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潮”圆了大学梦--78级大学生回眸高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2/28 17:24 《高校招生》 | ||
作者:王素梅 往事如烟,岁月无痕。 目睹了我的孩子经历了高考、上大学的整个历程,我那尘封多日的记忆在不知不觉间打开,1977年12月我参加了高考…… 那一年冬天,北方的天气着实寒冷。我坐在办公室,望着跳动的火苗,想着未卜的前程,怔怔地出神。窗外寒风肆虐,阵阵寒气从千疮百孔的窗户中钻进来,尽管烤着火,但我还是不住感到颤粟。 门“哐”的一声被人推开,我有些吃惊地抬起头来。同办公室的宣教科刘老师兴高采烈地对我嚷道:“小王,恢复高考了。你可是咱农场的女秀才哦!快去报名吧!”看着平素一贯诚实的刘老师一脸兴奋,抑压已久的理想刹那间如火山爆发,我有些喜不自禁。在一连串有关高考的提问中,刘老师笑着说:“到报名点问去!” 报名参加高考时,离开考已不到半个月。知悉我底细的人劝我:“你现在不是挺好的嘛,还考什么呀?”是啊!在农场担任团支部书记,在很多人眼里是梦寐以求。再说,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知识是毒瘤”的年代,整天叫嚷着“抓革命促生产”、“读书无用”,确实无时间读书,只想扎根农村,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尽管中学混了个毕业,但上中学时使用的是“十年一贯制”教材,又逢“十年浩劫”,刚上初中便开始闹“革命”,学业因此而荒废。况且只有半月时间复习,在这些背景下要报考大学,能行吗? 回到家漫不经心与父亲说起此事,至今还记得父亲当时一席鼓舞人心的话:“梅儿啊!怕什么,有机会就去试一试吧!过了这个村兴许没这个店哦!你读书时成绩又好,一定会中举的。”父亲的话犹如醍醐灌顶,坚定了自己的高考信心,中学时的雄心也穿过层层冻土:“那就试一下吧!”拂去满是尘埃的中学教材,翻开久违的课本。刚开始时一阵茫然,好在1970年读中学时国家强调教育要提高质量,那时有一个时髦词叫“回潮”,老师们拿出珍藏的高中课本,不遗余力给我们灌输基础知识。由于有“回潮”时积累的知识沉淀,渐渐地我能得心应手,沉浸于复习中。 待上了考场,我才庆幸“回潮”时老师们给我们注入的较深的基础知识。两天后考试完毕,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我知道不出意外这次高考十有八九会有戏的。回到昔日工作的地方,我天天企盼着好消息降临。日子在一天天逝去,我的希望在那偏远的农场随冬日的萧瑟逐渐消逝。耳闻一些中学时成绩比我差的同学相继圆了大学梦,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难道又得靠推荐才能上大学?我还得这样心安理得在农村修地球? 转眼到了1978年元月,长时间呆在家里闷闷不乐的我到了农场办公室。办公室里空无一人,我烤着火,瞧着忽明忽暗的炭火,想着多舛的命运,不禁潸然泪下。突然,听见屋外有人叫我:“王素梅,王素梅。”我循声走出门。只见刘老师手里拿着一封信。“小王,录取通知书!”刘老师边说边喘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抢过刘老师手中的信,匆忙中瞥了一眼寄信地址——沈阳师范大学。撕开信,一纸通知书跃入眼帘,不错,是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仔细看了这份心仪已久的通知书,眼泪再也控制不住。我没来得及对刘老师说声“谢谢”,一溜烟跑回家。 回到家,看到父母一脸喜气,我猜他们一定知道我金榜题名了。年迈的父亲拿过我的入学通知书,掏出老花镜反复端详,喃喃地说:“我家终于飞出了金凤凰。”好事连连,没过多久,同年参加高考的弟弟也接到大连铁道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家中同时考上两个大学生,顿时,那贫瘠而僻静的小山村沸腾了。听着乡亲们赞扬的话,父亲笑逐颜开,连连说:“都是粉碎了‘四人帮’啊!” 每每回想起自己考大学的经历,总是唏嘘不已。“文革”使我们这一代人几乎断送了大学梦,而在其间的“回潮”,让我积攒了能在恢复高考的第一个年头信心十足参加高考的知识资本,并因此圆了我的大学梦。 王素梅:女,1955年1月出生。1972年中学毕业后,在大队任团支部书记,当报道员。1974年~1977年在农场蹲点,继续担任团支部书记。1978年1月考入沈阳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教授汉语言文学。1993年聘为副教授。2000年7月聘为教授。 1994年至今在该校国际教育学院担任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本刊记者马毅根据口述整理)
|