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动机与培养目标相背 大学教授质疑考研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2/25 11:37 大众日报 | ||
近些年,高校“考研热”有愈演愈烈之势。像聊城大学,2002年3200余名毕业生中,报考研究生的就达2600余人,占80%以上。 针对这种现象,聊城市政协委员、聊城大学中文系教授闫增山指出,报考研究生的人员增多,说明我国科教兴国战略深得民心,实施效果初见端倪,分配制度导向作用是正确的。但透过这种热潮,我们也看到了现行研究生招考中的某些问题,影响着高校本科和研究生 动机质疑 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难找工作”,约占39·5%;其次是“高学历能够获得高回报”,约占25·2%;为了“进一步深造”的报考者只占18·2%。闫增山说,这表明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动机尚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是迫于就业压力,只有少数人是为了学术追求。这与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目标是相违背的。 他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步入了市场化轨道,这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但大学生的培养并未实现市场化,使大学生供需出现了较大矛盾。有的企业家惊呼:“好的钳工比研究生还难找!”这说明我国的专科生、大学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培养层次尚需进一步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 质量质疑 据了解,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多数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的,约占41·3%;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备考的约占38·3%。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大多从大三开始就没有好好上课,尤其对一些“非重点”课程,认为这些课丢了就丢了的占38·2%;认为先混个及格应付了事的约占31·5%。由于考研复习,大学生们听课的随意性增大,部分大三、大四学生上课纪律涣散,精力不集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闫教授说,这不符合国家“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要求。 此外,现行招考政策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大学生知识面缩小,实践动手能力下降。调查中,通过研究生导师了解到,许多硕士生为了考博,自入学第二年起就丢开论文和实验工作去复习外语和专业课,多数硕士生是应付论文,降低论文的要求和水平,也造成了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降低。 闫增山认为,现行招考制度还助长了大学生不注重平时成绩和基本训练的倾向,助长了大学生不愿意或厌倦参加集体活动的倾向,不利于学生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亟须改进 闫增山认为,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大可能地避免上述问题,现行的研究生招考制度必须进行改进。 他建议,可试行不从在读大学生中招考研究生的办法,改为由各院系推荐成绩优秀、品德良好、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研究生的候选人。其中英语必须通过六级考试,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各科成绩以及实验课成绩应达到优秀水平。这将引导学生重视大学中每个阶段的学习,重视每门课程的学习,打好扎实基础,同时也会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和集体主义的养成。博士生的录取采用硕、博连读的方式比较好,这样导师和学生都能有一个长远安排。不愿连读博士的学生可以按其志愿,通过论文答辩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 他还建议,研究生招考要加大向社会开放,凡在社会上有两年工作经验并具有大学毕业同等学力者都可报考。考试科目应尽可能简化,本着重基础的原则,全面考核专业课程,以减轻其负担。当然,要把推荐大学生读研究生的数量与社会上招收的数量比例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本报记者齐军 本报通讯员张兴国)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