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
Ac+v Bv+m Cc+v+m Dc+v+p( )
2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
A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B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C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 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无关( )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C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之间竞争的结果( )
4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A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只保留了资本使用权
B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只转让了资本使用权
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
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
5资本主义地租是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
6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条件下,农产品的价值
A低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 B高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
C等于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之和 D等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 )
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所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 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
8土地价格是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B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C土地的价值或价格 D资本化的地租收入( )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的构成部分 B按照资本家的资本的耗费计算的
C平均利润的构成部分 D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E企业盈亏的标志( )
2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A剩余价值率 B资本有机构成
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省
E原材料价格变动( )
3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过程,同时就是
A不同部门企业资本家的竞争过程 B剩余价值向利润转化的过程
C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E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
4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
A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B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
C机器设备的磨损程度 D社会总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
E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
5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三者的关系是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市场价格随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各部门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相同
D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E商品价值的变动必然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动( )
6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
A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了社会财富的创造
B各种生产要素都是价值的源泉
C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D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E表面上是平等的,实际上是不平等的( )
7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公司
A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B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一种调整
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D是一种企业资本的组织形式
E使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一步分离( )
8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之所以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超额利润,是由于
A不同地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 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C不同地块土地距离市场的远近不同 D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
9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
A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B是体现新价值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总和
C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c+v+m
D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v+m
E从价值形态上看它是m( )
10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
11资本主义商业形式主要有
A批发商业 B零售商业 C消费信贷
D期货市场 E自由贸易( )
三、辨析题
1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所以资本有机构成越高的企业,利润率就越低。
2平均利润形成后,各企业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就消失了。
3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因此,生产价格和价值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没有区别。
4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实与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
5商业店员的工资也来源于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商业店员也参与了对产业工人的剥削。
6资本创造利润(利息)、土地产生地租、劳动获得工资。
7股份资本是独立于职能资本之外的一种单独的资本。
四、分析题
1分析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及其对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指导意义。
2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理论,分析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题分析】考查对成本价格(生产成本)含义的掌握。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是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c+v。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c+v+m。其中c+v是资本家在生产过程开始时预付的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是生产过程中资本家的实际耗费,m是资本家毫无所费的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
2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平均利润率理论的掌握。从理论上说,平均利润率形成前,如果剩余价值率相同,等量资本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由于可变资本的比重低,所以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少。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虽然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少,但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平均利润量,要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3C【解题分析】变相地考查对平均利润形成原因的理解。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生产部门竞争的结果。竞争的主要方式就是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其结果必然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利润率水平因价格变动的自发调整而趋于平均化。这时,各部门资本都获得了大致相等的利润率水平,与此同时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因此,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本知识点可变换题干从不同角度命制选择题。
4B【解题分析】考查对借贷资本特点的理解。借贷资本是和职能资本相对立的所有权资本,也就是财产资本。它的存在,使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借贷资本的所有者把货币资本的使用权,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但保留了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即是“借”出而不是“给”出,并凭其所有权取得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即利息。因此,本题只有B项是正确的选项。本题也可以出辨析题。
5B【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主义地租本质的认识。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本质是农业资本家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农业资本家利用租来的土地进行农业经营,也要求必须获得平均利润,如果农业资本家仅仅获得平均利润,再从平均利润中拿出一部分交纳地租,这样,他获得的利润就会低于平均利润,因此,地租是从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转化来的。正确的选项是B。本知识点可出辨析题。
6B【解题分析】考查对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的认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就意味着,在投入农业部门的资本中,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大。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条件下,农业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多,农产品价值就高于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计算的农产品的生产价格。而且由于土地数量有限性的限制,使其他部门的资本不能自由地向农业部门转移,这样,农产品就不是按照生产价格而是按照价值销售,即使是耕种劣等土地,也能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就构成了绝对地租。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
7C【解题分析】考查对利润概念的准确认识,是复习时必须识记的基本概念。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不仅是成本价值的增加额,而且也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把剩余价值在观念上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叫利润。所以正确选项是C。
8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土地价格的概念,土地从它的原始形态上说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土地被私人占有,能够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地租收入,因而也可以作为商品买卖,也有价格。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资本化的地租收入。正确选项是D。选项A和C不正确。选项B指的是股票价格,不符合题意,是干扰项。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成本概念的全面理解。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但对于资本家来说,他实际耗费了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是毫无所费的。因而对资本家来说,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就构成生产成本(用K表示)。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成本就是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活动来说,生产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生产成本是商品市场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因为如果商品市场销售价格等于或者低于生产成本,就意味着企业没有盈利甚至亏损。所以生产成本是企业盈亏的主要标志。因此,ABDE是正确的选项。
2ABCDE【解题分析】考查对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的掌握。本题中的ABCD选项是所有的教材和辅导材料中都有的很规范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E项,原材料价格变动也会影响利润率。这是因为,如果原材料价格提高,就会使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量而预付的不变资本增加,从而降低利润率。反之,如果原材料价格下降,获得一定数量的利润预付的不变资本减少,利润率就会提高。所以,E选项也是正确的。
3ACDE【解题分析】考查对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解。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个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相互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的主要方式就是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各部门资本之间这种以资本转移方式所进行的竞争,其结果必然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利润水平因价格变动而趋于平均化,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的重新配置过程,从本质上说又是剩余价值在各资本家之间的瓜分过程。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因此,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价格形成的过程。因此,CDE是正确的选项。本题也可以出辨析题。
4BD【解题分析】考查对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因素的理解。平均利润率是由于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的平均化。因此,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就成为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一个因素,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水平越高,作为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的平均数的平均利润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社会总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既然平均利润率是不同的生产部门的利润率的平均化,那么,分配在利润率较高的生产部门的社会资本越多,平均利润率就必然越高。所以,正确的选项是BD。A是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原因,而不是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由于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它与社会总资本的构成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ACE都是错误的。
5ABDE【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价格的理解。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但是,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质上看,生产价格只同(资本)生产成本相联系,同可变资本没有联系。在量的方面,各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然而,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虽然从个别部门看,剩余价值量和利润量有差别,商品的价值和生产价格有差别。但是从全社会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是一致的,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另外,生产价格的变动也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也就变为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E。
6ACDE【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问题的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分别凭借占有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对价值的分配。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表明,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都参与了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创造,而且是价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所以,A、C是正确的。但是,除了劳动力外,其它的生产要素是不创造价值的,任何时候劳动都是价值的唯一源泉。B是不正确的。
生产要素参与价值的分配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因为它对资源的充分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社会分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生产要素参与价值的分配体现了一种表面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关系。就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占有生产要素就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这一点,表面上看是平等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生产要素的主要占有者,劳动者除劳动力外没有其它的生产要素,就无权参与价值的分配,所以事实上是不平等的。因此,DE也是正确的。
7ABCDE【解题分析】考查对股份公司的全面理解。上述选项都是关于股份公司的正确表述。股份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单个资本数量有限性之间矛盾的产物;与私人资本相对应,股份公司的资本采取了社会化的形式,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一种调整;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股份公司当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股份公司不是一种所有制形式,而是一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从所有制上说,它是一种混合所有制;投资者向股份公司注入的资本,投资者只是保留了对它的所有权,已经无权具体的经营和使用,而是由股份公司统一经营和使用,所以股份公司使所有权和使用权进一步分离。综上所述,ABCDE都是正确的选项。本题内容现实性较强,既可出辨析题,又可结合实际出论述题和材料题。
8AC【解题分析】考查对级差地租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的理解。正确回答本题必须要真正理解级差地租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等级差别(肥沃程度)相联系的,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上的差别和数量的有限性。由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土地数量,尤其是耕地的数量都是有限的,而且必然存在着肥沃程度上的差别。这样,等量的资本投入到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上,必然出现农产品产量的差别,肥沃的土地,由于产量高,个别生产价格就低,反之,个别生产价格就高。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租种较肥沃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当然就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就构成了级差地租。
另外,土地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指距离市场的远近)的不同产生的地租也是级差地租。因为农产品必须要到市场上销售,把农产品运输到市场,需要支出运输费用,距离市场远的地块,支出的运输费用多,反之,运输费用少。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距离市场远、单位农产品加入的运输费用高的地块决定,那么,距离市场近,单位农产品加入的运输费用少的地块就会产生超额利润,这部分超额利润也属于级差地租。因此,AC是正确的选项。B是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D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E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均不符合本题的题意。
9BD【解题分析】考查对国民收入的理解。A项是关于社会总产品的表述,B项是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的正确表述,C项是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的表述,D项是对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的正确表述,E项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的选项是BD。
10ACD【解题分析】考查对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过程的理解。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由于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所以,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会和它生产的剩余价值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会大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则会小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此外,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价值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价格的变化。所以,正确选项是A、C、D,选项B和E是干扰项,应予以排除。
11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主义商业形式的全面了解。正确选项为A、B、C、D。自由贸易是一种政策主张和措施,不是资本主义的商业形式。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首先,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按相反的方向变化,是就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整体关系而言,而不是就一个部门内部不同的企业所说的。如果同一部门中个别企业因为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而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不仅不会使利润率降低,反而会使利润率提高。因为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产品的个别价值会低于社会价值,而又按照社会价值出售,从而得到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
其次,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其它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会通过竞争转移到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和其它部门一样能获得平均利润。
【解题分析】考查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注意题中的“企业”,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利润率的高低与个别企业和整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的关系是不同的。
2【答案要点】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因为平均利润率是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利润率的平均化,而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仍然存在着利润率上的差别。那些技术先进,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这样的企业就能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解题分析】考查对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问题的理解。同上题一样,关键是要理解“各企业”是否都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是社会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平均,从理论上说,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而在一个部门内部的各企业,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3【答案要点】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但是,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在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从质上看,生产价格只同生产成本(资本)相联系,同可变资本没有联系。在量的方面,各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解题分析】考查对价值和生产价格之间的区别的掌握。本题比较难而且偏,考生在复习时往往注意不到,因为在教科书和辅导书上,主要是讲价值和生产价格的联系,为什么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等,对两者的区别则讲的比较少。所谓从质上看,生产价格只同生产成本(资本)相联系,同可变资本没有联系。言外之意,价值同可变资本有联系。就是说,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而生产成本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混合物。在生产成本中,根本分不清哪是不变资本,哪是可变资本。而价值是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在价值中还可以明确的看出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所以,价值同可变资本是联系在一起的。在量的方面,各部门生产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4【答案要点】平均利润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劳动价值论存在着矛盾的。但是,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资本有机构成低,可变资本比重大,使用的活劳动多的生产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确比其它生产部门多,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也的确比其它部门大,完全符合劳动价值论。只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使一部分价值转移到了其它的生产部门中去了而已。所以,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不但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而且是对劳动价值论的丰富和发展。
【解题分析】考查对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理论意义的理解。本题有相当的难度。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出现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现实,即无论资本家的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各占多大比例,只要资本数量相等,获得的利润大体上是相等的,利润与可变资本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这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似乎是矛盾的,但是,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科学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5【答案要点】所谓剥削,是指一部分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无偿地占有另一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一样,也是雇佣劳动者。他们只有给资本家劳动,才能取得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工资。
纯粹的商业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店员的工资虽然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没有实现的剩余价值,还需要加入商业劳动使之最后实现。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由商业店员完成的。他们的劳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商业店员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要劳动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雇员的工资;剩余劳动所实现的剩余价值,则以商业利润的形式归资本家无偿占有。
所以,商业店员并没有剥削产业工人,他们同产业工人一样都受资本家的剥削。
【解题分析】考查对商业资本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说清楚商业店员的劳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他们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受商业资本家剥削,而没有剥削产业工人。
6【答案要点】这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提出的“三位一体”的“资本主义生产分配公式”。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客观存在的假象的反映,它的错误不在于描述了分配的现象,而在于它混淆了社会经济的现象和本质。它认为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进而否认劳动是价值即这三种收入的唯一源泉,否认利润、地租是无偿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唯一源泉。资本所有者实际上是凭借各自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别占有了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三位一体”公式的要害,就在于混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关系,否认了资本主义剥削。
【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关系的掌握和理解。本题是一道名副其实的难题。大纲表面上也没有对这个问题的要求,它是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引申出来的问题,要求尽量掌握。关键是要知道“三位一体”错误在哪里,要害是什么。
7【答案要点】股份资本不是独立于职能资本以外的一种单独的资本。它是从股份制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说的一种资本形式,即工商金融等股份制企业通过招募股份或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起来,并由股份制企业统一经营的企业资本。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股份资本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
【解题分析】考查对股份资本的认识。股份资本和股息是2002年考试大纲新增知识点。回答本题时要从股份制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认识股份资本。
四、分析题
1【答案要点】(1)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主要包括:级差地租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地理位置的差别;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经营垄断;级差地租的源泉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等。
(2)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对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作为一种归国家所有的重要的资源也要进入市场,建立起规范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根据土地的等级差别,国家向土地的使用者收取级差地租,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题分析】考查对级差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的掌握和理解。象本题这样应用一般原理论述现实问题的题型,要求首先要把涉及到的基本原理阐述清楚,然后再联系实际。对基本原理的论述要尽量的准确、规范,本题就必须按照理论的逻辑顺序,把级差地租的含义、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回答清楚,然后联系我国的实际,联系实际要尽量对应准确,可适当宽泛一些。
2【答案要点】(1)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价值的创造问题。在商品价值c+v+m三个部分中,C是过去劳动凝结的价值,V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内新创造的价值,用以补偿劳动力的价值,m是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这表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剩余价值分割理论则揭示了价值的分配问题,一个社会能分配的价值只能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v+m。工人获得自己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用于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工资。不同的资本家集团,凭借他们占有的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剩余价值被分割为企业利润、银行利润和地租等具体形式。资本主义社会价值的分配表现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2)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且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首先,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同时,为了鼓励个人将手中的生产要素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促进生产的发展,又要允许生产要素参与价值的分配,承认它的合法性。但这决不是说,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必须分清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而且,由于不同的社会成员占有的生产要素数量的不均等,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会导致社会贫富差别的扩大,因此,在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合法性的同时,又必须重视它的消极作用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
【解题分析】综合考查对价值创造、价值分配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必须要把前后不同章节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归纳。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阐述了价值创造问题,剩余价值分割理论阐述了价值分配问题,把这些理论的要点抓住既可,不必论述得很细。然后,再联系我国的实际进行分析。
选自张俊芳主编的《2003版考研政治高分突破》,版权所有,严禁复制!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