的人,往往工作繁忙,没有复习时间,在MBA考试中处于劣势。相反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学生更富考试经验和备考时间。“目前的招考办法淘汰了优秀者,有利于应试者。”
“管理人才的年轻化是使MBA学员呈低龄化的另一原因。”武汉大学管理学院一教师说。据统计,我国上世纪末成长起来的一大批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中25岁左右的占到60%以上。这种趋势使这些在职者和更多想在职位上有所提升的年轻人都把读MBA作为他们通向成功的理想途径。
此外,一些非名牌大学以降低考生的录取标准来维持生存,也吸引了一些需要一张文凭?但又想不太费力的人员加入到MBA阵营之中。
MBA低龄化堪忧
“没有实践经验者能搞好管理吗?现今的MBA的低龄化趋势,正阻碍着MBA毕业生内在质量的提高。”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一教师说。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MBA报考者的平均年龄在29岁,这意味着大多数MBA学生是参加工作后三到五年就来上学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学生的管理潜质远不如在职人员攻读的MBA。
武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本身就是MBA学员,他说,学习MBA的目的是为了造就杰出的企业家,这决定了MBA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位教育方式。国外对MBA的入学标准一般都有严格的规定,报考MBA的人员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实际管理经验。而目前我国MBA报考中虽然报考人员普遍具有3年工作经验,但事实上很多人并未从事过管理工作。对实际管理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MBA教育步入传统应试教育的误区。据统计,我国MBA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很少,仅占总数的7%。这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实际上,随着MBA学员的低龄化,我国MBA学员的个人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正在大打折扣。
“我们招过一些年轻的MBA充实到管理队伍中。事实证明,尽管拥有MBA文凭,可能会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些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感到力不从心。”他说。
“另一方面,这种人多了之后,会影响MBA的教学质量。MBA教学是互动的、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些学生很难与老师交流,这样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说国内有些大学MBA不尽如人意,也许生源质量是很重要的原因。”华中科大一青年教师这样说。
也有人认为,从我国现实情况看,中国国内对管理人才的巨大潜在需求和目前较少MBA人才的供给是矛盾的。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需要大量的MBA人才充实到中高管理层,每年的需求达几十万人,而目前我国每年只能提供上万个MBA人才,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所以MBA低龄化现象不会造成负面影响。但专家们指出,不能因为需求量大而降低标准,更不能因为目前的低龄、质量不看的MBA不愁出路而继续听之任之。(本报记者 李直 武汉报道)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