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学院结合自身情况,资助贫困生重在行动,化在思想,反响良好。今年该校在校生一万多人,其中80%以上来自农村,作为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学校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该校的一些做法是:
“输血”。学校每年出资300多万元完善奖学金制度,保证20%的学生每人每月可获得80—120元的奖学金,其余学生每人每月获得40元奖学金;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 通过“绿色通道”解决贫困生学费问题,两年来有近600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助学贷款金额约300万元;设立“贫困生爱心基金”,本学期该校中文系捐款近4000元,用于解决临时性困难和突发事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该院院长钱远晏还亲自批示,予以解决。
“补血”。该校把近15万元的国家奖学金发给30余名优秀特困生,尤其是孤儿和单亲学生;建立贫困档案,把贫困生分为A、B、C三等,其中A类占贫困学生比例6%,每人每月补助50元,B类占比例10%,每人每月补助30元,C类根据生活情况随时补助。
“采血”。采取措施,争取社会资助,信阳宾馆、信华保温建材有限公司、信阳市华豫电厂总工会、郑州市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对该校贫困学生伸出了友爱之手。其中,信阳市人大常委、信华保温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爱华一次性资助该校2002级学生袁艳鸽2000元,并表示袁艳鸽同学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由她支付。
“造血”。建立贫困生自立、自强、发奋学习机制,该校对学生生活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分析,组织各系开展生活报告会了解情况,并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理想教育、成才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勤奋学习,不做精神的贫困者。截止目前,98%的贫困学生已经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应付困难、积极的精神去克服困难、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困难,他们通过做家教、周末打短工、勤工俭学等方式,基本解决了自己的生活问题;同时,该校还积极开辟勤工助学岗位,为300多位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校内勤工助学机会,累计发放金额15000余元。文/王文武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