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南师范大学 孙楚航 张海鹰
对于高中生而言,象牙塔不仅是他们至诚至真的渴盼,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梦幻.因为大学可能就是这些“准”大学生们当下的全部.在不舍分秒的学习中,他们并没有放弃对大学的想象和描绘.大多数高中生认为象牙塔里教室饭堂花前月下无处不充满着浪漫,甚至吃饭睡觉都有学问,然而对大学却缺少一个现实的认识.笔者采访、调查了一些刚刚结束大一生活的2 001级同学,记录和总结了他们大一生活中的一些不足和遗憾,形成了一张清晰而未风干的大一“相片”,希望现在还是高中生的“准”大学生们能未雨绸缪,从“相片”里能够读出一些大一印象,为自己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做些准备。
没有位置和目标的我在“漂”
位置和目标困扰着大一新生。曾经雄心壮志的他们甘心在一进大学就做一个小兵吗?上大学的目标实现了,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呢?“抓紧学习,增长知识”,这目标太笼统,难以激发人的热情和干劲。“毕业找个好工作”,可此时离毕业时间尚远,况且现在找工作学习成绩只做参考,现在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关系并不大。“考研”,这只是一部分同学的想法。出国离我们就更远了。
在一项民意调查中,刚入大学的新生因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目标而感到茫然焦躁、无所适从的占50%左右,突出表现在情绪不稳定、不知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整个大一好像都在“漂”中渡过,以致荒废了自己本应良好的开端。日本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说,对于人类来说,没有比为使命而活着更可贵的了,同时也没有比不知为何生存更空虚了。一位“漂”过大一的同学这样寄语学弟学妹:大一新生首先要学会如何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新的现实,尽快转变观念,积极主动投入新生活,在与大学生活的磨合中再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明确自己的新目标,有计划地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
独立生活未必是天堂
近几年大学里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加之中国式家庭对孩子普遍娇生惯养,使孩子依赖心理严重,新生入学后不能独立自主生活的现象时有发生。四川外语学院2001级的小张这样讲述着自己大一的“独立生活”:“上了大学要自己安排每天的学习、活动,自己处理一切事务,不仅心里没底,而且烦得慌,后来没办法,只好打电话求助于妈妈。”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对大一“独立生活”一点儿也不发怵,反倒有一种“解放”的感觉,西南师大中文系的一位新生兴奋地告诉笔者:读大学的最大好处就是不受父母摆布,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了。但是,从西南师大团委调研部一项对重庆市4所高校200名大二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0%以上的人对自己在大一时的独立程度不满意,65%左右的人认为自己理财不当,50%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大一时的人际关系没处理好。
可见,在中国目前特定的家庭结构和特定的教育方式下,大多数的大一学生心理依然脆弱,依赖倾向严重。心理学家称这个年龄的人处于心理断乳期。很多同学由于不能一下子转变角色,心理焦虑就自然产生了。看来,如何学会独立生活,对多数大一新生来说是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别让惰性折断想飞的翅膀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考上大学的许多同学,当年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习的,而且有考大学的明确目标,那时很多同学自身也愿意努力学习。而在大学这个全新的环境里,在出现种种矛盾困惑时,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一些同学的惰性滋生了。学理科的王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重庆师范学院,可一进校就迷上了电脑游戏,不能自拔。一学期下来多科不及格,落得个留级试读的结果。可见,惰性是很可怕的,它能削弱某些同学的学习毅力与干劲。要想管得住自己,禁受住惰性的考验,坚定的决心、平静的心态和顽强的毅力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活动看上去很美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进入大学后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工作都会向你招手。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团工作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高自身能力、开阔眼界、解决生活问题等都有很大帮助。从将来就业的角度考虑,有过这方面实践锻炼的将会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采访中一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但是,如何处理学业和社会活动二者之间的关系,愈来愈成为初入大学门槛的学生一大迫切解决的问题。今年才进西南师范大学大二的李楠一进校就加入了校学生会,不久后又加入了学通社、系学生会、法律援助中心。大一下学期又当上了校学生会的副部长、系学生会的部长。然而由于他社会活动方面投入过多,大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竟被挂了两科。“大一新生对社会活动往往热情高却又缺乏经验,什么都想试一试,由于精力分散造成了学业荒废,自然是得不偿失。总之,不能舍本逐末啊,学有余力才能从事社会活动。”李楠颇有感慨。
当“准”大学生们怀着对未来的希望即将走进大学校园时,不但要审时度势,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也要为他们能在大学里的健康发展进行必要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在初涉象牙塔时走好第一步。
新浪天堂隆重发布,百万玩家迎接公开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