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02届毕业生。求职经历就是一块磨刀,磨去了几分棱角,磨出了几分成熟。回想过去几个月的踉跄求职路,感慨万千。电话铃一响就莫名地兴奋,一开电脑就琢磨怎么改改简历,一上网就不由自主地先查看信箱……终于,这样揪心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怀揣简历,兴冲冲出师顺利
美国“9.11”事件之后,IT各公司大举裁员。虽然各媒体纷纷报道就业形势严峻,我却坚信“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信心满怀。我给自己总结了几条优势:第一,名牌大学电子专业研究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虽不不比北大、清华,但在理工科院校中也是赫赫有名,而我所学的电力电子专业又是北航的优势专业。第二,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本科时候,我在学校担任过各种职务,研究生时期又担任北航研究生会副主席,充分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第三,辅修过管理专业。除本专业,我还辅修了3年管理工程课程,奠定了自身“技术+管理”的含金量。惟一不足的是英语口语不太好,进外企也许有些困难,但进国企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吧。
进入10月,各种招聘会接踵而来。首先进入北航的是航天科技工业集团。招聘会场上人头攒动。因为熟悉航天业各类单位,给几家感兴趣的单位投了简历后,就溜之大吉了。
晚上回到宿舍,有同学问我是否给中兴投简历了,我有些吃惊:“没看到中兴啊?”他们告诉我是网上递交简历的,而且好像快结束了。我很着急,匆匆忙忙去网上查询。查到中兴网站,一看截止时间是当天晚上12时整。我看看表,还有5个小时,还来得及。本以为直接发送简历就可以了,其实不然,需要按照其规定的格式一项项填写。按部就班地填写好后已经21时了,但是网络出了问题,怎么也无法提交,反复刷新,谢天谢地,终于在22时提交上去。
投向航空集团的简历很快有了回应,航天院的一个研究所通知我去面试。在等候面试的时候参观了所里的环境,觉得气氛和学校的实验室很相似。这样的地方不适合我的性格,我萌生退意。面试时候自然格外轻松,就当做一次练兵吧。
几天后,研究所通知我被聘用了。我成了班级最先拿到offer的人。研究所的效益其实很不错,同学们有些羡慕我,我有点飘飘然,但是我不愿意这么轻易就把自己打发了。
通过第一轮面试,可我笑得太早了
然后,我参加了中兴在燕山大酒店的专场面试。第一轮是专业面试,我顺利地通过并进入了第二轮面试。
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而我,无疑是笑得太早了。
第二轮面试是综合素质。我穿西服、打领带,做了充分准备。开始的几个问题还简单,譬如:我做过研究生会的工作,考官便问我“如何组建一个团队”,“与上下级有矛盾怎么处理”。最后,考官问我是否坚持在北京工作和要北京户口,我表示坚持。
后来我了解到,中兴在北京有很少的名额,而且是光通信的方向,我的专业不适合。中兴的淘汰多少打击了我的信心,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总结经验。
接下来,我又先后应聘IBM、MOTOROLA。我曾幸运地接到MOTOROLA面试的福音,之后便杳无音讯。后来从MOTOROLA内部员工处了解到,他们公司主要进行社会招聘,基本上不招应届毕业生。
我不断地参加形形色色的面试,情绪也不断地低落下去。研究所一直催着我签约,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机构也频频向我招手,我有些动摇了,可心中总有那么几分不甘。
应聘华为和大唐给了我惨痛的教训。在华为的第一轮技术面试中我就被淘汰了,因为有些技术细节问题是我所不熟悉的。大唐的招聘首先进行了笔试,都是很简单的逻辑题目,我答起来游刃有余,当时想就剩下这么一根救命稻草了。可是几天后公布的面试名单中却没有我的名字。
我有些灰心:上了近20年的学,感到自己仍是如此的渺小,难道在这个社会舞台上我就找不到自己理想的位置吗?
好钢沉在最底下,签约首信
就在我准备签约航天院研究所的前一天,一位同学告诉我,首信来学校招聘了。我顿时来了精神,带上简历直奔会场。前来应聘的人并不多,那时已是求职后期,大部分人已经拿到或喜或哀的offer。公司现场收简历,筛选后就进行了面试。我的硕士课题“嵌入式技术研究”帮了我的大忙,我还接触过MOTOROLA32位单片机,他们当时就对我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至今令我激动不已的电话,我被首信聘用了!首信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公司,我所求职的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所主要是做CDMA方向的,待遇不比中兴、华为,但也可与大唐持平。这些都已经达到了我的期望值。这之后再无波澜,签约首信,我的IT路上踉跄求职之旅暂告一段落。(吴明)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