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新鲜的校园新闻 新浪校园通讯员招募中
新浪校园通讯员:张科
焦点:"作为支教来到打工子弟学校,在我的人生中还是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手脚被冻得冰冷的我,心里却升起一份特别的温暖。简陋的校舍,破旧的设施,还有那久违了的小煤炉……听着校长在五星红旗下训话,看着那一个个面带稚气却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和希望的孩子,我越发感到自己的责任,能够尽一点绵薄之力,让这些孩子们在没有负担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健康成长,将是一名北大学子关注社会、回报社会的有益行动。"
杨长:
赫胥黎曾言:人类社会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自然法则的抑制。最有能力生存的人不是物竞天择中的获胜者,而是最能适应社会道德的人。
赫胥黎似乎没错。看看这些打工者的孩子们,看看孩子们的老师、校长,听听他们述说的那一个个辛酸动人的故事吧。在如此恶劣的经济、文化环境中,他们师生一心、同舟共济,他们安贫乐道,固守着心中的灯塔,他们待人诚恳、坦率,他们和许许多多的"好人"互相感动着。仅凭物质实力,他们早该垮掉了,可事实完全相反,他们非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日益成长着,在风雨飘摇之中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心土。我的耳边又想起了康德的声音:我们越是执著的思索,越是觉得有两样东西不可思议并对它们充满了敬畏--我们头顶群星璀璨的夜空;我们心中只到天上的道德法则。
石昊:
原以为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因条件恶劣,少了关爱可能较为内向,自己有痴长几岁,不好交流。到了那里,才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衣服灿烂的笑脸,一颗纯洁的心。教室的简陋,教师的缺乏没有改变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行知学校的八小时,我真得很开心,仿佛回到了那激扬奋进的中学时代。
赵冰:
低矮的临时房,硕大的垃圾场,其间隐秘的就是这所简陋的打工子弟学校。孩子们在昏昏的教师中,窗外已是冽冬的天气,窗内的火炉却没有燃起。但就是这方巴掌大的土地,却成那么多孩子希望的孕育地。孩子穿这单衣,瑟瑟的抖,脸上却仍扬漾着羞涩却坦然的笑容。我心里有些发酸,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他们生来就属于贫苦的群体,于是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忍耐更多的无奈。对他们来说,只是是什么?是改变命运的武器!只有考学才能摆脱父辈穷苦奔波的命运,才能享受到平静安乐的生活,只是这么一点点小小的愿望,就要他们把最美好的少年时代寄放在这所单薄身子落后的学校,就要他们失去许多同龄人舒适而多彩的生活,命运真的公平吗?面对他们我置疑。作为志愿者,我们能带来什么呢?我们又能改变什么呢?于是又一次感到自己力量的微小。于是又一次寄希望与祈祷,希望命运真的公平,希望他们的忍耐和努力能交换回生命的幸福。
任斌:
简陋的校舍,花季的少年,年轻的老师,和蔼的校长……这些就是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掠影。
学校的名字叫做行之打工子弟学校,因为有人把他们比作曾经在民间办学的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通过采访和观察,我们充分体会到校长老师们办学教学的辛苦和学生们学习的不容易。不过这些都难不倒他们,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希望,他们的付出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国旗下校长的讲话,至今还会回荡在我的脑海,尤其是那一句"只要你们有美好的将来,就算我的头发掉光了,我也觉得值得"。这是一种信念,支持着他们,把这所学校从8、9个学生发展到现在4800余名学生的规模。
祖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跨地区的流动,打工者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打工者子女的就读问题确是一个亟待解决而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闲聊的时候问了几个学生,如果他们要进北京市那些公立学校的话,每年要缴几万至十几万的借读费。这对一个在京打工者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而这个子弟学校,每年只要缴几百元的学费。因此对于这些有子女的打工者来说,这样的学校的存在是多么的必要啊!
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些大学生能做些什么?
我们深感到自己力量的渺小,但是我们还是要献上自己那微薄的力量,希望这样可以为他们带去些希望,让他们感到他们并不寂寞,他们的背后还有很强大的力量在积聚,在支持他们!(文/北京大学学生服务总队)
新浪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